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的日本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研究*
那 乐
摘要: 2015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宣布将1958年以来作为非正式学科的“道德时间”(道徳の時間)①上升到与国语、数学等学科同等重要的地位,掀开了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的序幕。为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国际人才,此次改革重点强调要进一步充实“传统与文化”教育。基于该项举措,文部科学省对道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科书编审都做出相应调整。但是,以“道德”之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质疑的声音持续不断,使得2018年4月开始全面实施的道德教育实践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关键词: “传统与文化”教育;日本;道德教育改革
“日本人的引人注目之处不在于擅长模仿别人,而是在学习和改造外国文化时不丧失自己文化个性的特性和能力”。[1]日本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始终以本国传统文化为主导,通过汲取外来文化优点弥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之处。可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独到之处。1996年文部科学省将“传统文化”一词变更为“传统与文化”,并将“传统与文化”的内容定义为:“经过岁月积累,流传至今的事物;现如今得到广泛认可并且有价值的事物;形成新文化与未来相连,能继续传承与发展的事物”。[2]因此,“‘传统与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比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厚的内涵,更远大的追求。它从过去、现在、未来相互联系的角度谋求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不停留于传统文化,同时重视现代文化以及新文化的创造;它也不局限于培养学习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更注重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包括丰富的表现力、积极的交流和传播能力、执着耐心的钻研精神;无论有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任何学校都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教育”。[3]道德教育作为进行“传统与文化”教育的“主战场”,制定什么标准、选择怎样内容的教科书进入教育过程,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果,如何将“传统与文化”教育实践得以落实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1936年8月,发表晚年愤懑最烈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9月作《死》《女吊》;1936年10月19日,走完了交织着孤独与合众、启蒙与反思、沉寂与奋起、呐喊与彷徨、反顾与前行的一生。
5.7.3 呼吸困难 进行膈神经移位术后要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并进行氧饱和度的监测。呼吸困难严重时可使用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加强腹式呼吸训练,刺激神经恢复,逐渐脱机恢复自主呼吸。
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具有共同烙印,传统文化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应对当今社会发展中文化冲突的关键所在,分析日本如何在道德教育中创新“传统与文化”教育实践及其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培养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
一、道德教育改革背景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社会的永恒价值,是道德教育之“根”,日本道德教育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道德教育改革的轨迹也是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不断碰撞的过程,其中既有二者相互融合的阶段,也有产生对立和矛盾的时期,这种文化冲突始终制约着道德教育的发展。“如果强化培育具有传统与文化底蕴的日本人,即强化国家认同感的形成,极易陷入狭隘的本国中心主义教育。然而,教育若不注重培养国家认同感,就很难开展以参与国际社会为指向的教育,这一两难问题正是传统与文化教育所要解决的。”[4]
本次“道德学科化”改革,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指导方法以及教科书中的“传统与文化”教育都做出了规定。纵观整体,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本次改革特点如下:
外购商品及劳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外购商品及劳务每增加1%,其盈利能力下降2.55%,符合税收理论。外购商品及劳务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外购商品及劳务的增加使税收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提高的可能途径是企业将节省下来的税费等资金外购商品和劳务用于研发的投入等能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的投入,导致了外购商品及劳务在降低总税负的同时,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②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培养生存能力,具体包括扎实的学习能力,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强健的体魄”。[8]“在知识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尊重他者,尊重不同的社会文化,其中就包含尊重不同社会的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发展和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9]第三章道德部分,将原有“文化与传统”的顺序调整为“传统与文化”,并提出丰富和完善“传统与文化”教育理念。另外,总则第一条关于推进道德教育以及第四条“制定指导计划时的注意事项”部分都明确强调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充实“尊重传统与文化”的教育。道德教育中的“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教科书中新增了紧扣时代脉搏的内容,比如,为了响应2020年即将在东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弘扬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在“人物传记”部分新增大量运动员素材,让活跃在奥运赛场上的优秀运动员事迹走进道德课堂之中,增进学生对奥运会以及奥运精神的理解。同时,培养国际社会所需人才,关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视国际交流。教科书还注重通过“传统与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表现力、积极的交流和传播能力以及执着耐心的钻研精神在内的创新能力,比如,东京书籍出版社2-6年级的《新道德》在每册开头的“为了推动道德课的学习”部分将“思考型道德学习”分为四个步骤:发觉、意识到问题;思考、交流、商量;回顾、发现;灵活运用、创新。以“浮世绘-漫画-动漫”的演变过程为例,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漫的发展历史,懂得文化是一种创造,“传统与文化”是经历了继承-模仿-创造这一过程而流传至今的。[19]
二、道德教育改革内容
(一)学习指导要领中“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
