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国际视域下的老年学习研究:现状、特点与发展思考
欧阳忠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老年学习研究开始在相关国家受到关注,并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对老年学习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国外相关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从老年学习的意义、老年学习的方式、老年学习的内容、老年学习的场所和老年学习的效果等维度对国际老年学习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际老年学习研究呈现跨学科、多元化方法并存、研究问题下沉、研究高度提升等特点。因此,我国老年教育研究需要从单一学科视角向跨学科的视角转变,从传统研究向规范研究的范式转变,从外部环境向老年人生活世界的话语转变。
【关键词】 老年学习;老年教育;研究综述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快速老龄化的现象强调了教育机会和学习活动需分布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必要性。老年人参与终身学习,颠覆了传统的生命周期序列,从一种新的“混合生命周期”视角,将学习、工作和休闲结合起来,并在生命过程中加以分配[1]。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便有学者对老年学习进行研究。1976年,《老年教育学》杂志创刊,此后,关于老年学习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20世纪末,积极老龄化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各个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颁布了老年教育政策,为此,老年学习在社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与该主题相关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此,把握当前国际老年学习研究的现状和特点,积极探索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老年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老年学习研究的现状梳理
本研究以“elderly learning”“old age learning”等为关键词,在 Springer,Web of Science,Sage,UNESCO等数据库和相关组织网站进行文献搜索,对近年有关“老年学习”的90篇文献进行综述和评析,通过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从5个维度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揭示国际老年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3.积极实施挂职锻炼,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干部挂职是加快干部培养锻炼、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机关干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使得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思考问题、安排工作就会更符合基层的实际。同样,基层的干部到机关挂职,则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采油厂的工作,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了综合能力和宏观管理水平。科研与生产单位的干部交叉挂职,能有效地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既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又不断地提高了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老年学习的意义
关于老年学习的意义,当前学术界有三类主流性观点。
1.老年学习的个体性意义
2. 非正规老年学习场所
2.老年学习的社会性意义
第三,大力加强服务水利的基础能力建设。重视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加强水利重大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研制和示范。强化水利机械设备质量监督能力建设,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加大水利人才培训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水利部党校等阵地作用,落实全国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培训计划,统筹推动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3.老年学习的国家性意义
依据埃里克森(Erikson)的第八阶段学习模式(自我完善),Wolf认为,老年教育是文明的本质,它使老年人通过学习和对知识与经验的反思对文化作出重要贡献[9]。因此,一些研究者关注老年人在社会上获得学习机会的权利。1980年出台的《老年教育宪章》(The Educational Charter for the Elderly,1980)就列举了老年人的五大教育权利,如根据自身条件进入相关教育机构的权利等[10]。 Marvin Formosa研究指出,“大多数老年人加入第三年龄大学是为了‘弥补失去的机会’(75%),他们将学习环境视为‘一个人遇到类似兴趣的人的地方(55%)’”[11]。更多研究者强调老年人情感、精神和智力等社会性方面素质的发展。Gergokova认为,“与年轻人的学习不同的是,老年学习往往不以专业知识获取和工作获得为目标,而是期望能够加强与他人的互动,与社会发展协调,从而能够有效地参与相关的活动”[12] 。Marvin Formosa在对第三年龄大学的研究中指出,“老年人十分喜欢这样的学习机会,因为它开启了学习新方向,并且能够满足好奇心和创造潜力的自我实现感,还能够使他们享有从事社会活动和社交活动的乐趣”[11]。
2.以互动为主的学习方式
2002年,马德里世界老龄大会通过的《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强调,“发展老年教育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谋生能力和发达国家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必须制定保证学习者终身获取教育和培训机会的政策,继续教育和培训对于确保个人和国家的生产力都是绝对必要的”[13]。因此,许多国家响应号召,开展老年继续教育学习活动。Oyedeji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文盲率很高,而文盲率与每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有关。因此,教育老年人也有其他原因,对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进行教育也是为了使他们有文化、有智慧,老年人参与学习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14]。Nopraenue等调查了泰国老年人终身学习政策的实施过程并得出结论,泰国老年人终身学习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学习,北部和南部是老年学习最活跃的两个地区[15]。
(二)老年学习的方式
