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215023
论文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学习等状况,将课堂上的动态资源作适度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及时地改变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以促进预设目标的高效完成或新的更高的目标的达成。在物理教学中,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物理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物理课堂、动态生成、精彩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从宏观课程的观点看,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知识生成方式的不同,将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和知识的可迁移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物理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 的,物理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和智慧的创造性教学,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将有形的预设寓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适时引导,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组织课堂的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纳入教学流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启点”和“亮点”,以其点燃学生智慧,彰显课堂的活力和生机 ,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绽放.
一、挖掘生成资源 ,选点预设,开展有效探索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预设而轻生成,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是课堂教学的河床,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真正的河流,是预设的深化与提高者相辅相成.预设能促进生成,生成离不开周密的预设,课堂因预设更充分、更饱满、更有实效,课堂因有生成更显得生动,更富激情与活力。那么如何选择预设点呢?选点前教师要很好地掌握上课内容,准确把握整个教材中的重难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基础。
二、珍视“弦外之音”,演绎生动课堂
物理课堂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沟通、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调整,以促进其更加有效学习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再精心周密,也无法预知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必然会有许多预设外的“意外”.而课堂中的“意外”,恰恰是学生灵感的萌发、学习的顿悟、知识的生长点和“生成”课堂的本意。“生成”有动态性 、建构性 、多面性 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如果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并加以合理利用,因势而变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这些“弦外之音”定能起到诱思导学的作用。
物理来源于实践,物理教师要做有心人,留意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点滴细节,挖掘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这不仅实践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用开放的眼光观察物理 、用实验活动的观念实践物理,学生才能真正透过生活情景“会学”物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自然形成
面对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教师需积极地顺应学生的“生成”问题,“机智”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通过实验探究找出背后的原因。产生新的教学资源的生成。因为互动而“生成”、因为再互动而再“生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呈螺旋式上升,学科知识自然生成。
四、拓展动态生成,亮点升华,从物理回归生活
维果斯基指出,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动态生成式的课堂追求教学的真实和自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效的创设情景,充分利用可生成资源开展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思维的催化剂.
四、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实现课堂有效生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与教学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我们不能漠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如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等,把他们强行拉回我们预设的轨道,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把学生认知的起点看作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资源,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这节课时,教材上有个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阅读材料,当学生看到这个材料以后马上联想到了我国刚刚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从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里,教师看得出他们都想让老师讲讲“嫦娥一号”的事情。此时学生的心情、兴趣、以及获取新知的欲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寻找和利用的课堂资源,我们要据此作为生长点,通过补充“嫦娥一号”的有关知识,不仅要进行有关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的知识教学,而且还要以航天人为榜样,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
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组织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成性。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调控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让这些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实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物理课堂不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师生以各自的“生活世界”为情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不断体验着、升华着物理情感,形成有活力的、紧密联系实际的生命化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物理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整合和利用好物理课程资源,同时也不能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皓燕 朱建廉 <建构生命化的物理课堂> 物理教师 Vo1.33 NO.9 (2012
2. 代怀安 <动态生成让物理课堂更精彩> 物理教学探讨 Vo1.30 NO.439
(S)1.2012 .7
3. 俞丽萍 <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景"的生成策略> 物理教学探讨Vo1.27 No.331(S) 1.2009 .22.
论文作者:刘建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物理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动态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