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新增“序言”部分明确提出:“根据《教育基本法》第一条和第二条的基本规定必须实现‘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这些传统与文化所养育的国家和家乡的同时,培养尊重其他国家,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态度’(第5项分目标)的目标”。[10]同时,总则第一条明确规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性’,‘道德性’是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存方式,自主进行判断并能付诸行动,作为独立的个体,能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前提和基础”。[11]在推进道德教育时,“应把尊重他人、敬畏生命体现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应特别留意丰富学生的内心,尊重传统与文化,增进学生对国家和乡土的热爱。既要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为国家发展努力,尊重他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和环境保护努力,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人”。[12]可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性”,“传统与文化”教育承担着重要使命。第三章道德部分规定道德科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行为习惯,统称“道德实践能力”。[1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习指导要领对“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做出相应调整,具体变化如表1。
表1 2008年版与2015年版学习指导要领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对比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重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将原有的“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变更为两部分,并分别提炼为关键词:培养“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国家和家乡的态度”“国际理解与国际亲善”,从原来高年级开始变为从低年级开始。第一部分增加了强调热爱国家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深与国家的关系,将与乡土和国家有关的内容进行统一”,低年级与中年级的“热爱家乡”前都添加了“热爱国家”一词;“为了增强作为日本人的归属意识,重新思考社会发展”,高年级的“热爱家乡和国家”调整为“热爱国家和家乡”。[14]同时,为了进一步重视“尊重多种多样文化,为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亲切感而做出的努力”,新增了“国际理解、国际亲善”关键词,并分别规定了低、中、高年级的具体内容。[15]可见,为了增进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日本开始强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最终目的是培养“爱国心”。
2006年日本重新修订《教育基本法》,修订后的《教育基本法》序言提出尊重“公共精神”“丰富的人性与创造性”“继承传统”以及“开拓未来”的新教育基本原则。[5]基于该原则,第二条教育目标中增加了关于传统与文化的内容,即“培养学生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这些传统与文化所养育的国家和家乡的同时,培养他们尊重其他国家,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态度。”[6]这是日本首次以法律形式保障传统与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教育基本法》,2007年修订的《学校教育法》新增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其中关于“传统与文化”的内容为第二十一条第三项,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家乡的现状与历史,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这些传统与文化所养育的国家和家乡的同时,通过对外国文化的不断理解,培养尊重其他国家,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态度”。[7]在此背景下,“传统与文化”教育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育,尤其是处于学校教育之首的道德教育之中。
通过本次“道德学科化”改革,作为道德教育实施纲领的学习指导要领修订幅度非常大。其中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重新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强调在做世界公民之前首先要做“日本人”,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区分开,按低、中、高年级分别明确规定。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部分,将爱国心教育提到首位,强调爱国主义前提下的“传统与文化”教育,这也是最值得关注的举措之一。另外,学习指导要领对“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低年级主要以体验传统游戏或是参与地区活动为主,中年级以参与本地区的节日仪式和活动为主,高年级以了解国土和产业基本情况、先人和前辈的事迹为主。
表2 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的指导重点
(续 表)
(二)道德教科书中“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道德教科书的改革”。[16]本次“道德学科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决定由国家统一审定教科书,同时也鼓励各地区、各级学校根据地方特色自主编写辅助教材。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目标,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对道德教材的编写细则做出具体规定。规定的第一条指出“努力开发多种多样的教材,具体而言,教材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基本特征,还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实教材内容,侧重选择与生命的尊严、自然、传统与文化、名人传记(先人伝記)、体育以及应对信息化等现代课题相关的题材。通过这样的教材,力求培养学生具备问题意识,能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并能够将感动铭记于心”。[17]各出版社根据该规定将“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编入道德教科书之中。根据教科书审定标准,各出版社首先自主编订道德教科书,于2016年春季向文部科学省提出了审定申请。经过一年左右的审定,东京书籍(東京書籍)等八家出版社的1-6年级,共计48本教科书全部合格。
从数量来看,各套教科书中以“传统与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大致相同,平均每套书10课左右,其中光文图书出版社最多,一共13课,约占全套书的6.2%;光村图书出版社最少,一共7课,约占全套书的3.3%。同时,各出版社从1、2年级开始每个年级都增加了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5、6年级课程数量最多,比原来的教材整体增加了两倍多。