Phillipson等曾指出,我们对于适合第三年龄群体的教育方法以及他们的学习愿望知之甚少[16]。随着幸福感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老年学习最近才成为被关注的对象[17]。因此,老年人如何参与学习成为老年学习研究的重要命题。Taylor认为,老年人主要参与非正规教育,老年人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非正式的”[18]。因此,学术界对于老年学习方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维度。
1.以个体为中心的自我导向学习方式
根据文献[15],邯郸强膨胀土相对应的膨胀力在40.9 kPa~101 kPa范围内,根据离心模型试验的制模含水率,下文计算时取膨胀力为50 kPa。
1977年,加格利米诺(Gugliemino)的“个人取向”视野,强调自我导向学习的个体作用,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我识别、管理和控制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信心[20]。对于老年人的自我导向学习,Fisher从个体层面提出老年人进行自我导向学习的可能性,强调许多老年人是有能力进行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和智力资源[21]。Kim等通过实证研究调查了老年群体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影响,以及对他们的亲子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证明了自我导向学习部分影响了老年人亲子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22]。 Shin研究了老年人开始自我导向学习的可能性及其对老年人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不应被视为被动学习者,而应被视为积极、自信和负责任的学习者,老年人的自我导向学习应该用精心开发的、对老年人友好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24]。Chang等针对生活史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和分析老年妇女的个人历史和生活经历,发现个人经历是大多数老年女性学习者参与终身学习的原因,通过自我导向学习,她们不仅获得技术技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帮助他人和与他人分享新的社会角色来改变生活方式和态度,重新诠释自己的生活[23]。
式中,N代表冬季或夏季PM2.5和O3污染物浓度水平的污染日数;TD代表冬季或夏季的总天数。式(1)可反映贵阳市冬夏季大气环境中 PM2.5和O3污染情况随季节的变化特征。
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不断交互的过程,其中交互划分为人际交互、环境交互和自我交互[24]。在老年人与其他群体的交互学习方面,Moreira等通过质性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与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结果显示,终身和代际学习使老年人通过社会认可和认知学习提高了生活质量,使大学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25]。Han等研究验证了代际服务学习项目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代际服务学习项目之后,老年人对年轻人的态度、自尊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变化更为积极。建议应扩大代际服务学习,以改善代际理解、老年人的自尊和提升生活满意度,减少代际冲突[26]。在老年人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方面,Kim等通过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中的高级福利中心案例,重点研究了老年人的学习活动系统从教育情境向学习圈转变的过程。结果显示,老年人试图通过建立学习圈,以积极的态度和其他老年人参与解决矛盾,同时通过改变活动系统,改变自我意识并将生活边界向社区扩展,因此,老年人应从被动受益者转变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积极参与者[27]。
3.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学习
当前,信息和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迅速发展,如何使信息通信技术更好地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服务,成为当今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性课题。研究者对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老年学习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老年人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学习的多种方式,例如电视学习(T-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电子学习(E-learning)、ICT平台学习以及游戏学习等。Vladimír 等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视为目标群体,对老年人如何通过电视学习进行交流并对感知电视学习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可用性和统计测试的结果,证实了数码电视是增强老年学习可能性的可用平台,但电视并不是刺激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合适平台[28]。Machado等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对老年人进行移动学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老年人越来越多地寻求学习如何处理移动技术的课程,在移动学习中,不仅要考虑老年人使用移动设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要考虑他们的兴趣、期望和困难[29]。Sabrina等探讨了采用平板电脑的交互式游戏方法,鼓励老年人进行数字化学习和技能开发,发现在平板电脑上玩游戏是鼓励老年人参与数字化实践的适当方法[30]。Guglielmo Trentin对意大利利古里亚6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与电子学习活动培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可以作为老年人远程享受众多服务的工具,融入虚拟社区的社交空间以及电子学习活动的环境[31]。Svobodova等以捷克老年人ICT混合学习为例,探讨了关于老年人计算机知识发展的代际市政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参与者希望使用互联网,其次是电子邮件和Skype[32]。Pascoa等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葡萄牙布朗库堡高级大学2010-2011学年的老年计算机课程为例,研究Facebook在促进积极老龄化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Facebook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社会化,为积极老龄化创造有利条件[33]。
