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中高难度选择题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择题论文,难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考试卷中,试题可大致分为较容易的、中等难度的和高难度的三类。较容易的试题大多考查的是记忆能力,对用功的学生来说当不成问题。中、高难度的试题则往往高于一般的高中教学水平。这部分试题既保证了考试的选拔性要求,又对高中教学有较大影响。研究高考也主要是研究这类试题的特征,由此得出进一步提高文科班教学的思路。选择题在高考试卷中占将近50%的分数,其中中高难度的试题对整卷的难度值举足轻重。近几年,选择题的最高难度值曾达到0.14,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中高难度选择题的研究。
实际上命题一方对中高难度选择题的设计也很下功夫。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他们对此类选择题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定位,其典型的代表作是1997年的第19题。这道题是: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案(B)
命题者解释说,这种类型的试题“题干包含了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内容,四个选项均为历史事实,题干和选项之间是一种试题内部的思维关系。这类试题与一般试题的不同在于,一般试题的题干与选项是正、误关系,而此类试题是质、量关系,或者说程度关系。正、误关系的思维是一种常识性的思维,而质、量关系的思维已属辩证思维的范畴。它强调把历史事实置于动态的环境中去考察,认识事实在变化过程中量的状态和质的状态。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正误思维只是出发点而不是终点”(见《历史教学》1997年第11期,刘芃著“历史事实与历史思维”)。这道题及其上述解释大多数高中教师应该能够接受。因为试题中的概念、结论和所列事实都取自教材,命题抓住了其中的思维关系,难的合理。它首先考验的是教师在授课中,叙述历史事实是否讲清了本质的东西,其次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材料与结论是否真正理解了,能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分辨主次关系、质量关系。如果说判断题干与选项仅是正误关系的选择题,属于较容易的试题,那么,这种题干与选项之间属于质量关系、程度关系的选择题当属于中高难度的试题。这种中高难度的选择题从高考已出现的试题来看,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题干给出历史概念或历史结论,选项则为历史事实,这些概念、结论、事实均出自教材,需要思考的是其中的辩证关系。另一类则是题干给出历史事实,选项则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还有起干扰作用的迷惑项。题干中的历史事实不拘泥于教材的限制,选项中的概念或结论则可以是教材中出现过的,也可以是略深一些的。这两类试题基本上都摆脱了选择题正误模式的束缚。这样的选择题在1995年的高考中出现5道,其难度都在中高区域。1996年也有5道题。1997年上升为10道题。例如1995年的第6题: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答案:C
该题的题干显然包括了历史结论,选项都是历史事实。选项与题干之间是程度关系。由于教学中对农民战争史比较熟悉,教材在这个结论上叙述也比较清楚。因此该题在当年测试中的难度值为0.66。1996年高考中比较典型的是第9题: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该题题干的概念和结论考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选项与题干之间则呈质、量关系。由于高中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水平普遍比较高一些,因此上述举例两题难度都在中等区域。权威部门有关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还没有见到,但从各地的反映来看,属于这一类的第7、8、16等题大概都呈现中等难度。难度偏高的估计还是世界史试题, 即第19、20、21、23等题。高中世界史教学的薄弱是众所周知的,其原因也不必赘述。这一类试题的定型对高中文科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是,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概念,必须讲清它的内涵和外延,以使学生在文字上能准确把握;其二是,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历史结论,必须讲清它的史实依据,并且要尽量分清依据中的主次关系;其三是加强高中世界史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性分析,学生则要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
随着教材的更新,高考试题过去那种超教材的现象不会再重复。权威人士在文章中说:“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无论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上都不会超出教学大纲,现在的教科书也能够适应考试的要求。那么,发掘大纲和教材的潜力,有效地提高学生掌握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能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同上)命题要挖掘大纲和现行教材的潜力,教学也要这样做,不能总是等考试出现了以后再醒悟。命题的一方从测量的角度挖掘教材,每年挖掘几个知识点足矣,而教学的一方无论从培养素质或应付高考的角度,都应对教材进行全面挖掘,尤其是重点中学,对历史事实适当地进行高水准、深层次的分析有益无害。对每一位考生来说,理解教材仍是关键。你对所掌握的历史事实理解有多深,你的历史思维的发展就有多高。历史思维水平提高了,遇到没有见过的新材料,也会分析自如,高考中高难度选择题也不过如此。
高考中高难度选择题单选题的特点比较容易抓住,复习中也不难找到对策。相对来说多选题的特点就不能仅归入这一类了,还有其它特征。但无论如何,选择题的命题着重于挖掘教材这一原则大致是可以肯定了。高考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高考试题的水平总是要略高于高中教学的水平,这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高中教学要跟上提高的步伐。每一位高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原有基础上深入一步,学生才能随之发展和提高。而发展和提高,主要要落实在解决中等难度试题的能力上。选择题覆盖面广,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