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点与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点与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征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学校德育论文,特征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改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要求?这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各国都在不同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国需要、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对美国的学校德育模式进行分析。以使我们在改进和完善我国现存的德育体系中借鉴其一些成功经验。

一、面向生活,学会生存的美国学校德育模式

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经济发达。少传统而重现实,但同所有西方国家一样面临着严重的学校德育问题,由此引发大量的德育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方法各异的道德教育模式。但归结起来,道德教育的目标基本上指向培养年轻一代能够在当代社会设身立足,适应纷繁环境的能力。在美国学校德育中,主要依据三个主要的学术流派的观点来确立德育模式。

(一)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确立的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和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认知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依据这一理论确立的德育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提高道德发展水平,更加注意适应生活。该模式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是道德讨论课,教师提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帮助学生正视问题所固有的道德内容,引导学生谈出他们所作判断的基本理由,并鼓励他们以不同的道理互相交流。二是通过渗透于社会学习、法律教育、心理学和性教育等课程领域的“隐蔽课程”活动,引发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学习,掌握大量有关社会行为道德的准则。三是重新组织学校环境,以利于学生更加民主地参加学校管理过程,促进其发展。

(二)依据价值澄清理论确立的教育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主张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的。依据这一理论确立的道德教育模式将道德看作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道德价值观进行独立选择的综合能力。认为道德教育是发展个人独立作出价值观选择能力的过程。价值观帮助人们进行选择,提醒人们哪些是最为重要的,怎样才能使人们至少具有某些价值观,以便更有目的、更稳定、更负责任地生活。该教育模式不采用灌输的方法,认为这样会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培养出所期望的自我负责行为,主张采用价值澄清的方法,帮助学生看清对他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指针。该模式在帮助学生价值澄清过程中强调四个关键性的要素:

1、关注生活。使人注意到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生活中的事情,如情感、态度、目的等,并注意到致使价值混乱和生活复杂化一般问题。

2、接受现实。原原本本的接受学生的一切,包括观点、兴趣、情感等价值观,以使学生坦城地表达自己,但并不等于赞成。

3、激发进一步思考。在接受的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综合反省各种问题,鼓励他们(1)作多种选择;(2)更好地意识到个人珍视的东西,(3)更好的选择和珍惜日常的行为。

4、提高个人的潜能。通过价值澄清,可以使个人正视思考个人的价值问题,能更好的整合他们的选择、珍视和行动、有助于澄清技能的发展和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

(三)依据品德教育教程学派确立的德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面对价值观的教育,由美国品德教育学院编制,在美国五大城市进行近十年的现场实验与试点的基础上反复修改,于1986年基本定稿,开始正式使用,到1990年时,美国大部分公立中小学都开设该课程。

该方案的目的是(l)提高学生的自尊心;(2)加强学生的自律与自我修养;(3)提高学生进行决策解决问题的技能;(4)向学生传授积极态度和价值观。还特别指出,培养负责任、可信赖的国民是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律水平,达到自我把握个人生活目标,能三思而后行、举止知果的公民。为实现这些目的,编制了一套系列教程。全教程从幼儿园到九年级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部分,根据不同的水平,利用相当的资料和形式,使三个部分各呈特色且目的统一,在整套教程中强调诚实、真诚、勇敢、信念、公正、容忍、荣誉、人格、宽宏大量、善良、助人、言论自由、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选择自由、维护个人身份的权利、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机会均等、经济保障等。

这种道德教育模式的倡导者们强调要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内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预防,而不是纠正,因此道德教育课的教学除使用一般方法外,都注意倡导下列教学策略:(1)课堂讨论;(2)利用各种角色承担;(3)不使用真实姓名;(4)小组活动制;(5)教师的态度。

二、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征及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美国的道德教育模式尽管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具有某些特征,因此对于美国的德育模式,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武器。分析、借鉴他们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促进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美国学校德育模式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如无论是道德认知发展模式还是价值澄清模式,都以科学的调查研究和系列性的实验为依据,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为知识依托,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实验、分析后得出来的。这种深厚的理论基础使道德教育有了客观依据,使教育对象明晰“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使教育对象感到更可信,更能引起共鸣和产生实际效果。

由此,我们感到我国的德育处于孤立、被动的地位,德育理论研究主要是以总结经验为主,实践应用也缺乏有效性,教育对象仅知道要这样做,而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要改变这种状况,德育理论研究应转变为探索创造性的研究,广泛吸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原则,借鉴各国德育模式中合理的因素,在改革中形成我国德育的独特局面。

(二)美国学校德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各种教育模式都不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呈现出较强的可操作性。各种道德教育模式都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或提供详尽的应用说明,例如向教师提供完整的理论说明、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建议、实施方法,以及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手段。这不仅便于教育工作者掌握,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领域。

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德育改革过程中,我国许多地区、学校创造出许多颇有前途的德育方法,但有些研究成果往往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而无法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而难以被普遍接受并得以推广。因此,我们应重视德育的操作性研究,使那些有价值的德育研究成果和有效德育方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普遍开花。

(三)美国学校德育注重双向互动。各种道德教育模式都反对道德说教和灌输,主张贴近生活,注重调动教育客体的内在因素。各种道德教育模式都不是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接受某种现成答案的被动对象,而是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参与教育过程,通过给学生设立场景,角色进入,引导他们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产生内化效应,学生在实践中确立起道德观念,掌握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具有意志、探索、自立自主的精神和尊重他人、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显然,这种双向互动的教育方式比单向灌输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时期固有的逆反心理。

相比之下,我国的德育最大的误区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一面是振振有词的官话套话(缺乏人格感召力),一面是装模作样的“雷厉风行”(缺乏信念投入),结果是道德教育成为一种外在的价值,而不是圆满自足的内在价值,而且往往强调了国家发展的需要,政策指令性的内容较多,而不顾及学生个体的发展与实际需求不足,德育的效果未能尽如人意。道德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艺术”,它应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努力寻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改革中应努力去探索德育如何贴近生活,注重个体,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一是适应本国的国情,二是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兼顾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以及个人发展的需求。

(四)美国学校德育具有层次性。一方面是对不同层次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育主题,在中小学生阶段,主要进行道德教育,而且重在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和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选择。大学阶段则主要通过大量开设各种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他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人的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内容与形式亦是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区别的。如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讲故事,中学阶段讲历史,大学阶段讲理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既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相比之下,我国的学校德育一方面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现实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觉悟水平层次,在强调道德教育内容先进性的原则下,片面重视崇高道德精神的塑造,忽视社会公德的陶冶,在社会教化过程中,出现道德教育泛政治化倾向。另一方面,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往往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有时甚至出现把相互对立的东西一起向受教育者灌输的现象。比如有些学校教育,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理想,一方面又把斤斤计较的市侩习气带给了学生。家庭教育也是一样,对于独生子女,父母一边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和爱劳动、爱他人的品格,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把自私自利、依赖他人的消极品格带给孩子。另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较大反差,道德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生活中非道德性之间的较大反差,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使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助长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对道德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道德教育缺乏连续性、一致性,严重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水准和影响力。

在德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德育的层次性。所谓层次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客体由于年龄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等不同所产生的层次,这要求德育从整体上体现层次的特殊性、内容的连续性和根本目标的一致性,而不应以不同层次为本位:追求部分的完整,导致整体的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的畸形发展。二是德育内容的层次,比如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的教育,虽然它们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但在教育的现实性上是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区分的,否则急于求成,结果却是事倍功半。

标签:;  ;  ;  

美国学校德育模式的特点与思考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