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王亚文

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王亚文

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211103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患者行螺旋CT诊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MRI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种诊断方式表现特异性明显。结论:针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而言,联合应用螺旋CT及MRI检查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关键词:螺旋CT;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肝内肿瘤样病变,当患者肝脏发生实质性增生后,会出现星状纤维瘢痕,在其作用下形成结节形态,患者早期症状比较隐晦,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 [1]。近年来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CT及MRI检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35~67岁,平均(46.3±3.5)岁,其中合并脂肪肝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5例,乙型肝炎病史6例,基本正常6例,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共存在31个病灶;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5:13,年龄33~68岁,平均(45.4±3.7)岁,其中合并脂肪肝1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7例,乙型肝炎病史4例,基本正常6例,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共存在33个病灶。两组患者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给予螺旋CT诊断,要求患者在检查前10~12h禁食禁饮,患者行仰卧位,利用螺旋CT全腹部常规平扫,并实施增强扫描,给予患者对比剂,肘正中静脉推注,具体参数设置:螺距为0.99:1,电压为120kv,层距为0.62mm,扫描厚度3mm。扫描操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利用图像处理工作站实施多平面重建,重建层厚度设置为2.1mm,以此具体观察分析患者病灶基本情况,并对患者肿物和血管进行重建,观察其具体位置关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MRI检查,检查前24h患者需服用缓泻剂,常规扫描采取轴位 T1WI ( SE )、T2WI( TSE)、矢状位 T2WI( TSE) 、冠状位,具体参数:层间距8mm,层厚7mm,扫描视野375mm*375mm,同时操作人员给予患者增强扫描,对比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具体参数:层间距2.5mm,层厚2.5mm,扫描视野400mm*375mm。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检出率;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具体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对照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后,检出病灶22个,检出率为70.96%,观察组患者检出病灶30个,检出率为90.90%,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5.085,P=0.024。

2.2两种诊断方式具体表现

螺旋CT扫描共发现22个病灶,其中11个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并呈现团块状变化,而延迟期和静脉期病灶降至等密度,在延迟期后患者病灶边缘出现环状强化带;MRI检查共发现30个病灶,T1WI 序列中低信号病灶14个,T2WI序列混合高信号病灶14个。而增强扫描动脉期中全部病灶均为高信号,延迟期和静脉期中信号呈现减弱态势。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尚未确定,但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其与血栓形成、肝组织局部血管异常和组织损伤等因素相关,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而螺旋CT诊断和MRI检查技术优势显著,能够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检出率,为后续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后,检出病灶22个,检出率为70.96%,观察组患者行MRI检查后,检出病灶30个,检出率为90.90%,观察组患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第一,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及其病灶变化情况,同时在具体检查过程中可应用图像平面重建操作,以此为医师提供多角度观察病灶的机会,并且在平扫和增强扫描综合作用下,能够更加清楚地观察病灶实际变化情况[2];第二,MRI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层面成像优势,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肝脏结构,不受患者体型、操作人员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平扫中病灶以低或者略低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中,病灶出现全瘤性快速强化趋势,延迟期病灶以等信号状态为主,而静脉期病灶未出现强化,但肝脏本身强化较为显著[3]。何佳峻[4]等人在研究中选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分别行螺旋CT诊断和MRI检查,其中后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前者,原因分析可能与后者成像原理更接近人体组织器官实际情况,对患者肝脏细微变化和微小病灶能够准确显示,因此二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针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而言,联合应用螺旋CT及MRI检查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昕.CT及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4,43(8):1351-1353.

[2]黄莹,李嘉家,黄艺峰,等.64层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效果[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9):84-86.

[3]王婷.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的应用探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4):77-79.

[4]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等.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4):101-104.

论文作者:王亚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王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