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志强 上海建桥学院 201315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地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习惯地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体质教育,是枯燥、乏味的身体操练。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是:
一、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重点调查和走访了解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情况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一般以教学班为教学组织形式。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接受同样的教育,然而由于各个学生在体质状况、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如果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下进行学习,就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求。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存在明显的不足,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机械的考核制度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达标考试是目前体育考核的一贯手段,各种体能测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体育考试中,而这种考试大都采用与评定运动竞技水平类似方法,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为运动竞技的目标是发挥人的运动潜能,这与高校体育在评价对象、目的上是不一致的。在机械的达标考核制度下,有些学生先天素质就好,对于考核标准不练习也能得高分,而有些同学先天素质就差或有身体缺陷等情况,虽经努力仍不能及格,这样的考核机制违背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自从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素质教育就被确定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此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教育部最近起草的《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也始终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来规划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高校体育教学迫切需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抓住素质教育中的身体素质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让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成为其他素质的载体,最终成为促进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从而全面推广素质教育。
2.要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终身体育”是一种非常适合时代发展的体育教学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与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初欧洲形成了的一种终身教育思潮,进入21世纪这种思潮成为了很多国家实行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方针。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应当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改革创新。推行体育素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发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体育教学模式的重心应该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移,从以传统的体育知识、技术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从维持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从一次性体育教学转向全社会终身体育教学,从课堂教学转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必要的“三基”教学基础上,关心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在给学生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培养其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才能达到体育素质教育功效的长远与近期结合、在学校阶段教育与未来终身体育结合的效果。
4.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化。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实施个性化、多样化培养,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组织与辅导课外体育活动,把其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充分发挥其特殊功能,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体育课程设置要做到多层次、多类型,使体育课的内容呈多样化,使不同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学习与锻炼,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特别使学生形成自己特别喜欢而擅长的优势体育项目,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5.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据调查,我国大多数高校仅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几乎所有学校三四年级均未开设体育课。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综合指标,在一二年级增长较快,三年级维持现状,四年级开始下降。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经常从事健身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了落实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受好,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经常从事健身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来保证。为此,应当延长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限,在三四年级均应开设体育课程,课程设置年限应为1-4年级,为大学生养成终身健康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应适当增加投资,完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活动场所,扩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
可以尝试建立多维度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学生由于遗传、教育、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对学生成绩作多维度评价,既要有运动成绩的定量评价,也要有学习态度定性评价,还要有身体形态机能变量相对评价,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前进目标和新的发展动机,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积极、合理、科学地锻炼身体。
论文作者:岳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高校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组织形式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