从中小学生发展的观念上看,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息息相关,有“生活高于艺术”也有“艺术高于生活”的看法,可无论是什么观点,我们都可以看出在生活中我们必然会接触到艺术。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一书中,看得出象形文字的产生过程与绘画的开始是有巨大的联系的,随着象形文字的逐渐出现,中国人将其赋予结合自然界的想法,文字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人常说“书画同源”,也就是说:文字和图画原本是一样的东西。看古代的文字,和看画一模一样。从绘画的产生我们可以明白,绘画源于生活,也将为我们所用。因此,艺术的绘画层面也慢慢的与我国的教育结合,将教育更加优化、更加出彩。
(三)老年学习的内容
由于老年人学习目标取向不同,其对学习内容具有多样的需求。为此,研究者们探索了老年学习者的多样化终身学习经历,研究了老年学习的多元化内容。
1.休闲娱乐类
“老年学习者受到老龄化的影响,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认知功能、学习偏好和参与学习的形态”[34]。为此,在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内容上,我们需要重视他们的特质,在许多研究者看来,休闲娱乐类学习内容就具有较大差异。Gillian等研究发现,“澳大利亚老年人在学习选择过程中,‘娱乐和休闲’类学习排名第一,即‘表达性学习’较多。同时发现,对于一些老年人,学习提供了刺激、兴趣、快乐和好奇心,被描述为一种每天自然发生的活动。但是,另一些老年人则认为,只有内容对自己有益才有学习的必要”[35]。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而法国第三年龄大学关注的学术知识、开设的课程以博雅为主。例如,博雅课程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运动体能类包括徒步旅行、骑车、高尔夫等,个人技术类包括美术、摄影、电脑等[36]。一些代际学习项目的学习内容也具有休闲娱乐的特点。Barbra Teater在研究中指出,一项由英国实施的“Time after Time ”代际项目的学习内容主要为休闲娱乐类,例如,唱歌、戏剧、茶会、跳舞、工艺、乡村习俗等。参与的老年人大部分都认为这些学习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和提升整体幸福感”[37]。
2.生活技能类
一方面,非正规老年学习场所由老年人自己创立,其学习场所自发选定。Tom等研究提到,英国的许多老年教育组织是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的,学员多达15万人以上,一般由退休的政府官员、医生、律师等组成[53]。 Gillian等通过定量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发组织可以更积极地整理和传播老年人学习机会的信息[54]。Wolf指出,在美国过去的20年中,老年人自己创立的组织项目数量增长迅猛,它们普遍是非正规组织[55]。
学习在积极老龄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人基于自我实现的原因有动力去学习,但他们的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其他人对自己技能的评估。因此,老年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科目,更需要获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职业技能。Purdie对老年人学习需求研究并发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技能、健康保健和科学技术领域”[38]。Hiemstra通过研究发现,老年学习者在学习活动选择上往往倾向于“表达性”,例如有关生活乐趣的话题,在学习内容上更青睐“工具性”,例如有关克服老龄化带来诸多问题的学习内容[39]。 特别是当前智能化时代,基于信息技术驱动的老年学习内容(特别是数字技能)受到了诸多关注。Ramon等在研究中提到,“在‘Grandparents and Grandsons’项目中,职业培训学校的学生和高中生担任“数字促进者”的志愿者角色,向社区老年人传授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使用的技能,从而发挥老年人积极的数字公民作用”[40]。
3.拓展视野类
正如Talmage等所述,“老年学习者的多元化需求会进一步扩大他们对于广泛学习机会的渴望,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以此来了解什么样的学习对第三年龄意义最大”[41]。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拓展视野课程、哲学课程、宇宙发展等内容较为感兴趣。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较为青睐,而对重复学习内容较为厌烦[41]。因此,一些第三年龄大学为老年人提供了独特的课程。Swindell对U3A Online的课程进行统计,总结出澳大利亚第三年龄大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四类:“国际事务和历史”“自然”“写作与创造性”“生活”[42]。Formosa的研究指出,马耳他第三年龄大学主要提供非功利的知识,学员可自由地提出新课程,但决定权在大学手里,大学提供的课程多样,包括哲学方面的课程和日常的园艺课程[43]。
(四)老年学习的场所
老年人学习的场所与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方式有关,老年人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活动,为此,学习的场所主要包括正规学习场所和非正规学习场所两类。相关研究者从这两方面对老年学习的场所进行研究。
1.正规老年学习场所
正规老年学习场所呈现多元化特征,综合不同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首先是第三年龄大学。Swindell研究发现,老年人有大量的学习机会,其中有一些是由正规系统提供或支持的,例如第三年龄大学[44]。自1972年成立以来,第三年龄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成功案例,并具有数千个结构和程序各不相同的组织。正如Formosa所述,U3A运动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呈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45]。第三年龄大学,作为推动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为老年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持。Bunyan等研究表明,参与U3A可以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也可以帮助学习者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并与其他人分享[46]。其次是大学提供的项目。Boulton-Lewis在研究中提到,美国一些大学设立了退休住宿项目,其直接目的是为居住者继续学习提供上课或旁听的服务,即在大学附近兴建“退休村”或“老年宿舍”,供老年人居住并就近学习。并且,美国的老年旅馆项目在国际上也非常受欢迎。英国格拉斯哥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Strathelyde University )也有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服务中心,是一个每年超过3000人参与的老年学习院( Senior Studies Institute ,SSI )[47]。老年学习院在英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国际上已得到认可。亚洲同样具有类似的项目,Hori的研究指出,日本各地的社区和县都有老年人学院,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日本老年人(60岁以上)提供教育机会[48]。最后是开放大学。Formosa在研究中指出,英国开放大学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第三年龄高等教育提供者,有近10000名50岁及以上的本科生。除了为这个年龄组提供学习外,开放大学还组建了一个活跃的老年学生研究小组,该小组为大学内外的大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报告[45]。Johnson对英国开放大学25年学龄以上的老年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本科生比例上升到14%,60岁以上比例上升到5%,老年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当优秀[49]。
