对企业家内涵的批评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家论文,内涵论文,批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企业家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解,对什么是企业家和经理人的认识也非常混淆。大量的报告、官方文件甚至学术、学位论文都把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混为一谈。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人们就企业家的角色界定及其涵义的理论解释做一梳理,并力求探究出企业家的真谛。
一、对已有的一些关于企业家涵义理论解释的回顾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法国文献,原来的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从事军事远征事业的领导人,包括远航海外开拓殖民地的冒险家。18世纪中叶,企业家一词由康替龙(Cantillon)引入经济学理论,他把每一个从事经济行为的人,即按照固定价格购买而按不同价格出售商品的人称为企业家,并且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承担风险。这样就把企业家与经济领域中的“不确定性”联系起来。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S.B.萨伊是最先强调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并赋予企业家以企业组织“协调者”角色的。萨伊认为,企业家是指老板、经理,是在工业、农业和商业三个产业“承担一家公司的直接责任”和“管理职务的人”,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要素,其功能“就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萨伊还认为,企业家需要兼有那些往往不可或缺的品质与技能,即判断力、坚毅、常识和专业知识;必须掌握监督和管理的技术,必须敏于计算,权衡利弊,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手段,巧于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必须有自制力和承担风险的勇气。①
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企业家的多种职能与作用,他从企业家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协调者、中间商、创新者,以及不确定风险承担者的角度对企业家进行了研究,在马歇尔看来,企业家是生产要素卖方与产品买方之间的中间人,是使生产要素在企业中结合起来,形成产品并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组织化过程的中心。企业家的作用就是在潜在的生产要素与潜在的消费者之间架设桥梁。②按照马歇尔的说法,把承担风险和管理企业看做是自己在组织工业中应尽本分的人称为企业家似乎是最恰当不过了。马歇尔的观点虽然具有浓厚的折中主义色彩,但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后人的企业家理论大多源于他的思想。③
19世纪3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系统地论述了企业家的创新职能。④他认为,企业家是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即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的人。其本质特征就是创新。作为这样的创新者不断地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均衡体系进行“创造性的破坏”,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指出:“企业家的职能是通过利用一种新的发明,或更一般地,利用一种生产新商品或新方法生产老产品的没有试过的技术的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⑤因此,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是与其创新职能紧密联系的。熊彼特还认为,企业家不是什么发明家,他决定的是如何配置资源,以便利用发明,企业家也不是风险的承担者——承担风险是向其提供贷款的资本家的职能。显然,熊彼特强调的是企业家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哈耶克和柯兹纳(Kirzner)对熊彼特的观点则有保留地支持,他们赞同熊彼特否定资本对企业家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认为资本并不是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企业家的天赋才能能够使他找到获取资源控制的方法。但他们强调了企业家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方面的作用。他们认为,企业家对利益机会很敏感,并随时准备通过套利型的经营活动来利用这些机会,这就使他成了“市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⑥柯兹纳在其著作《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洞察力的人。这种洞察力使企业家能够“发现哪里购买者的买价高,哪里销售者的售价低,然后以比其售价略高的价格买进,以比其卖价略低的价格卖出。”⑦企业家这种典型的“中间商”逐利行为使市场逐渐趋于均衡,企业家成为市场的均衡器。柯兹纳关于企业家的定义,承袭了康替龙和马歇尔的观察,他们都是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论述企业家的,所不同的是,柯兹纳强调企业家的洞察力,从而使企业家角色具有鲜明性。
科斯把企业家视为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主体和权威。他指出:“在企业外部,价格运动指挥着生产,它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协调的。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代替市场结构的是指挥生产的企业家。”⑧对科斯而言,企业由于企业家这一权威的作用,可以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家的指挥、组织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企业家的行动往往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获得更大利润。彭罗斯在《企业发展理论》一书中从企业组织的角度来考察企业家,认为企业家是指发挥“企业家服务”作用的人。所谓企业家服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引进和接受新概念,尤其在其产品、企业地位和技术上的重要变化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做出贡献;物色新的经营者,从根本上改革公司的管理组织;筹集资金,定出发展计划,包括选择扩大发展的方法在内,为各项工作做出贡献。”⑨企业家的服务是与经营者相对比而言的,后者是执行企业家的构想与提案及承担监督经营作用。彭罗斯用企业家服务来概括企业家在企业内、外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在论述企业家在企业的生产性和交易性两方面的作用。可以说,彭罗斯较为深刻地抓住了企业家的本质,因为企业家只有与企业相联系时,才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经济学家利本斯坦(Leibenstein)从强调在现实世界中成功是罕见的、而失败是常见的观点出发,认为企业家就是能够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奈特(Knight)则把不确定性与企业家职能联系起来,认为在极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的人,必须自己承担决策的全部后果。这种人就是企业家:他们是工商企业业主,而不是负责日常决策、领取薪水的经理。而卡森(Casson)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他认为,在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信息的规则。判断性决策的精髓在于:决策的结果取决于由谁做出决策。对于自己判断力自信的人会坚持自己的判断,购人他们认为别人低估的资产,抛出他们认为别人高估的资产,承担别人认为无利可图的项目等。⑩这洋,在市场经济中,对自己判断力缺乏信心的人,可以将决策权委托给企业家,该企业家便根据他的判断配置这一财富。该企业家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也可以是一家厂商的业主兼经理。但企业家在部分意义上是作为一名拿薪水的雇员而行动的。[11]
