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张云霞

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张云霞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256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收治100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老年患者 黏膜剥离术 个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黏膜剥离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相关资料显示,改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为了研究分析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收治100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收治100例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为50例。进行本次研究前,患者均已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对照组50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女性,28例患者为男性,年龄范围为61岁到74岁,平均年龄为(65.4±5.1)岁,15例患者为食管平滑肌瘤,13例患者为早期胃癌,12例患者为早期肠癌,10例患者为脂肪瘤。实验组50例患者中,23例患者为女性,27例患者为男性,年龄范围为60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65.3±5.2)岁,16例患者为食管平滑肌瘤,14例患者为早期胃癌,11例患者为早期肠癌,9例患者为脂肪瘤。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情况上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以及术后情况。

个性化护理内容: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由相关护理人员制定最合理的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患者进入内镜室后,介绍相关手术要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患者左侧卧位,利用手术巾覆盖患者暴露位置。在患者进入内镜室前,保证环境整洁温度舒适[2]。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建立静脉通路后安放电极。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相关体征指标,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点。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相关检验,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平均数±算数平方),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P>0.05即代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经过相应护理后,对照组5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 1例患者发生穿孔,1例患者发生腹部疼痛,出现并发症总例数为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实验组5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1例患者发生腹部疼痛,出现并发症总例数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分析可得,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对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即利用内镜将伸缩刀等设备放置于患者的消化道内,进行剥离病变组织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3]。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前需将内镜置入患者口腔内,患者较易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最后的治疗效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此种治疗的恐惧感,影响手术效果[4]。相关资料显示,护理方式对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护理方式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更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有效缓解患者恐惧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经过相应护理后,对照组5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1例患者发生穿孔,1例患者发生腹部疼痛,出现并发症总例数为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实验组5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1例患者发生腹部疼痛,出现并发症总例数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分析可得,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性,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志恒,汪全红,钟萍,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4):322—324.

[2]立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高频电凝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3):55—56.

[3]talano F,Rodella L,Lombardo F,et a1.Endoscopic submu— cosal dis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results from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1.Gastric Caricer,2013,16(4):563—570.

[4]桂荣,石红阁,张爱荣,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良性肿瘤护理配合[J].中国医疗前沿,2012,07(11):80.

论文作者:张霞,张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在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过程中应用个性化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霞,张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