Merriam认为,老年学习基本属于工具性的[2]。一方面,老年人希望通过学习帮助他们有效适应身体或角色的变化。Kotulak从神经科学的视角分析了老年人学习的价值,并且认为,如果能够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训练,其智力水平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利于减缓记忆衰退的速度[3]。Rowe和 Kahn指出,通过学习积累的经验能够使老年人锻炼大脑,从而维持和提升当前的身体健康和认知状态,减缓老年人衰老的速度,并缓解相关的临床症状(如阿尔茨海默氏症)[4]。另一方面,老年人面对挑战性活动时,期望通过相关的学习有效应对挑战,并积极与他人互动[5] 。Ardelt 的研究提到,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其使得老年人能够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基于自我管理等能力的提升,来实现身心健康并与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尤其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发展“智慧”[6]。Boulton-Lewis等的研究也指出,老年人通过学习建立自信和应对策略,保持认知功能和知识,进行健康管理,跟上技术发展,维持社会关系和发展智慧[7]。另外,老年人希望学习以自我需求为中心,拓展个人的视野,提供即时满足感,促进自我表达。Dench等在研究中强调,学习有助于提升老年人自信、自我概念、自我满足感或应对能力[5]。在Boulton-Lewis等的研究中,老年学习参与者给出了想要坚持学习的最常见原因,即“保持思想活跃、锻炼大脑、训练心智、保持心理训练、个人发展、获得目标、不断学习和永不放弃”[8]。
老年人的非正规教育(有时被认为是非正式学习)通常被定义为个人或团体通过各种资源以各种方式学习的教育[50]。非正规学习活动一直非常吸引老年人,Findsen等指出,非正规学习的吸引力在于有机会参与高级学习项目,与同龄人交往,开展身体和认知活动,并且没有任何认可和评估的压力[51]。因此,老年人的非正规学习场所非常多样。作为正规教育之外的环境,它们结构灵活,对学习者真实参与模式具有强烈反应。实际上,它们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学习者个人兴趣相关[52]。
Thompson(1996:65)指出:“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Martin&White(2005)的评价理论认为,词汇资源也表达人际意义,强调人际功能中“人”的因素。评价表达作者对评价对象的情感、观点和看法。评价对象可抽象为实体和命题(张大群,肖雁2014)。实体评价通常由形容词实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往往直观明了,评价呈显性。而命题评价大多呈隐性,对于语境的依赖性较强,信息的解读往往要借助于作者和读者共享的历史文化语境及价值观。
另一方面,非正规老年学习场所由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成立。Gillian等在研究中提到,老年人会广泛利用各种场所,从家庭、宗教机构、大众媒体、工作场所、志愿服务组织到各种社区,以及创造性地使用博物馆、剧院、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展网上冲浪和旅行来学习[54]。Couper等研究指出,各种传媒及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服务。如在瑞典,广播和电视都设有老年教育节目,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送书上门等服务[56]。Kathryn等在研究中提到,英国的日间照料中心旨在帮助有学习障碍的老年人[57]。 Yi等以叙事研究的方式,发现老年人有兴趣并参加由百货商店或文化中心提供的文化艺术讲座课程[58]。Henkin提出社区能够促进老年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国际上,地方社区中已形成了许多团体,以挖掘老年人的学习潜能。例如,多伦多区教育局的老年日间项目已经有1200人参与[59]。Chua等对菲律宾社区的老年学习场所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基于社区的第三年龄学习项目对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自尊程度和降低抑郁水平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积极参与社区的第三年龄学习项目,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促进老年人社会心理健康[60]。
本期净流出的个股共有616只,其中有6只个股净流出额过亿。上海莱士(002252)、安信信托(600816)、嘉化能源(600273)分别以1.59亿元、1.43亿元、1.30亿元的净流出金额排名前3位;农业银行(601288)、中国建筑(601668)、宏达股份(600331)分别净流出1.15亿元、1.14亿元、1.09亿元,位列第4-6位;方大炭素(600516)、赣锋锂业(002460)、康美药业(600518)、国新健康(000503)净流出金额分别为9851.20万元、9795.98万元、8444.49万元、7837.06万元,位列第7-10位。
(五)老年学习的效果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报告(Active Ageing:A Policy Framework,2002),该报告指出,“积极老龄化”倡导老年人应该在“健康”“参与”“保障”三大维度全面发展。至此,积极老龄化成为衡量老年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一些研究者基于积极老龄化的三个维度,对老年学习与积极老龄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一是老年学习与“健康”的关系。Lydia通过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两所第三年龄大学学员的学习经历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参与第三年龄大学的学习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改善了记忆力,并有助于保持自我意识、自尊和身心健康[61]。Valenzuela在研究中指出,参与学习能够使老年人充分享受生活。它甚至可以改善神经状况,支持新的神经通路,并激活新的脑细胞,在生活中保持更健康的心理,防止身体的弱化[62]。二是老年学习与“参与”的关系。Formosa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参与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发现,“学习者进入第三年龄大学学习的效果首先是社会参与,如结识老年朋友,寻获相关活动团队,从而有效应对老年生活期间的困难”[45]。三是老年学习与“保障”之间的关系。Boulton通过跟踪研究发现,投资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学习设施,使他们获得有效的发展能力,能够帮助他们维持甚至提高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保障[47]。