我国研究企业理论的学者张维迎认为,在私人企业制度下,所有者自己承担经营风险,自主从事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己所有,所以他无疑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家。但是在股份公司制度下,承担经营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的人主要是企业的所有者——股东,而从事经营管理的职责主要落在职业经理人身上。这表明,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企业家的职能分解了。无论是只承担风险、取得收入而不从事经营的所有者——股东,还是只从事经营管理而不承担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的经理人,单独来看,他们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时才发挥企业家的职能。[12]
通过上面对已有的一些有关企业家涵义的理论回顾,我们就会发现,对企业家及企业家的涵义各种看法与解释相去甚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对企业家涵义的理论探究
(一)对企业家涵义理论解释的批评性分析
上述学者对企业家角色的一些分析,尤其是关于企业家所具有的一些职能特征的判断和识别,对我们更好地认识与理解企业家及企业家的真正涵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他们在对什么是企业家,以及对企业家概念的解释多有不一致之处,让人感觉企业家的涵义既模糊又不确切,进而造成了人们对企业家认识与理解的争议和混乱。造成上述争议和混乱是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原因的。
其一,对企业家角色的研究缺乏一条主线。在以往的经济理论中,很多学者所赋予的企业家角色和涵义,都是为了构建和研究某一理论体系的需要,企业家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应当赋予企业家什么样的涵义,主要取决于其研究的目的和理论内在逻辑的需要。从而让我们感觉关于企业家的涵义较为模糊与混乱,企业家的角色多有不一致之处,甚至有些看法是相互矛盾的。
其二,在对企业家的认识上往往没能把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进行区别。在相当多学者的著述中,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是相同的,从而存在多处把二者混用的现象,甚至在有的学者著作中前面部分讲述的是企业家,后面部分则使用的是企业家精神,如熊彼特、柯兹纳等。事实上,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是不同的,从一定意义上看,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效能的外在表现。企业家的效能有多方面的表现,每个方面的表现,如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拼搏精神、敬业精神等,都可称之为企业家精神。在现实中具有创新、敬业精神等企业家素质和精神的人有许多,当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只要把企业家精神表现出来,我们就可以称之拥有企业家精神,但并不能说这个人就是企业家。因此,用企业家精神指代企业家既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可取的。
其三,造成企业家涵义及其角色的模糊与混乱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他们把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一些前提条件,看成了成为企业家的结果。从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前提出发,往往就会产生对企业家认识与理解不一致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如卡森等)认为,企业家首先应当是资本的所有者,或者是有一定财产的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不仅要承担经营管理职能,还要承担(财富意义上的)风险的职能;另一种观点(如熊彼特等)则认为,企业家不是资本的所有者,只是利用他人的资本去创新、去冒险、去开拓新的市场、去进行套利活动的人,投资风险的职能是由投资者来承担,企业家只承担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上述两种观点,都不是从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结果上去甄别和说明什么是企业家的,而只是从一个成为企业家的人还没有成为企业家之前所曾扮演角色的职能特征去说明什么是企业家,进而来能对企业家及企业家涵义有个全面、正确的看法与解释,也使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企业家问题上多有困惑与不解。
从一个人成长为企业家的历程来看,成为企业家的这个人,在他还没有成为企业家之前,往往是企业的投资人,也可能是很擅长利用他人资本的人,或是白手起家者。不管怎样,只要他在市场竞争中把企业经营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大公司后,便成了“打造”企业成功的企业家。因“打造”企业的成功而成为企业家的人也就自然地成为企业的所有者,或是持有相当数量股份的股东。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拥有个人财富是一个人由企业的创业者→准企业家→企业家演变过程的一个结果。这一结果也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企业家提供了一个衡量尺度。但这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因为除此之外,这个人还须(或曾经)是“打造”企业成功的经营者。在这里必须指出,一个人拥有个人财富并不能标志着他就是企业家,但当这个人亲自用其所拥有财产去投资经营一个足够大的企业或公司时,他就不仅是经理人,而更应称之为企业家。
(二)从小企业演进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过程中探析企业家的真谛
在技术不断进步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生存并不断发展,就不仅要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还要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和生命力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从一个小企业的创业成长到发展为正规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人由创业者→准企业家→企业家演变的过程。
当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创业者,筹建起一个自己作为法人代表的企业(或公司)后,这个企业就进入了创业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公司创业的领导者既是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企业的控制者,也往往是资产的所有者,一身兼多职;企业的创业领导者要凭着自己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经营能力等,率领“创业团队”,把企业做起来。但面向未来,企业既有可能不断成长壮大,也可能中途破产。因此,处于这一时期企业的经营者,只是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的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的创业领导者作为所有者是从一般性角度来看的,严格地讲,是指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企业的所有者。这就排除了有人对在一定特殊环境下利用并掌握控制他人(或组织)的资本来进行创业和经营企业行为的疑问。
