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观察能力论文_易娟

如何培养数学观察能力论文_易娟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海路中学 易娟

数学观察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较持久的数学感知能力,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信息,联系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进而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能力。达尔文把观察和实践说成是通向科学的大门,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现行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基础知识比较多,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在概念教学中,增强观察的目的性

由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模型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从而得到数学概念,是数学课改的一项要求。因此在概念数学中,教师要展示实物,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其本质属性。如在学习垂直于弦的直径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将圆对折的情形,之后提出问题:将圆沿着一条直径对折,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情况?这时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出圆的轴对称性概念。接着电脑继续演示,并讲解:由图(1)中CD为圆O的直径;变到图(2)中在圆O上任意取一点A;再变到图(3)从点作直径CD的垂线交圆O于另一点B,这时要求学生观察图(3)中的点B与点A是否是对称点?关于什么对称?进一步提出当直径CD垂直于弦AB,观察将能得到什么结论?我们这样引入课题,将能使学生从认识上初步完成实验——观察——感性——理性的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概念数学,让学生的感知活动按预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任务而进行观察转变为主动地、自学地、有意识地观察,增强了观察的目的性。

二、在激发学习兴趣中,培养观察的持久性

兴趣是好的老师,人们在充满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学习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良好的观察,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如在学习直径定理的推论时,先请两名中等生回答定理内容,并说出这个定理的题设和结论。这时引导学生观察:若(1)过圆心;(2)垂直于弦;则(3)平分弦;(4)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劣弧。将(2)和(3)对调,得到一个命题,将(1)和(3)对调,得到一个命题;然后将(2)和(4)或(5)对调,又得到一个命题。接着通过演示将直径CD旋转到和弦AB平行时,又出现一个新命题。这时点题,刚才得到的四个命题,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个推论,这样做使学生会感到两个推论,原来就是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小小调换而得到的,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容易产生兴趣,减轻了心理压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应用教学的意识。促使他们进一步观察,探求新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观察由无意注意逐步向有意注意过渡,培养观察的持久性。

三、在分析问题中,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对问题的观察要仔细、全面、深刻,要有方法。如我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在让学生复习了点和圆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两个不等圆的纸版拿出来,同桌两人动手实验,发现圆和圆的位置有五种情况的过程,由学生回答自己发现的五种情况,然后由教师适当补充,这样做,使学生亲自实验——观察——总结,参与到探索新知识过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精确性,这样以来通过观察发现这样分类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但利于对圆和圆位置关系概念的掌握,而且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越来越深刻。

总之,现代数学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讲究方法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从观察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感到观察有趣且有效。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拘泥于一些观察模式,以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文作者:易娟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数学观察能力论文_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