二、国际老年学习研究的特点
(一)老年学习研究呈现跨学科趋势
Bibiana等曾提出,终身学习不仅通过成人和老年人的教育活动实现,最重要的是通过老年学习实现。因此,为了应对老年生活的挑战,老年学习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成为各种知识集合的跨学科领域的特权[63]。通过对国际老年学习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老年学习是一个广袤的领域,包含了老年学、社会学、经济学、政策学、健康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是一个跨学科领域,这是因为,运用跨学科视角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事实。这种跨学科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者呈现跨学科的特点。从老年学习研究的作者来源看,美国成人教育著名学者Sharan B.Merriam、美国老年教育学者D.A.Peterson、马耳他大学老年社会学专家Marvin Formosa、澳大利亚老年学专家Gillian Boulton-Lewis等著名学者及其经典理论在老年学习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二是研究主题呈现跨学科特点。从关键词分析看,老年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分布于多个学科,例如,“社会支持”“社会角色”“性别”等属于社会学范畴;“老年教育管理”“老年人力资源”等属于管理学范畴;“职业培训”“培训”“非正式学习”等属于教育学范畴;“体验式学习”“学习满意度”“自我导向学习”等与心理学关系紧密;“记忆力”“疾病”等与医学关系紧密;“性别”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三是研究者实现合作研究。自21世纪以来,老年学习呈现出诸多合作趋势,合作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且合作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学科。一方面,研究者们聚焦老年人个体学习的研究,涉及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研究者们关注老年学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单一的教育学角度发展到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因此,老年学习领域的跨学科特点十分明显,在知识快速更迭的当前,能够有效地回应时代诉求。
(二)老年学习研究多元化方法并存
Torres等认为,以往的研究强调质性研究,以便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经历和诉求[64],而迄今为止老年学习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定量研究[65]。从国际老年学习领域的成果看,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范式向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变。除了很多研究者继续运用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将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的实际问题结合,将使老年学习研究更具层次性和多样性,例如Fiona运用的比较研究、Yi等运用的叙事研究、James运用的民族志研究等。同时,Johnson等强调了混合研究方法的价值,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有利于拓宽、加深研究者的理解[66]。为此,越来越多的老年学习研究者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结合,例如José de Almeida和 Castro Filho运用混合研究方法评估老年人健康专业课程的有效性。这种多元化研究方法应用于老年学习的具体研究中,能够更为广泛地探究老年学习现象,使老年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具信度和效度。
(三)老年学习研究问题下沉,研究高度提升
随着老年学习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国际老年学习研究领域呈现出研究问题下沉的趋势,在研究问题上从宏观向具体转变,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老年学习向老年人个体学习的具体实践活动转变。这涉及到了老年教育领域的大多数问题,例如,何为老年学习、老年学习的本质、老年学习的理论基础、老年学习的价值、老年学习的国家与区域发展等。伴随着老年学习基础理论逐步完善,2010 年以后,关于老年学习问题的研究更为具体且集中,例如老年学习的内容、方式、场所和效果等。这种研究问题下沉使得老年学习研究回归成人的内心世界,使得研究成果更富生命力量。同时,老年学习领域内研究高度不断提升,视野不断拓展。许多研究者从最初的学科建设、老年学习观等学术角度探讨老年学习,逐渐拓展到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角度,从而提升了老年学习的社会地位,凸显了老年学习研究的价值。这种研究高度的提升,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且全面地探讨老年学习话题,奠定老年学习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地位。
财政金融监管突出警示、教育和服务功能,金融机构向专员办咨询政策口径,反映执行问题的频率日益提高,合规意识逐步增强,专员办发挥中央财政和基层单位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日益明显。
三、国际老年学习研究发展的思考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要求,“开展老年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探讨和解决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老年教育”“老年学习”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2000年至今,国内相关学术期刊发表老年教育、老年学习为主题的论文共865篇,2015年至今,相关主题论文共554篇。虽然,最近几年有关老年教育的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相对国外研究成果,我国有关老年教育的研究依然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视角转变