从内容来看,各套教科书中以“传统与文化”为主题的课主要聚焦于几个方面:传统节日(除夕)以及节日时的礼节礼法、庆祝活动(袛园祭典、烟花大会、年夜饭、盂兰盆节的歌曲、狐舞等);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包袱皮、茶道、书道、花道、浮世绘、和式太鼓、日式点心、和服等);文化遗产(法隆寺、姬路城、京都遗址、严岛神社、富士山等);自然遗产(白神山地、小笠原群岛、屋久岛、知床半岛等);古代建筑(伊势神宫、平等院凤凰堂、乡土建筑等);自然风景(银杏、红叶、庄川樱花等);传统游戏(折纸、花绳、手鞠、小陀螺等);传统艺能(民谣、诗歌、和乐器)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知晓日本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深入了解日本的历史、优势以及日本人曾经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心。另外,关于这些传统与文化的内容,教科书主要侧重于教授“由谁传承”“如何传承”,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传承经典过程中人所发挥的作用,培养他们作为日本人主动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文化”的态度。
另外,日本动漫、漫画享誉世界,电视剧、电影作品也得到广泛传播,很多流行词汇和流行风尚都首先从日本传播出来,这些现代文化以及新文化的创作与兴盛离不开传统文化之基。以继承传统文化、了解现代文化为前提,教科书还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未来文化的能力。比如,东京书籍出版社的“创造新日本”,光文社的“世界文化遗产”等课程通过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努力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新文化。八家出版社教科书中“传统与文化”内容的选材丰富多样,除“包袱皮”一课是八家出版社共同选定的题材外,其他题材都各不相同。
三、道德教育改革特点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有5个明显的地震活跃期,分别为:1913~1925、1936~1955、1970~1976、1988~1996、2011年至今。
(一)开展爱国主义精神下的“传统与文化”教育
同时,根据上述目标,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内容,学习指导要领解说·道德篇分别对每个年级的指导重点做出具体说明,如表2:
(二)开发丰富的“传统与文化”教育资源
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培养对“家乡文化、生活的亲切感和眷恋”以及“热爱家乡的传统与文化的态度”是“传统与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教科书中新增了大量具有日本特色的地方“传统与文化”素材,包括地方的特色建筑、自然风光以及风俗习惯,还包括与该地区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以及为该地区做出努力和无私奉献的人物传记等内容。在没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地区,主要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传承与创造的教育。
(三)重视对地方“传统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首先,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重。日本文化遗产(文化財)是政府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所建立的标准,选定依据为《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財保護法)。[18]教科书中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课程不仅包含了保护名胜古迹、自然风景的题材,还有很多关于日本文化遗产的题材。其次,通过介绍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杰出人物事迹进行榜样教育,传递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正面影响,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创新基本维度——基于民主政治的比较研究……………………………………………………… 董亚炜(6·12)
(四)采用多种途径综合进行“传统与文化”教育
为了实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培养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行为习惯”这一目标,教科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题材,将“传统与文化”教育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消除学生与有着悠久历史,年代久远的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感。另外,“传统与文化”教育突破了教科书的局限,不仅仅停留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重视通过体验活动进行道德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其他同学交流经验,最终将“过去”(传统文化)与“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与社区、家庭、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开展活动。
(五)关注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培养文化创新能力
但是,战后以来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主要通过非正式学科——“道德时间”进行,每周一课时,既没有教科书也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指导方法主要是通过理解阅读材料“心灵笔记”(心のノート)中出现人物的心情,进行道德价值灌输,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公德心,规范意识低下,校园欺凌和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培养了解本国的传统与文化,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与他人沟通交流,协同合作能力和素质,带着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人才,文部科学省提出了培养“丰富的内心情感”的“心灵教育”理念,强化道德教育。2015年3月,文部科学省率先修订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道德部分,将“道德时间”更名为“特别学科——道德”(现称道德科,下同),正式确立其学科地位,这是自“修身科”废除以来日本首次将道德科置于独立学科地位,并规定由国家统一审订教科书。此次改革被称为“道德学科化”改革,是日本战后道德教育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其重要举措就是加强“传统与文化”教育。
总之,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以及道德教科书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指导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重;通过名人事迹弘扬日本传统精神;将传统与现代、未来联系起来,培养文化创新能力;重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学校、社区、家庭相互合作,三位一体开展体验和实践活动;关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等举措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带来诸多启示。
Causes of High Temperature Damage of Stern Bearing on a 64 000 Tons Bulk Carrier……………WANG Shubao(1·23)
四、道德教育改革的争议及存在的问题
