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论文_钟超明

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论文_钟超明

(梅州市梅江区水白中学)摘要:受到人口政策的影响,大部分中小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再加上学习压力过大、家长不重视以及学校场地和器材的限制,难以进行体育活动,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呈逐渐下降趋势。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之上所进行创新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组织方式,为《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所提倡和引导。能够以多种形式的展现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体质健康,提升综合素养。关键词:传统课间;大课间;体育活动 引言: 此前的日常锻炼主要依赖课间操,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其被动性太强,不仅达不到相应的学习目标,甚至还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而通过开展多样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贯彻正确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出大课间体育活动所拥有的多元化的教育作用,切实让体育教育散发出在素质全面教育中独特的效果和魅力。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之前传统的课间操的基础之上,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了丰富的自由进行体育活动,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这种新型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在1999年被提出,同传统的课间操做比较,它的活动时间更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运动量也有一定的增加,相对更加符合现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特点。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教育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又能够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也相当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独特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还在同时对于其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起了有效的助推作用。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突破了之前传统课间操的活动形式,对于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丰富的创新,开办多种多样的充满趣味的体育游戏及活动,让所有的学生在这些项目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在无形中促进了其全面发展。所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学校体育活动的新型组织形式,同时更是一种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新型理念。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点 (一)全体参与,目标多样。大课间体育活动属于学校所组织的必须全校参与的集体性活动,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到其中,这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有强制性,因此这就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做到全体参与。学生体质能够得到提高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最为直接的目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整不良的情绪,缓解学习的压力和疲劳,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效的推动和促进。所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充满多样性的。 (二)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区别于传统课间操特征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内容的设计方面很好地融合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加上当今时代的新元素,不仅做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在传统课间操的发展基础之上吸取了有价值的经验,又丰富了活动内容、创新了组织形式,并且做到了与时俱进、灵活多样。 (三)方式多变,体系多元。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是比较多的,比如学校高层领导、教导主任、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学生等等,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在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单项管理方式。每个管理者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管理形式和任务。因此,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方式十分多变。与此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在进行评价的方面是十分多元化的。在这种评价体系当中,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反过来学生对于老师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的满意度以及意见,这种互相评价的体系,同样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 三、大课间体育的未来价值探索 (一)培养创新能力。教育既可以培养创造的精神,同样也能够创造压抑的精神,这关键是看成长的环境和土壤有没有创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适应有着创造性的成长环境,适应这种有益于舒展生命、引起生命涌动的环境,多元化、开放式的环境,但是看看我们的国家,看看我们国家的教育,这种环境真的是极度缺乏。我们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仅仅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及死板老套的课堂制度,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将学生们应有的创造性扼杀在了摇篮里。学生每天都在被动的学习和练习着统一的教材、课程,完成着统一的硬性要求。对于此现象,中央也进行了反复的突出和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及“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让学生自主参与创编大课间体育项目和游戏等,突破学生传统的消极被动的受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中变成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以此改变学生自身的思维方法,让其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方面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社交技能。通过大量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与同龄人的沟通以及人际关系不好,会造成青少年产生抑郁等症状。并且抑郁的产生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关系的良好形成,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反而加剧抑郁的症状。社会和学校的接受和认可是他们对于自我价值进行肯定的主要构成方式。人们对于自我价值的主要来源就是社会的认可,更何况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加看重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和接受,被社会遗弃的恐惧和焦虑会比成年人更加地强烈。伴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于个人体质的评价和标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单单的注重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而是开始对其文化和社交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体育活动的本身情节以及形式能够使得被教育者社会化的加速。而且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关注点早就从原始的生理需求变为了心理方面的满足,从原来的体能要求变成了追求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萌生了增加人际交往、提升生活质感的欲望。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通过全校师生的全部一起参与,更好的提供给学生良好的交往气氛和交朋友的机会。 (二)提高竞争意识。大部分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所进行的。在相同的活动条件下,学生们之间一般都是呈现两种关系:一种是竞争,另一种是合作。这两种性质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学生会在活动中最大可能性的投入整个身心,以此进行激烈的竞争和自我展现,从而保证了竞争的延续性。因为竞争是处在与同伴合作以及团结友好的氛围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竞争的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伙伴和集体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竞争性,因此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竞赛的活动中,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能,又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竞争意识。当然竞争意识的形成不能仅仅靠体育活动来进行促进,还需要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是体育活动以其本身重要的特点,对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发展和促进,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特别作用。 结语: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教育方面的价值是鲜明而有特点的。它可以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欢快的娱乐氛围中,巩固和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技能,促进优秀品质的培养,推动个性的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相比较于之前传统的课间操,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提高有着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其时间和空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以及运动方式、内容的自主性,为个人体育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除此之外,它的文化价值也实在值得我们为其去进行实践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在未来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朱钰. 成都市主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色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6.[2]李喜双. 延边州城市初中大课间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3]郑颖渝,利杰辉.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发展与影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4):32-33.

论文作者:钟超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  ;  ;  ;  ;  ;  ;  ;  

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论文_钟超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