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幼师和家长作为家园共育的两大主体,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尤为重要。但是,幼师和家长之间的交往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效解决。文章分析了幼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师;家长;沟通
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需要老师和家长时时进行有效沟通。
一、幼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
幼师没有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大多数幼儿老师都抱有这样的心态:我只是一名老师,在幼儿园做好幼儿的教育就行了,其他的都应该由家长负责。这样来进行幼儿教育必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不关心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况,对幼儿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幼儿园里面,对幼儿缺乏充分的了解。有的幼儿在幼儿园特别乖巧,听老师的话,和同伴相处也比较和谐友好,在老师眼中就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但该幼儿在家却脾气暴躁,父母没有满足其要求,便大哭大闹。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可能会觉得幼儿园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
幼师与家长就幼儿的教育问题存在分歧。老师和家长之间由于文化程度、社会环境、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对幼儿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家长过于功利化,只关心幼儿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会几道算术题啦?”“会读写多少汉字了?”“会背几首唐诗啦?”等等。
家长缺乏对老师的信任,在与老师的沟通工作中经常处于被动位置。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视若珍宝,想要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对老师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孩子不是老师亲生的,老师肯定不会全心全意地对待孩子”等等。有的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感,不愿意与老师分享幼儿在家情况,与老师交谈时也常怀有戒备心理,与老师沟通时很被动,老师问一句答一句,这样的沟通缺乏有效性,老师无法真正了解情况,同时也会打击老师工作的积极性。
老师对家长缺乏耐心,甚至对家长存在“畏惧”心理。有的老师抱怨“与幼儿相处很容易,但与家长相处却是难上加难,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常常以自私的想法对老师提要求。”遇到蛮横无理的家长,老师有时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沟通过程中或许会出现摩擦、争吵等冲突。老师在与这一类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会逐渐失去耐心,采取回避的态度,尽量避免与他们直接交流。这样,老师、家长之间缺乏交流,矛盾毫无疑问会逐渐累积起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感将不复存在。
老师和家长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尊重的态度。有的家长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身优越感,我交了学费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读书,幼儿园老师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孩子服务。有的家长把自己视为“幼儿园的上帝”,教师不过就是带带孩子玩游戏,没什么特别的作用。这类家长对教师存在偏见,不尊重教师的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家长常常也是“以牙还牙”,既然不尊重我,我又何必尊重你呢?这样长期下去,不断地恶性循环。
家长由于工作、时间原因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有的家长看重自己的事业,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完事,对孩子的各种情况不管不问,一心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家长迫于工作原因,为了家庭开销,工作忙碌,想要关心孩子,与老师交流,但确实无法腾出空闲时间,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完成之后,便对幼儿不管不问,与家长也只是简单说说幼儿的在园情况,完成自己的常规工作。这类教师缺乏幼儿教育的责任感,没有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奉献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幼师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教师提高交流技巧。在与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时,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对于部分存在较大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单独同家长交谈,不应该当众指出来,有的家长碍于面子,会为幼儿找各种理由开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反而会让家长感到尴尬,增加对老师的不满。
教师要严谨对待自己工作,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发挥自己在沟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也是作为幼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这一板块。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班级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了解到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给家长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幼儿成长的问题,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准备好记录本,对每个幼儿在园的实际情况真实记录,借助电子设备等辅助手段,记录幼儿的点滴,在与幼儿家长交流时,拿出记录本,将幼儿情况仔细的与家长分享,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同家长分析幼儿的发展程度,要让家长感受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家长放心。
教师要多组织家长开放日、家庭回访、家长当助教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在活动过程中,让家长不断了解孩子的同时,也让家长体会老师工作的不易。在活动中,家长也能亲身觉察到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及差异,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解决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老师在做家访工作时,也要时刻做好记录,深入了解幼儿的在家情况。
家长应改变自己对教师的偏见,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尽量多花点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工作忙碌的家长,也应该每周和老师进行一次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工作较忙碌的家长,老师要尽可能多地采取家访的方式或者是通过通讯设备如微信、电话等与家长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史慧中,冯晓霞.学前教育研究[z].中国学前教育协会、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2005.
[2]王盼.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3]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论文作者:寇官春 颜星灿 牟倩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幼儿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孩子论文; 幼师论文; 工作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