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后进生的成因与优化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后进生论文,策略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转化后进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多年来,由于观念的不同,对于后进生很多还是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治标不治本。而探索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特征和成因,并针对后进生形成的各种原因对症下药,则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近年来,针对我校学生生源比较差,学生素质不高的特点,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一)知识结构有缺陷
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产生多种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系统的结构化知识,对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学生从小学上到初中,普遍感到数学课进度比较快,要求比较高。基本原因是中学和小学教材在知识结构上发生了大的变化。首先是引入了负数,使简单的小学数字飞跃到有理数数域。其次是从小学具体的数到以字母表示数,数学思维从“具体”发展到“抽象”。再次是初一第二学期出现了几何,实现由“数”到形的过渡。而所有的过渡并不是在长时间而是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内就要做到思维的转化,这对于一部分数学思维比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免会出现思维转化难的窘境。如学生在小学用了六年的时间来认识非负有理数,而到了初一却只能用三、四个星期的时间,就要把数域发展到有理数数域,且要完成一系列的混合运算。这对于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由于教材的原因一般都缺乏对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常常混淆各种概念,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知半解,这样对于一些概念的错误的理解在长时间内不能改正。如课本中对负数的定义是:“带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学生受这个概念的影响,常常把“a”理解成正数,把“-a”理解成负数,而这些错误的出现,导致了学生思维的阻碍。
(二)数学思维方法较缺乏
数学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不能自觉地顺利解决问题的中差生比较缺乏逻辑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注意到逻辑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没有掌握思维的一般规律。后进生中存在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严谨等问题,归根到底是没有认识和掌握必要的逻辑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规律,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错误。
后进生由于知识结构零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加上题中设置的问题的干扰和迷惑,许多学生就认为是熟悉的问题而乱套现有的解题方法,对概念、性质、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学习障碍。
(三)非智力因素开发薄弱
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与人的性格等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不是直接的,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因素并无明显差异,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悬殊。在中等生和后进生之间有不少人是由于非智力因素比较差,妨碍了智力因素的发挥而导致学生成绩的不理想。曾经有些专家对一些学校的学生做过智商调查,结果发现:广州市某校一个班里,约有三分之一高智商的学生是后进生,而全班成绩最差的学生的智商竟然为120多! 专家们指出,学生学业的好坏,一半决定于智商,而另一半决定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某个学生智商较高,而且学习动机明确,对所学的科目十分感兴趣,学习又刻苦,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一定很拔尖;相反,如果某个学生虽然智商较高,却不愿意学习,学业必定很糟糕。事实上,在中小学,中低智商的学生比高智商的学生学习好的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方面,有几个因素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第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作为毗邻港澳的珠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也有一部分人虽然读书少,但也暴富起来,这一部分人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认为读书没用,结果导致部分学生无心向学,不思进取,甚至以违反纪律来作反抗,对于作业则以抄袭来应付老师、家长的检查,试想,这样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怎能提高成绩呢?
第二,师生情感对后进生学习的影响。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三大教学力量之一。人的思维总是伴随着情感、意志和兴趣等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对数学老师的情感而转化形成的。作为初一新生,刚步入初中的学习阶段,学生喜欢数学老师更是喜欢数学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学生的性格都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心境也难免不同。学生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数学成绩下降,甚至顶撞老师,所有的这一切难免会造成老师对他们的偏见,动不动就简单粗暴地加以指责、讥讽。这种做法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老师,进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本来基础不是很差,但由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因教师过分追求分数,不注意地把他们当作后进生来对待,把他们当作班中的负担,考试的累赘,自己获得荣誉的阻碍,从而冷淡甚至歧视他们。这不仅有违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且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将会责怨老师、厌恶老师所教的数学课。所有的这些,将会造成他们越来越不喜欢这位老师,进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数学课。
二、优化策略
(一)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完善后进生的结识结构
知识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完整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我们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它们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能从中总结出一定的知识结构。对于思维较差的学生,很难接受初中教材的难度大、速度快的特点。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基础知识,根据初一新生思维特点,在教学新知识时,要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旧知到新知,为后进生接受知识做好辅垫,对于一些原始概念和比较抽象的概念,应通过一定数量的感生材料来引入,如从学生熟悉的水位测量、温度的测量、世界最高峰和最低的海洋引入负数,从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入射线的定义。对一些从已知概念深化、发展而来的新概念,则应启发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如讲解不等式有关概念时,可以通过与等式的概念对比而得出。对于法则的建立、公式的推导可从大量的具体运算来引导学生推导出法则和公式。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这一节时,可通过小学所学过的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关系和类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来引导学生得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如:
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填空
2、根据上述题目回答:
所填的幂与等式中各已知幂相比,底数有什么关系?指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可类比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用文字语言概括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通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逐步适应初一的学习方法。
(二)加强思维的针对性训练
后进生的思维通常是只会沿着一个方向思考,只能套用固有的知识机械模仿,而不会创新。这种僵化、依赖性很强的思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进生思考问题。因此,要开发后进生的思维就要教育后进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善于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不要肓从,不要依赖,不要轻信,凡事要问个为什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出难度不大的问题去为后进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主动参与思考,而不是消极的听同学们的解答和老师的讲解。如在讲解乘法公式时,可以利用图示法让后进生形象地掌握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整式。如对于平方差公式可形象地用(□+△)(□-△)=□[2]-△[2]来表示,教会后进生用多种方式及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加工。这样可以扩展思维通道,而使后进生克服惰性和惯性心理,使思维变得灵活、多端及新颖。
(三)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情感迁移
1.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我们要教育后进生树立学好文化知识的信心,可以从当前世界的发展、未来的就业形势等方面和现在的学习联系起来。同时,要对后进生进行积极乐观和自强不息的教育,坚持启发和鼓励相结合,使后进生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针对后进生自卑情绪大、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的特点,引导后进生自觉地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在学生做练习题时,把练习分为难、中、易三种难度不同的等级,当中差生答对问题时要表扬和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用成功来激励后进生,使后进生把思想逐步集中到数学学习上来。
2.加强后进生的情感教育
初一学生情感表现明显而不稳定,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其情感变化,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常言道,情不通则理不达,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其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自身威望和情感状态将影响到教学的成败。教师的威望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自身的仪容言行、情感状态,努力钻研教材大纲,搜寻资料,反复研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个热爱科学、忠于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知识渊博、庄重而又随和和可亲的良师形象。
作为教师,教学是双边活动,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师生情感的隔洽。教学中教师应满腔热情,语言亲切可信,循循善诱,富于节奏和韵律,要多给学生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总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以愉快心境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教学中切忌冷漠乏味,照本宣科,不能对学生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更不能随意指责学生,使学生感到恐惧和压抑。
实践证明,简单粗暴不分理由地对学生加以指责、讥讽而不去了解原因的教师是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的,相反,他可能得到的是后进生的厌恶,久而久之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与学脱节。
转化后进生永远是一个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师价值所面临的两难课题。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如果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多花点功夫,后进生也会变为优秀生,实践证明这一切均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