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村开始进行建设规划以适应现代的发展。在对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村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而新农村的建设又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本文浅析村庄建设规划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村庄规划;新农村;建设
引言
在对新农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村庄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而新农村的建设又能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1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指合理规划村庄产业、用地布局、社会发展以及各项建设的空间落位,以实现村庄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城乡规划法》中指出:村庄规划应明确规划区的规划范围、合理布局各项用地,提出建设要求;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制定防灾规划。按照不同层次划分,村庄规划主要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部分。村域规划是从宏观层面依据乡镇域总体规划,结合村庄实际,对其所辖土地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农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确定村庄类型、规模和发展方向和定位。而村庄建设规划是侧重解决单个村庄建设用地的内部空间问题。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村庄内部用地布局规划;合理分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位置;制定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和村庄风貌控制的要求与策略。
2村庄建设规划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2.1应该将村庄规划和农民需求结合起来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应该将村庄规划和农民需求结合起来。在进行村庄建设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将建设目标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改善上,应该将村庄规划与地方产业结合起来,对村庄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对村庄产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总结,确保村庄规划的针对性,对村庄中的传统产业加以推动,使产品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使农民的需求得到切实的解决。
2.2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的生活品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力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向城市看齐,而不是简单化地模仿城市扎堆建楼房,村庄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村民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尤其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设施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公共和基础设施虽然建成了,但后期运转、管理、资金、维修却跟不上,建成的设施被闲置,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苍蝇、蚊子满天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由于公共设施的缺乏,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枯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配置水平低,设施不配套,影响村庄建设面貌的根本改变,村庄垃圾无害化处理处于初始阶段,道路、供电、给水、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设施明显不足,村民的生活条件仍然比较差,村庄环境破坏严重,大部分村庄没有排水设施和垃圾收集设施,村内普遍存在着垃圾杂物乱堆,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电力电讯线路乱拉等,“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乡村建设管理力度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指导服务滞后,对乡村内的违法建设查处不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并发挥作用,才能真真提升村庄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村民的幸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关注农民意愿,体现农村特色
在对村庄进行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加以分析,对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其主要目标应该是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要保证统筹结果,确保发展的协调性,使农业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要结合农村实际,关注农民的意愿,通过科学的以引导,将农村特色体现出来。此外,还要对村庄发展目标加以明确,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使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2.4避免大拆大建和粗制滥造
许多村庄规划要么简单、机械地在原址推倒重建,或选址新建,甚至不征求村民的意见,不考虑实际需求,浪费土地,对那些大拆大建和粗制滥造村民更是极其反感,为什么政府掏了钱,费了力,却不讨好,主要就是形式主义太多,违背了村民的意愿,好事办成了坏事。这就要求编制村庄规划首先要了解民意,尊重现有格局,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村民生产,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要注重深入调查,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村庄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规划编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要保障村民参与,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讨论、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要按照依次推进、分步实施的整治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规划内容和深度。住建部特别强调“以整治为主,要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及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防止盲目规划新村,不搞大拆大建,同时,要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保护和体现农村历史文化、地区和民族以及乡村风貌特色,防止简单套用城市规划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对村民负责,必须有序运作、科学应对,要搞众星捧月,不搞遍地开花,在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时,必须选择重点、试点先行,成功后再逐步扩大层面,要搞循序渐进,不搞盲目攀比,就是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绝不能一哄而起,走过场、搞形式,盲目攀比,要搞精雕细琢,不搞粗制滥造,建设新农村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必须保证建一个、成一个,建一项工程,做一个规划,要管几十年上百年,切忌搞“豆腐渣”工程和短期工程,那样就会劳民伤财,失去民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会半途夭折,因此必须坚持示范先行,建设好示范村,在点上摸索经验,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坚持稳中求进,具备条件的积极上,不具备条件的逐步创造条件,切忌大拆大建和粗制滥造。
2.5对规划技术进行加强
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村庄规划人员加强专业培训,积极构建实用性人才为村庄规划进行服务,要对农村干部、经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加以组织,广泛进行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培训工作,还要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技术讲座,使工作人员的规划与实施知识得到有效的更新,避免出现盲目规划、随意建设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进行村庄规划的实施。同时还要对村庄规划方面的管理机构加以建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对村庄规划与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为村庄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
规划师必须在摸清村情的前提下展开规划设计,尤其要充分尊重和认真吸纳村民意见,要有时间熟悉村庄,规划不能仓促上阵,不能搞成大楼盘,对于山丘溪流要顺应自然,不能一推了之、一填了之,因此,规划师迫切需要深入农村,向农村学习、向农民学习,进而编制出适合农村发展的规划。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Z].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Z].
论文作者:富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村庄论文; 村民论文; 农村论文; 新农村论文; 设施论文; 建设规划论文; 农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