企业成长阶段是指一个企业创立后一直到其进入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阶段。至于一定规模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处于成长阶段的经营者,对企业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他要率领并组织他的团队,把企业不断地做大、做强。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就要去完成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大公司的“成功的一跳”,但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也可能发生企业经营的功败垂成。因此,还不能将处于此时的企业经营者称为企业家,而将其称之为“准企业家”较为适合。当企业进入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阶段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也就标志着经营者由“准企业家”演变成为了一个“打造”企业成功的企业家。至此,企业便面临着进入正规化的公司制模式发展阶段。此时,或早一些时候,企业的领导者就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和重大决策上,并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进而把企业改造成为更具有生命力和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制企业。所以,当企业发展到条件和时机成熟时,就应及时地引进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和经营企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企业家在扮演开创和“打造”企业成功的角色方面起着他人不可取代的作用,但一旦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就要进入到公司制企业的正规化发展阶段,企业家退出或逐步退出企业的经营管理舞台,而由职业经理人充当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角,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3]这既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合乎历史规律的。从一定意义上看,企业家是企业演进中的阶段性概念。
(三)从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特征区别中探求企业家的真正涵义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都是企业的经营者,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一样,都以经营企业为其首要职责。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存在着若干重大区别。(1)就创新而言,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创新活动,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进行创新活动的“形式”不同。企业家所进行的创新是冒着承担资本价值、时间、事业承诺或服务风险的自主性创新活动;而职业经理人则更多地从事企业(公司)内创新的活动。所谓的公司内创新是指“为了获得创新性的成果而得到组织授权和资源保证的创新活动”。[14](2)就承担风险而言,企业家承担的责任风险比职业经理人大。尽管在经营企业过程中企业家和经理人都要承担经营决策的风险,但企业一旦破产,企业家个人的出资、资产将化为乌有,其所持有的股份越多,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而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的投资人,只承担退出风险,不承担投资风险。(3)从工作岗位的流动性上看,企业家往往是企业的投资人,更是把企业由弱做强、从小带大的人,与企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企业家一般是不会轻易地离开企业的。而职业经理人是从市场上选聘的,不仅存在着企业与经理人之间相互选择和相互信任的问题,而且职业经理人还会根据企业所给的报酬、自己的兴趣等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去留。因此,职业经理人是易于流动的。(4)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地位获取的途径不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理人一般是企业从市场上选聘的;而企业家是在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是企业的经营者把一个企业由小做大、由弱做强,“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企业后,才成为企业家的。(5)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称呼的真正含义不同。总经理或CEO是一种职业上或职务上的名称;而企业家是社会或人们给予开创或“打造”企业成功者的光荣称号,这一名称不仅代表着人的一种素质,更代表着成功、地位和名誉。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经理人,都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其首要职责的经营者。尽管企业家似乎更具有把企业“打造”成功的使命,职业经理人似乎更具有把企业经营好的使命,但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说,企业家比职业经理人重要,或者职业经理人比企业家出色。例如,我们不能说,作为企业家的甲骨文公司的缔造者拉里·艾里森,比把通用公司经营成世界500强第一的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更重要,也不好说,韦尔奇比艾里森更出色。
三、结语
从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结果上看:企业家是(或曾是)以经营企业为己任,凭借其所具有的经营才能、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决策判断力、承担风险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素质、能力和精神,并通过扮演冒险者、协调者、决策者、套利者等各种角色,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大企业、大公司的成功者。企业家也是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历史概念。从企业的创业成长到发展为正规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所曾扮演的关键角色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但当企业进入到正规化发展阶段,企业家的企业也就转变为现代公司制企业,企业家退出企业经营管理的舞台就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当规律演变成现实后,企业经营管理大舞台上的主角也就转由职业经理人来主演了,进而也就产生了对不是企业所有者却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只有以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结果为基点,才能够使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企业家及企业家的涵义,也会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把经营者简单地视为企业家,还是企业家职业化、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的提法,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如果用这种理论去指导实践,就会把经理人职业化误解为企业家职业化,把为经理人设计的激励制度错用到企业家身上,进而在实践中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危害。
企业家不是职业化就能培养和造就出来的,也不是靠激励机制“激励”出来的,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涌现出来的。澄清对企业家认识的混乱,明确企业家的真正涵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标签:企业家精神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企业家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角色理论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理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