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论文_涂娜娜,黄秀萍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论文_涂娜娜,黄秀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血液透析室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的13名血液透析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询问的方式对其护理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锐器损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化学消毒剂损害及患者造成的损害。结论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可通过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对策

前言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其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也多于其他类型的护士,护理工作危险性较高[1]。作为血液透析室护士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具备高度额的责任感,从而完成临床上的各项护理任务,与此同时,血液透析室护士还需将自我防护意识进行提高,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来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对自身进行保护[2]-[3]。现本文就对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调查,并提出几点相应的防护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职的13名血液透析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正式员工,无实习生。其中,女性护士11例,男性护士2例;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41岁,平均年龄(34.28±2.41)岁;护龄最短的3年,护龄最长的19年,平均护龄(11.64±2.18)。

1.2调查方法

对于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采用询问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对护士反映的危害因素进行记录。

2.结果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询问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锐器损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化学消毒剂损害及患者造成的损害。

3.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医护人员在对职业危害因素和相关防护对策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工作较为特殊,由于接管的患者均为危重急症患者,且多数为急诊患者,该类型患者由于病情急、发展快,在到院接诊后需要进行立即透析急救,相关的血源性疾病检查没有进行,使得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情况无法及时全面的掌握,但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护士会冒着感染的风险对患者实施救治,对于个人的防护工作没有很好的重视,从而使得其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工作风险性提高[4]-[5]。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锐器损伤、噪声污染、心理压力、化学消毒剂损害及患者造成的损害。锐器损伤最常见的就是针刺伤,造成这一损伤的原因主要在应内瘘穿刺针用进行穿刺和拔针是会因为其粗而锋利对其皮肤造成划破等情况,或是在想注射器加药的过程中,会因分离针头等操作造成针刺伤,且若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护理人员极易因针刺伤造成感染。噪音污染是由于血液透析室中空调、透析机、电视机、水处理设备及心电监护仪等电器共同工作时会发出较大的噪声,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护士极易出现头痛、精神分散等情况,严重者还会患上职业性听力损失[6]。心理压力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全程对患者透析过程进行严密观察,长时间的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且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节奏紧张,使得其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焦虑等情况。化学消毒剂的损害主要是血液透析室护士常会使用透析液A粉展开护理工作,这类化学药品中含有冰醋酸,配置时易挥发出有害气体,长期吸入会对患者的皮肤、眼睛、呼吸道及神经系统造成直接的损害[7]。患者造成的损害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患者会因透析治疗的原因及各方面的心理状态变化,容易暴躁、焦虑,且不仅会对护理人员进行语言上的攻击,还会造成身体上的攻击,对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

对此,笔者通过发现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后,提出如下防护对策:(1)对血液透析室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管理部门应组织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对其进行自我防护相关措施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如对于锐器损伤这一危害因素,血液透析室可准备防漏耐刺密封等特殊防护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使用方式进行指导;对配置化学消毒剂的注意事项进行培训,护士在配置前应检查帽子、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是否佩戴齐全,避免与化学消毒剂直接接触。(2)护士应按照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透析前应对患者的相关检查进行完善,采取预防感染等措施;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拔针等操作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穿刺和拔针的方向,且若出现针刺伤,应按照相关消毒措施进行处理,并填写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伤登记表,交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备案观察;对于急诊和未确诊的患者,均按照阳性对待,注意自我防范;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接触患者和处理与患者相关用品结束后,应按照标准六步法做好手部清洁消毒工作,从而避免出现自身感染的情况。(3)医院对血液透析室不合理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减少对护士的噪音影响。例如,在水处理的安装应尽可能的远离透析室,并在水处理间内部设置隔音墙,保证透析室的噪音在45dB以下,并对透析室内的电器、仪器定期检修和维修,避免出现噪音过大或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噪音控制相关教育,告知患者在使用电视机是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声音过大影响到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4)血液透析室护士应学会自我减压,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并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给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与患者交流时态度亲切、积极,使得患者感受到热情和关怀,从而缓和对护士的不良情绪,避免患者的过激行为对护士造成损伤。

总而言之,减少血液透析室护士日常护理工作的风险性,就先要对其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得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行为得到提高和改善,使得护士的各种危害性降低,并指导护士如何进行自我减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态度,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减少患者对护士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巩建丽.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4):92-93.

[2]张晓华,郭颖超,房婧,等.血液透析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5):134-135.

[3]王靖,王彬,杨翠珍,等.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01):12-13.

[4]迟星云.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行为与医院安全气候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30):3219-3221.

[5]杨荣.血透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6):765-766.

[6]段含含,刘玲玲,陈静,等.夜间血液透析护士对职业风险感知度的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38(08):978-981.

[7]朱思珠,袁海川.,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专科化预防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34-35.

论文作者:涂娜娜,黄秀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论文_涂娜娜,黄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