“老年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从研究个体老龄化到研究群体老龄化的历史,从单学科研究到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从一门潜科学到显科学发展的历史”[67]。可以说,老年学习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已经在国内外达成共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老年教育、老年学习相关问题的探讨主要以教育学领域为主导,在教育学领域拥有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文献作者以教育学领域为主,且主要发表在教育学类学术期刊上。这种研究态势虽然强化了老年教育的教育学地位,但无疑窄化了研究视角,削弱了老年教育、老年学习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国际老年学习研究形成了跨学科视角,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拓宽了老年学习的知识领域,实现了老年学习领域知识的多元整合。欧阳忠明指出,学科互涉(Interdisciplinarity,在国内也被翻译成“跨学科”或“学科交叉”)是学术知识产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学科互涉使得知识和方法互借频繁,学科之间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有利于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68]。为此,我国有关老年教育的研究应该突破当前单一学科的视角,向跨学科视角转变。从研究群体看,应该吸引社会学、医学、人口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参与,有利于实现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知识互补、互涉和交流;从研究理论视角看,应该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理论来审视老年学习、老年教育问题,从而拓展研究成果的发展空间;从期刊平台看,应该在不同学科期刊发表老年教育、老年学习的研究成果,从而在多元期刊媒体上发声,彰显老年教育、老年学习的社会价值,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等40 所高校发文总量达1825 篇,占所有文章总数的近一半量。北京邮电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分别以170 篇和147 篇的数量占据发文量榜首。
(二)研究范式从传统研究向规范研究转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都非常重视它的工具性。我们对任何科学领域的研究,不仅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更需要寻求可操作的适当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69]。如果要让我们的研究成果充满灵魂,就要有适当的方法作为工具。从国际老年学习研究成果看,规范的研究方法使老年学习形神俱备,更具生命力。对2015年至今发表在核心期刊的109篇研究成果梳理发现,当前国内老年教育研究方法依然以理论思辨为主,研究成果较少,不到总数量的20%。事实上,老年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应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借鉴研究方法,广泛运用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方法,对老年学习及教育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索和诠释。“当下的成人教育研究,急切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宏大或是走向泛化的理论叙事,而是明察秋毫、深切入微的主体关怀。因此,研究者有必要跨越校园的围墙,走入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去捕捉成人生存境遇中的发展需要与发展困境……”[70]。走进老年的生活世界,捕捉老年学习需求与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文献,则难以了解老年人丰富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研究者摆脱当前较为单一的研究方法,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研究方法的使用。作为规范化、科学化研究的重要趋势,老年学习研究应运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老年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观察、老年学习效果的数据检验等,归纳出老年学习的本质属性以及发展规律;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如叙事探究、民族志等方法,回归“老年人世界”,勾勒老年人的学习图景。
(三)从外部环境向老年人生活世界的话语转变
“从根本上说,学习是一种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相应对学习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内含深厚的实践底蕴”[71]。为此,为老年学习者提供适切的学习内容、策略和环境,应是老年学习研究的初衷与目的。Knowles通过研究发现,老年人通常知道想学什么、为什么要学。Knowles的工作开创了这样一种理念,即对于学习,老年人有内在的动力和自我导向,他们将生活经验和知识带到学习经验中,以目标、相关性和实用性为导向,希望被尊重[72]。随着老年学习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野等方面的拓宽,国际上许多研究者把研究视角从国家、社会制度、学习环境转向具体的老年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学习课程、学习效果等,这些研究无疑能够为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虽然,我国对老年学习的研究也集中在应用方面,吸收和转化了国外老年学习的理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育、教学和学习方法等,但多数还集中在老年学习环境、制度和政策领域,从老年人生活世界切入的研究成果较少。为此,回归到老年人生活世界,探究老年人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无疑能够提升研究的服务性、适切性和相关性,从而提升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效果。同时,从实用主义出发,紧跟研究主题的实践走向,对老年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PPOE模块实现了图像传输系统中数据解析的功能,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它在PCIE事务层上对数据做处理,解析TLP包头,提取TLP的负载数据pic_package,再对pic_package做包头卸载工作,提取出有效的图片数据,这与pic_package组包过程正好相反。
【参考文献】
[1]Cross K P. Adult as learner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1.
[2]Merriam S B. Reminiscence and life review[M].Sherron R,Lumsden D.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gerontology(3rd Ed).Washington,DC:Hemisphere,1990,41-58.
[3]Kotulak R. Inside the brain: Revolutionary Discoveries of How the Mind Work[M]. Kansas City: Andrews Michael Publishing,1997.
[4]Rowe J,Kahn R. Successful Aging[M]. New York:Random House,1999.
[5]Dench S, Regan J. Learning in later life: Motivation and impact[M]. Nottingham: DfEE, 2000.
[6]Andelt M. Intellectual versus wisdom-related knowledge: ‘The case for a different kind of learning in the later years of life[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00(26):771-789.
