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注重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然而,裂缝一直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所以,全面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处理措施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结构裂缝现象的出现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而且出现结构裂缝的原因一般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对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建筑工程的所在地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实际的结构形式来提出相应科学合理并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控制结构裂缝出现的措施,除此之外,需要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监督,最终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1简要介绍裂缝的特征
特点:①很大一部分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是垂直产生的,建筑工程结构裂纹尺寸与墙的实际高度相同,建筑结构裂缝的实际形状为中间向二边扩展直至消失;②大部分的结构裂缝宽度通常小于0.3毫米,只有少数的结构裂缝宽度大于0.3毫米;③结构裂缝的位置很大的概率出现在墙体的中部,只有少数的结构裂缝出现在墙的两端;④拆除模板后结构裂缝出现的概率更大,这意味着结构的裂缝和温度的快速变化有很大关系;⑤时间的变化后,裂缝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逐渐发生变化,但实际结构裂缝的宽度通常不会改变;⑥挡土墙的回填过程中,结构裂缝一般出现松弛的现象,但实际并不特别严重的泄漏问题。
2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温度应力的影响
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最为熟悉的因素就是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是由于将混凝土进行浇筑后未能快速实现内部温度的降低,致使里面和外部的温度相差悬殊,内外的温差使得混凝土的外表产生了拉应力,内表面随之产生压应力,最后致使裂缝的出现。由于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后时间很短,较短的育龄期致使混凝土未产生高强度的抗拉性,一旦外表面产生的拉应力较混凝土自身的具备承受力大而言较大时,就会导致裂缝的生成。
2.2塑性变形的影响
塑性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生成,一般这种情况发生在硬化之前。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混凝土在硬化前处于塑性的状态,此外上部建筑的缓慢沉降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这样一来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建筑物的结构组成为混凝土,会出现混凝土在水平方向的收缩难于垂直方向上的收缩,究其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积增大、钢筋或者骨料的粒径过大,然后导致混凝土产生许多裂缝,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缝间存在着0.3mm到1mm的距离,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裂缝之间平行排列,此外,所有的裂缝均有深度。
2.3应力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构建的结构缓慢的收缩致使应力裂缝的出现。对常见几类方式比较,大概分为自身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以及干燥收缩这几种。浇筑程序结束建筑结构会经历硬化的阶段,此外在硬化阶段结构的内部会产生很多水汽进行蒸发,随着蒸发的进行会使得建筑结构的总体积慢慢变小,最终致使出现收缩,又由于支座的作用,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收缩改变不会呈现随意性,此外如果出现的收缩程度很严重会使得支座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约束程度会逐渐增大,在多个作用力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会导致建筑结构呈现断裂的状态。并且,当这种相互作用相对集中时,会使得产生的裂缝的一般位于混凝土板的中间地带。此外,另一种应力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尚未完全凝固的时候,其上面承载的重量大于了自身的承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常见措施
3.1对于原材料的选材要十分的严谨
原材料的质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控制的,但是原材料的质量是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根据资料显示,由于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原材料没有一个准确的要求就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企业为了使得成本能够得到控制,就会选择相对比较廉价的材料,因此建筑工程出现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在结构设计阶段对于材料的搭配以及材料的实际品种以及规格进行明确,在对于原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是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以及标准来进行的,对于厂家的选择也应该严谨,进厂之前对材料进行审核,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3.2对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进行控制
在结构设计阶段还要注明混凝土的实际浇筑顺序,除此之外,还要注明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就能够对于裂缝的产生产生很好的阻碍作用,浇筑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环节,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施工相关人员的施工技术要过关,因此,施工相关的企业应该针对浇筑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保障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也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
3.3提升混凝土的浇筑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非常容易忽视的环节,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中会对实际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做硬性的规定,在浇筑施工完成后的十二小时内,需要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采取一定的养护措施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保温以及保湿养护是相对比较好的养护方法,而混凝土的实际养护时间的长短会受到材料以及实际施工的环境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的养护时间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需要保障混凝土在实际养护过程中的湿度以及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随时的进行测量并且将其记录。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薄膜进行覆盖,这样就能够控制混凝土的实际湿度,进而避免裂缝的出现。
3.4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者的专业素养
针对建筑项目总体而言,重点操作对象为人,针对建筑结构设计者而言,应当在对图纸展开设计的环节内,明确各个施工次序、环节的先后与施工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有需要,应当插入部分图解,确保施工计划的有效开展,由于建筑施工的计划制作者为设计者,这就表明设计者的素质水平会对建筑项目整体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想要让建筑项目的质量获得提高,应当提高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施工环节内应当保持与施工者的有效沟通,如此就能够提高他们的施工质量与有关的想法与意见,假如在此过程中发现部分专业素养不达标或者责任意识薄弱的设计者亦或施工者,就应当实时实施替换操作,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竣工皆要保证施工团队的整体素养与专业素养、责任意识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结构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对而言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墙体以及楼板的裂缝现象的出现,但是由于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实际原因包括很多方面,这就给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想要避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的出现,首先就需要针对结构裂缝出现的原进行一定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控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慧霞.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裂缝控制分析[J].山西建筑,2017,43(20):51-53.
[2]宋海明.建筑结构施工中如何控制房屋裂缝[J].建材与装饰,2017(26):5-6.
[3]张勇.建筑结构设计预控工程裂缝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7(24):68-69.
[4]薛彪.探讨建筑结构设计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7(03):84.
[5]叶莉莉,徐阳.建筑结构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7(01):226.
论文作者:韩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