“道德学科化”改革实施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质疑不断。首先,本次改革的真正目的令人质疑。重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将主要道德价值提炼为关键词,各出版社按照这些关键词编订教科书。有学者指出:“国家将特定的道德价值作为审定教科书的依据,那就会导致出版社将‘爱国心’‘公共精神’等特定价值作为唯一正确的‘日本人的道德’编入教科书,最后灌输给学生,这与宪法规定的‘思想自由’相违背”。[20]特别是各家出版社发行的道德教科书都重点强调“爱国心”这一核心价值,增加了大量“热爱国家、家乡以及传统与文化”的内容,使得很多学者认为,本次“道德学科化”改革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将道德科升格为正式科学科来进行狭隘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心,培养‘战争国家’需要的人才”。[21]同时,道德教科书从编订到审定合格时间较短,新版道德教科书是各出版社依据文部科学省的规定,在文部科学省发行的主教材《我们的道德》(私たちの道徳)和各出版社的辅助阅读本——《心灵笔记》的基础上编订完成的。因此,新版教科书与《我们的道德》、《心灵笔记》中的很多内容相同,这样的道德教科书很容易得到文部科学省的好评,顺利通过审定。但是,由于增加的新内容不多,导致教科书素材陈旧,缺乏新意,很多学者指出本次“道德学科化”改革并不彻底。另外,针对教科书中的新增内容也存在争议,其中讨论最为激烈的是关于“传统与文化”教育的内容。比如:东京书籍出版社1年级第23课“周末散步的路上”将原来课文中的“面包屋”修改为“和果子屋”。学研教育出版社1年级第19课“特别喜欢我的家乡”将原来课文中的“有各种训练器材的公园”修改为“和式乐器店”,其他内容均与原来教材一致。做出这一更改的原因是“和果子屋、和式乐器店更具日本传统特色”,但是,这一改变引起了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批评,并瞬间成为热议话题。为了重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只是一味地将名称都改为很久以前、甚至是江户时期的店铺名称,不仅与“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也会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会发现很难找到教科书中出现的店铺名称,也就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终导致道德教科书中关于“传统与文化”内容的改变趋于“表面化”。
注释:
“秀姐,我今天是打开窗子说亮话,你不同意,今天我们就不走了!一哩,不能得罪客,二哩,还要准备中饭,说不准还要备晚餐。”我似乎是要耍赖。
① “道德时间”是一门贯穿于日本中小学教育的非学科性课程,其“身份”于1958年8月经修订的《学校教育法实施规则》得到法律确认。
② 相当于我国的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埃德温·奥赖肖恩.《当代日本——传统与变革》(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8.
[2]京都都教育庁指導部.日本の伝統·文化理解教育の推 進[EB/OL].[2017-12-10].htt p∶//www.kyoi ku.met r o.t okyo.j p/buka/shi dou/bunka/dent oubunka.pdf.
[3]沈晓敏.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创造——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84.
[4]中村哲.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与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2,(9)∶91.
[5][6]文部科学省「教育基本法」[EB/OL].[2017-12-20].ht t p∶//el aws.e-gov.go.j p/sear ch/el awsSearch/el aws_sear ch/l sg0500/det ail?=418A C0000000&opener Code=1#A.
[7]文部科学省「学校教育法」[EB/OL].[2017-12-20].ht t p∶//www.kyot o-u.ac.j p/uni_int/kit ei/r eiki_honbun/w002RG00000944.ht ml.
[8]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总则.[Z]平成20年9月(2008年)∶1.
[9]洪静怡.日本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16.
[10][11]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三章道徳.[Z]平成29年7月(2017)∶199.
[12]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编译.日本小学学习指导要领:总则[J].世界教育信息.2017.37.
[13]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三章道徳.[Z]平成29年7月(2017)∶199.
[14][15]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解説·道徳編.[Z]平成29年5月(2017)∶6-7.
[16]産経ニュース.「道徳」成功の鍵は教科書にある[EB/OL].[2017-12-20].ht t ps∶//www.sankei.com/l if e/news/140530/l if 1405300013-n4.ht ml.
[17]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第三章道徳.[Z]平成29年7月(2017)∶198.
[18]日本文化庁ホームページ.[EB/OL].[2017-12-18]. ht t p∶//www.bunka.go.j p/seisaku/bunkazai/.
[19]中村哲.『学校を活性化する伝統·文化の教育』[M].学事出版.2009∶28.
[20]週刊金曜日ニュース.「道徳の教科化」答申で文科省は2018年度実施を表明—考え方や行動まで評価対象に[EB/OL].[2017-10-15].ht tp∶//www.kinyobi.co.j p/kinyobinews/2014/11/12.
[21]俵義文.安倍政権「教育再生」と教科書をめぐる課 題[EB/OL].[2018-01-15].ht t p∶//www.ne.j p/asahi/t awar a/goma.
Research On The New Round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in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 and Culture" Education
NA Le
Abstract: In March 2015, the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off icially announced that the "moral time", which had been an informal discipline since 1958, would be elevated to an off icial discipline with the same important status as mandarin and mathematics, kicking off a new round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who are active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with national pride and selfconf idence, the reform emphasizes on further enriching "tradition and culture". Based on this initiativ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has adjusted the moral education go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textbook editing accordingly. However, the constant questioning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ame of "morality" makes the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which has been fully implemented since April 2018, face many diff icultie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 “tradition and culture” education;Japan;the reform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 那 乐/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长春 130024)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与可借鉴性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2)子课题:“国外价值观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标签:“传统与文化”教育论文; 日本论文; 道德教育改革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