[7]Boulton-Lewis G, Tam M. Active Ageing, Active Learning: Issues and Challenges[M]. Springer: Dordrecht,2012.
[8] Boulton-Lewis M, Buys L, Lovie-Kitchin J,et al. Learning and active ageing[C]//Paper presented at the EARLI Conference August 23-27. Nicosia Cyprus,2005:279.
[9]Wolf M A. Older Adulthood The Rou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ifelong Learning[M]. London:Rouledge,2009.
[10] Brian Findsen,Marvin Formosa. Lifelong Learning in Later Life:A Handbook on Older Adult Learning[M].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1.
[11]Marvin Formosa. Education and Older Adul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38):114-126.
[12]Gergokova Kh Z. The Education of People of the “Third Age”[J]. Russian Education & Society, 2009,51(5):81-94.
[13]联合国. 国际老龄行动计划[EB/OL].[2018-11-21].http://www.un. org/Chinese/ documents/decl-con/chroncon.html.
[14]Oyedeji L.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coping with learning in adult year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992,38(4):363-373.
[15]Dhirathiti N S,Pichitpatja P.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the elderly in Thailand[J].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2018,17(1):53-68.
[16]Phillipson C, Ogg J. Active ageing and universities: Engaging older learners[EB/OL].[2018-11-21]. http://www.universitiesuk.ac.uk.
[17] Field J. Good for your soul? Adult learning and mental well 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2009(28):175-191.
[18]Taylor E W. Making meaning of local, non-formal education[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2006(56):291-307.
[19]Knowles K G. 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M]. Houston, TX: Gulf Publishing, 2003.
[20]Fisher J C. Major streams of research probing older adult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 Continuing Education, 1998(77):27-39.
[21]Kim Taejun,Oh Minah. The Effect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Disposition 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Elderly Group[J]. Joural of Lifelong Education,2016(22):137-159.
[22]Shin,Yong-Joo.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the Elderly and Implications for Elderly Welfare[J]. Andragogy Today, 2016(11):61-84.
[23]Chang, Ae-Kyung,Yoon Chang-guk. Exploring the Elderly Female Learner’s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rough Life History Approach[J].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2017(13):30-32.
[24]齐丹.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25]Moreira, Loretta. Lifelong and 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elderly: An experience from South America[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 2016:84-91.
[26]Han,Jungran. Effects of Intergenerational Service-Learning Programs -Focusing on the Youth an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J]. Journal of the Korea Gerontological Society, 2007(27):163-177.
[27]Kim Hyo Kyung, Yoon Chang-guk. The process and meaning of changing the Elderly’s activity system through expansive learning[J].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2014(20):21-33.
[28] Vladimír Jaroslava Mikulecká. Digital Television as a Usable Platform for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Possibilities for the Elderly[EB/OL].[2018-11-21]. https://jour nals.sagepub.com/doi/10.1177/2158244017708817,1-9.
[29]Machado, Leticia Rocha,Longhi, Magali Teresinha. M-learning for the elderly: Mapping of digital competences[C].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 2017:7845-7852.
[30]Oppl S , Stary C. Game-playing as an effective learning resource for elderly people: encouraging experiential adoption of touchscreen technologies[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8:1-16.
[31]Guglielmo Trentin. E-learning and the third age[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2010,20(1), 21-30.
[32]Svobodova Libuse, Cerna Miloslava.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with Designed Data Flow Diagram: The Case of ICT Hybrid Learning of ElderlyPeople in the Czech Republic[C] .Computational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2018:399-408.
[33]Pascoa Gina, Gil Henrique. Facebook and the elderly: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oftware in lifelong learning[C]. Iber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2012:433-448.
[34]Lamdin L, Fugate M. Elder learning: New frontier in an aging society [M]. Phoenix: The Oryx Press, 1997.
[35]Gillian M Boulton-Lewis,Laurie Buys. Learning Choices,Older Australians and Active Ageing[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5,41(11):757-766.
[36]Chin-Shan Huang.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the UK:An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Study[J].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06,32(10):825-842.
[37]Barbra Teater. 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s to Promote Active Aging: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Older Adults[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016(1):l-19.
[38]N Purdie, G Boulton-Lewis. The learning needs of old adults [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03,29(2), 129-149.
[39]Hiemstra R P.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he aged: A survey of needs and interests of older people[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1972,22(2):100-109.
[40]Ramon AC, Turrini M. Grandparents and Grandsons: poetics of an intergenerati onal learning experience[EB/OL].[2019-5-19].https//wwopeneducatione uropa.eu/site s/default/files/legacy_files/old/media1 5532.pdf.
[41]Talmage C A, Lacher R G, Pstross M, et al. Captivating Lifelong Learners in the Third Age: Lessons Learned From a University-Based Institute[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2015,65(3):232-249.
