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华 江苏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江苏 兴化 225714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品德社会 社会调查 交流讨论
一、在调查活动中生成主题
问题即主题,思想品德课程中师生研究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高年级的学生喜欢研究问题,喜欢分析问题,我们便以班组的形式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生成主题。如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我们在课前自由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组织《看看父母有多难》的街头调查活动。教师帮助学生认真设计好“调查问卷”中的问题:1.父母一年用于孩子的生活费、教育费各有多少?2.父母一个月照顾孩子的时间有多少?3.父母的工作情况怎样?4.父母健康状况如何?一年用于健康保健的费用有多少?5.父母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通过调查,让学生填写调查汇总表,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生成主题:《父母的难处真不少》。学生在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进行调查与实践活动中,充分地感受生活、了解生活,同时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分析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收集资料中感悟生活
收集资料即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所居住的社区条件,允许学生从家庭中、亲友间、邻里间收集相关信息,也可在街道、乡村或社区范围内采集资料,还可以利用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搜寻相关内容。资料的收集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提高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学习《我是独生女(子)》一课时,我们在社会调查生成学习主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上网搜集“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各国人口数量对比”、“中国的人口与环境、人口和计划生育”等资料;到村(社区)的村委会(居委会)或者派出所了解五年来的人口出生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关注地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土地资源的有限、资源的短缺等现实问题,理解我国实行“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在总结交流中提高认识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交流、总结、汇报是处理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班级的每个“学习共同体”先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可以是一幅图、一件实物、一篇文章、一幅照片、一首歌等,可以以各种表演、竞赛、演讲、小品、参观、展览等形式汇报,最后在班级这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内讨论交流。在学习了《我是独生女(子)》时,同学们展示了“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飞快,10年间,中国增加了10个加拿大的总人口数量”等数据资料、“××村计划生育”图文资料、“中国资源世界人均占有量排名”图片资料、“独生子女家庭和多子女家庭”图片资料等。通过展示交流,同学们明白了:中国是资源大国,若按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算则是“穷国”。 中国人口多,除了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之外,还给我们人类自身带来很多危害。所以我国在1982年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基本国策,其意义重大。
四、在讨论明理中内化品德
“塑造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讨论明理”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明辨是非,内化品德,达到了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终极目标。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主题下的几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如在学习《我是独生女(子)》时,我们围绕“我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子、爷爷奶奶的独孙子,我会被宠坏吗?”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大家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分出赞同与不赞同两个阵营,从而展开辩论。课堂辩论赛异常激烈,正方同学明确肯定独生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被宠坏。有同学就列举了班级里的“大财主”庄玉全同学。他是家里的独苗苗,每天上学爷爷替他背书包,晚上回家奶奶替他擦脚。一到节假日,卖手机的爸爸就给他几百元生活费。他钱没处花了,就在班级里“放贷”!很多独生子女,长辈关爱太多,最后成为“纨绔子弟”。反方同学针锋相对:独生子女,富有个性,很要强。有的学生就列举了班级里一些优秀同学,他们虽是独生子女,但自理能力很强,成为班级的优等生。在辩论中,那些非独生子女也很自然地参与进来,讲述他们的生活。通过辩论,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达成了共识:如果独生子女身上的问题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享受父母长辈宠爱的时候没有付出,那么现在我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将来可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将来的我们将是社会的负担和难题。如果我们能重视这些问题,从小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一定不会被宠坏,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能够承担起家庭、社会给予我们的重任。
五、在课外延伸中付诸行动
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生活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品德得到了提升。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延伸,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行动。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设计拓展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付诸行动。
思想品德的课堂,应该是生活的课堂。体验活动化思品课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新鲜、有趣的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
论文作者:陈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独生子女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资料论文; 我是论文; 班级论文; 主题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