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军文化战斗性的几点思考
马雷
强军文化是人民军队特有的文化,战斗性是其重要特性。打造新时代的强军文化,有必要从文化功用的视角把握并坚持其战斗性指向,以更好地为强军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本刊讯 为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形成崇尚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1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当天,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公务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引导公务员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内化忠诚和责任意识,提升荣誉感使命感。部分同志还参加了“全省宪法学习宣传报告会暨网上宪法法律知识普及竞赛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积极营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良好氛围。
一、文以载道,先进理论武装赋予强军文化战斗性
文化与理论从来密不可分。理论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是文化的灵魂,文化既承载与传承先进理论,又以先进理论为灵魂引领方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流传中,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理念方法。就强军文化而言,强军文化既要承载与传播党和军队的科学理论,又必须以党和军队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战斗性的理论造就战斗性的文化,强军文化的战斗性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生生相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无产阶级战斗的时代,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战斗力的倍增器,是具有极强战斗性的理论。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装之下,党领导人民军队,边战斗边学习边实践科学理论,既保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又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逐步造就了人民军队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赋予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战斗性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确立,为党领导人民军队有效应对战争威胁、夺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新形势下军事斗争胜利提供了重要法宝,同时赋予了新时代强军文化鲜明的战斗性。党和军队要在新时代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决定了强军文化不只是单纯的道德教化,其所承载之“道”必然是饱含战斗性之“道”,是用马克思主义战斗之箭射穿迷雾,帮助官兵突破思想混沌和意识形态迷局,牢固信仰信念和军魂意识,永葆战斗精神的“战斗之道”。
二、文以化人,官兵是强军文化战斗性的内在之源和价值归宿
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育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官兵是打造强军文化的主体,只有紧紧围绕官兵战斗力生成来打造强军文化,才能为强军事业提供最有力的精神支持。因此,强军文化就要发挥育人功能,鼓舞官兵、感召官兵、激励官兵、塑造官兵,真正解决好将官兵“化”成什么人、如何“化”人的问题。一方面,广大官兵有着特定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强军文化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在新时代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上,需要为广大官兵提供校正思想航向的价值滋养和文化支撑。另一方面,强军文化需要官兵创造。习主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官兵是战斗力的主体,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官兵自身具有战斗性,官兵又是强军文化的创造主体,这种战斗性与主体性的有机融合,成为强军文化战斗性的内在源泉。强军文化融入官兵为战兴军的实践,才能永不枯竭,永葆战斗活力。
文化转化为强大的现实力量是其功用的终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强军文化的重要功用就是聚合官兵精神力量并推动其向现实战斗力转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便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文化力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身并不生产战斗力,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与官兵为战兴军的实践高度聚合才能有效催生战斗力。
三、文以塑境,创造优质战斗文化环境是强军文化战斗性的外在保证
特定文化环境是文化长期积淀发展的产物,强军文化的战斗意境,是经历历史的积淀、精神的传承和新时代价值的融合,由官兵创造形成的。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标识。打造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风花雪月”,必须从深厚的历史与民族积淀出发,与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和军队精神结合,帮助官兵在历史中寻找文化源泉,在传承中寻找当前坐标,在创新发展中确定未来前进方向。要明确强军文化塑造优质环境,既包括标语、展板和橱窗,又包括小说、赞歌和文艺;既包括文化传统和知识,又包括文化娱乐活动;既雕琢英雄个体,又塑造官兵群像;更要在强军文化中不断植入新时代强军精神,以新时代强军文化的大格局、大气质,打造强军文化特有的战斗意境。
文化环境的塑造是有效发挥文化功用的外在保证。强军文化的战斗意境是其影响塑造官兵的特定环境,是强军文化战斗性的重要诠释和外在保证,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精神滋养。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创造优质军事文化环境和塑造新时代革命军人,只有在强军兴军的实践中才能有机统一起来。营造兵味战味浓厚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在强军实践中使官兵既创造鲜活的强军文化,又潜移默化地塑造自身的战斗品格。习主席十分赞同“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样有正能量、接地气和充满战斗性的“风花雪月”,因为它是体现革命英雄主义、激发官兵战斗豪情的独特军事文化意境,是具有鲜明战斗性指向的中国特色军事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借助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搭建《商品学》网络教学平台。善用翻转课堂,学生课前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视频资源、课程背景材料、经典案例等,课内对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对教师进行提问,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四、文以聚力,催发文化战斗力是强军文化战斗性的根本体现
为强军事业培育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官兵是强军文化的价值旨归。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习主席关于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论述,赋予强军文化育人强烈的战斗性,使文化育人的价值标准重新纳入围绕强军兴军与战斗力生成密不可分的轨道。“有灵魂”是对信仰缺“钙”、举棋不定、盲从不良思潮的致命一击;“有本事”是针对“唯文凭论”“唯资历论”“唯关系论”等畸形标准的彻底根除;“有血性”是对军人精神的新时代诠释,是针对“骄、娇”现象的风暴袭卷;“有品德”是同为官无德、作风败坏、军心涣散等问题的激烈较量。四个方面融为一体,成为强军文化战斗性指向的价值归宿。
强军文化不仅教化官兵,培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砥砺官兵精神、品质和作风,坚定官兵信仰与心理,而且助力官兵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从而以“乘数效应”提升官兵战斗力。强军文化不仅帮助官兵获得中国特色文化的精神力量,而且汲取借鉴世界其他优秀文化精华拓展官兵世界眼光。从“大文化”角度讲,除了军事之外,强军文化还在帮助官兵掌握哲学、历史、人文、地理、法律、民族、宗教等诸多方面,促进形成文化战斗力。同时,从文化战斗力之于战争的重要作用看,军队战斗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物质战斗力的大小,文化战斗力更起到关键作用。诚如马雅可夫斯基所言,“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四面楚歌”“苏格兰风笛”都有可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拿破仑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古语云:“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强军文化已经成为渗透、贯穿和连接我军综合实力各要素的关键所在,成为我军战斗力中最根本、最持久、最难复制替代和模仿的核心力量。
改造前,制硫溶剂再生(小再生)单元蒸汽单耗(131kg蒸汽/t溶剂)高于改造后蒸汽单耗(100kg蒸汽/t溶剂),改造后蒸汽单耗降低了31kg蒸汽/t溶剂,从而降低了蒸汽消耗。
总之,强军文化旨在“强军”,重在“文化”。军之强在于能打胜,能打胜在于战斗力,强军文化的战斗性在根本上就体现在是通过“文化”凝聚官兵精神力量,催生强大战斗力来实现“军”之“强”。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签:强军文化论文; 战斗性论文; 几点思考论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