[42]Swindell R, Grimbeek P, Heffernan J. U3A Online and successful aging: a smart way to help bridge the grey digital divide [M]. In Soar, J., Swindell.R. F. and Tsang.P. (eds),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for Bridging the Grey Digital Divide. New York: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2011:122-140.
[43]Marvin Formosa. Education and older adul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12,38(1):1-13.
[44]Swindell R. U3A: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Australia: A model for successful ageing [J]. Ageing and Society, 1993,245-266.
[45]Formosa M. Education and older adult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012,38 (1):1-13.
[46]Bunyan K, Jordan A. Too late for the learning: Lessons fromolder learners. Research in Post-Compulsory Education, 2015(10):267-281.
[47]Boulton-Lewis Gillian M. Education and Learning for the Elderly: Why, How, What[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010,36(3):213-228.
[48]Hori S. Lifelong learning and elder education in Japan[C]. Proceedings of 2004 conference on Eld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2004,1-7.
[49]Johnson Malcolm L. Lessons from the open university: Third-Age learning[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1995,21(5):415-427.
[50]Sloane-Seale A, Kops B. Older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 and successful aging: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anada[J]. Canadian Journal of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2010,36 (1): 1-29.
[51] Findsen B, Formosa M. Lifelong learning in later life[M]. Sense Publishers: Rotterdam, 2011.
[52]Taylor E W. Making meaning of local, non-formal education[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2006(56):291-307.
[53]Tom Schuller, Anne Marie Bosty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third age in the UK:A preliminary report from the Carnegie Inquir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92,38(4),375-392.
[54] Boulton-Lewis Gillian, Aird Rosemary, Buys Laurie. Older Australians: Structural barriers to learning in later life[J]. Current Aging Science, 2016,9(3), 188-195.
[55]Wolf M A. Older Adulhood-The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ifelong Learning[ M ]. London:Routledge,2009.
[56]Couper,Donna P,Norsman. Retired Educators As Advocates: Promoting K-12 EducationAbout Aging.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1999,25 (6), 519-530.
[57] Kathryn Foote,John Rose. A Day Center For Elderly Persons With Learn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 1993,5(2),153-166.
[58] Yi, Byungjun. A Narrative Study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Elderly Art Education[J]. Korean Journal of Culture and Arts Education Studies, 2018(13):49-66.
[59] Henkin N, Zapf J. How communities can promote civic engagement of people age S0-plus[ J ]. Generations, 2006,30(4):72-77.
[60]Chua R L E, Guzman A B D. Effects of Third Age Learning Programs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Level among a Select Group of Community Dwelling Filipino Elderly[J].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014,40(2):77-90.
[61]Lydia Hebestreit . The role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in meeting needs of adult learners in Victoria, Australi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Learning, 2008,48(3):547-565.
[62]Valenzuela M J. It’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your mind[M].ABC Books:Sydney, 2009.
[63]Graeff B , Bestetti M L , Domingues M , et al. Lifelong Learning: Perceptions Collected through the “Age-friendly Cities” Method in the Neighborhood of Mooca, Paulo (Brazil)[J]. Zeitschrift fuer Weiterbildungsforschung, 2019,42(1):01-28.
[64]Torres S, G. Successful aging as an oxymoron: older people-with and without home help care-talk about what aging well means to th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Later Life, 2009,4(1), 23-54.
[65]Byrnes M, Dillaway H. Who is “successful” at aging? A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call for more inclusive perspectives[C].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in San Francisco,2004.
[66]Johnson R B,Onwuegbuzie A J, Turner L A. Toward a definition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07,1(2),112-133.
[67]杜鹏,邬沧萍.跨学科交叉研究与 21 世纪老年学的发展[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68-70.
[68]欧阳忠明.边界的跨越和知识的整合:学科互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3):126-129.
[69]欧阳忠明,等.终身教育领域研究:现状与思考——基于国内相关文献的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29-38.
[70]高志敏,纪军.在“成人”与“教育”之间——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2005(2):32-36.
[71]陈惠惠.我国成人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16(4):9-13.
[72]Knowles M S. The adult learner: A neglected species.(Revised Edition)[M].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1990.
Old -age Learn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UYANG Zhongming
(Ji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Abstract :Since the 1970s, research on elderly learning has begun to receive attention in relevant countries, and has produced many research results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which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ractice of elderly learning.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 of foreign related databases, the international elderly learn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sorted out from the meaning of elderly learning, the way of elderly learning, the content of elderly learning, the place of elderly learning and the effect of elderly learning.Based on this, the research on elderly education in China needs to change from a single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o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rom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to the normative research paradigm,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lderly living world.
Key words :elderly learning; elderly educ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00(2019)05-0003-09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 年度重点课题“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匹配的实证研究”(编号:17ZD041) 。
【作者简介】 欧阳忠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
标签:老年学习论文; 老年教育论文; 研究综述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