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内科门诊 上海 201700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接收的门诊患者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行临床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仔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在护理责任心、服务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上要更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门诊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总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护理;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呈现较为紧张的趋势,在所有矛盾形成的因素中,因临床护理而发生矛盾的现象占据护患之间问题的很大一部分比重,临床上应给予十分的重视,为了更好的解决护患矛盾临床应实施优化措施。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人性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服务,可在生理和心理上对患者实施更加全面、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增加患者的临床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与信任感,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1]。本文选取门诊就医患者,对该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加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所有患者中,共选取224例进行调查研究,应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均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112例。研究组患者男性64例、女性48例,年龄20~77岁,平均(48.52±9.54)岁;对照组患者男性62例、女性50例,年龄22~79岁,平均(50.51±9.57)岁。经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信息对比显示,并无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2]: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并经患者、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应态度热情、和蔼可亲的予以接待,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提前准备好诊治前所需的填写表格、医疗器械等。同时,护理人员应按时对门诊科室进行打扫,确保房间的整洁、卫生。
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①护理态度端正、规范:很多患者尤其是初次到医院进行就诊的患者,会由于对医院的陌生感、严肃感而产生紧张、不安等的心理压力,在整个就诊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护理人员应对这些疑问对患者进行耐心、微笑解答,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就诊流程指引,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热性、关心、耐心以及细致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减轻心理压力,更愿意积极的配合就诊。
②护理操作规范:若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肌肉注射,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操作动作应适度,不可过度用力,同时要用平和、轻柔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安慰,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史,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后,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以及向医生汇报处理。
③患者就诊协助:对于孕妇、身体残疾以及老年体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患者完成就诊治疗过程,尤其是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应对其进行全程就诊协助,将患者带至相应的检查处的等候室进行检查等候,若可以需在检查完成后将患者送回就诊科室,接受医生诊断;对于门诊检查项目处不熟悉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检查流程进行详细指导,尽可能帮助患者减少不必要时间的浪费。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情况详细对比,并予以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两组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当P值<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的门诊护理质量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责任心、服务意识以及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对门诊就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其总体效果要明显较常规护理更加好,由于医院门诊科室每日所接受的患者类型各不相同,医院在面对不同就诊人群时应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临床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就要求门诊护理措施更加人性化。传护理模式的实施会更加注重对患者的生理护理,但会对患者就诊、治疗时的心理和精神情况予以忽视,常常将患者的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相分离,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不满的情绪,最终产生护患纠纷[3]。而人性化护理模式则更加的全面化和系统化,在注重患者生理护理的同时也会重视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可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好感度,同时也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使门诊科室总体上的护理应用效果更加明显[4]。门诊科室在患者实施问诊的过程中,医生与护理人员均会同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所以患者会被医护人员的动作、行为以及护理操作所影响,所以医护人员应在行文、语言上实施人性化操作,确保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身体、心理上的舒适感,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更加满意,消除或减轻不安、烦躁的心理情绪,愿意更加积极配合治疗[5]。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同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对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增加门诊护理质量(P<0.05),可见人性化护理措施在门诊护理中的重要性,能使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门诊就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门诊总体上的护理质量,值得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贾继贤. 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8):1018-1019.
[2]姚莉,崔姣. 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1):600-601.
[3]窦守坤,谭士翠. 人性化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中医药,2017(a01):240-241.
[4]范叶梅,陈秀华,王莹,等.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900-900.
[5]陈健,徐婷. 人性化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效果分析[J]. 世界中医药,2016(b03):485-485.
论文作者:张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患者论文; 门诊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