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姜宇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姜宇

姜宇

天津蓝巢特种吊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41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不仅有效减轻了社会住房压力,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建筑效果的前提基础,是确保建筑进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优化工程施工质量,强化人们的住房体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就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展开探究,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引言

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来讲,如何创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及提升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本企业质化安全,在日常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培训和趣味活动等方式,不断深化安全标准化的宣传与渗透,达到提升施工人员自觉意识与安全意识的目的。同时还要不断细化记住安全标准模式,根据自身企业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找到一条最适合、最有效的一种具有特色主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1.1复杂性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较为系统和复杂,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其中部门间又需要一些协作、配合和沟通等。作为管理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运作和沟通,如混土浇筑、运输、焊接、起重等等,需要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各种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者有一定的参照标准去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最大程度使现场操作失误风险概率降低。

1.2长期性

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周期也随之加长,各工种之间的频繁切换、交叉作业增多,使得安全管理变得更加困难。而要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就需要将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各施工环节中,同时还要融入到各部门日常工作管理中,以此来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并将安全管理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保证安全管理的连续性,而这也就凸显了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长期性。

1.3全面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应该始终以人员、材料、行为为核心,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其一,在人员管理上,看施工作业是否满足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处于标准范围以内;其二,在材料管理上,检验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测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查办公设施、临时宿舍的安全标准等;其三,在行为管理上,应该发挥出项目经理、安全部长、监理人员的职能,自上而下逐层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凸显出全面性的特点。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2.1认知存在偏差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范畴,虽然建筑企业可以针对某一施工环节进行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来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但这治标不治本,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应从整个工程的全局进行综合考量,从前期的立项分析、决策设计到后期的竣工维护等,都应融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做到精细化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功效的充分发挥。

2.2缺乏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应用

尽管中国不断地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和监管着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在据不完全统计可知,中国现有的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抱有侥幸心理,为提升短期利益和规避各项管理投入。还有一部分岁树立良好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但并不能将建筑安全的标准化管理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

3.1规范流程,科学管理

首先,规范标准化管理流程,创设良好的施工环境,并在施工现场布置相关的标识警语,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管理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布置一张建筑现场的整体平面图,清晰标注施工现场各处的具体事项,以便原材料运输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能够对日常的施工环节进行了解与掌握,从而在提升建设效率的同时,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性,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其次,明确划分建筑工人的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实施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规章制度,优化施工流程,保障施工安全。最后,标准化管理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临时设施,如建筑工人的临时宿舍、临时食堂等,都需要实时标准化管理,以提高建筑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避免失火、走电的现象发生,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3.2明确检查标准,严格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是由操作、检查、现场等各个环节组合而成,各环节之间又相关关联,只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构成安全标准化活动。各个班组要对现场设施建设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及时的维修与保养,保持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准化进行管理,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3.3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两者也济宁了适当的融合,而对于与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日常执行中,主要通过信息有效交流的方式进行,所以,也可以说标准化开展的关键事实上就是标准信息的安全管理。有关部门需要在日常运行中充分的记录安全信息,并且合理、科学的存储国家、企业等内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另外,也需要对国内外相关安全施工技术和设备的有关信息进行及时的搜罗,从而为企业领导提供帮助。字具体应用中,要最大程度保证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下列工作服务:第一,对建筑设计的验证、鉴定标准进行合理构建;二,对相应的设备情况、施工进度进行详细的记录;三,充分记录有关建筑工序和特殊作业。在具体实施标准化安全信息管理时,最大程度保证工程建设的每个部门都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从而有效促进整个工程标准化管理更具安全性。

3.4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性

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为了促进其功效的发挥,需要对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控,需要确保施工人员操作过程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规范,对施工现场的材料、机械设备以及辅助设施进行安全管理,要加强材料、人员方面的管理力度,保证安全管理质量。

3.5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从工作态度、日常表现、施工质量等方面,评价施工作业成果,将其和薪酬待遇相挂钩。对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有效改善了人们的住房环境,减轻城市住房压力,还进一步实现了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对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大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平.探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思路[J].建筑安全,2016(6):47~49.

[2]陈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

[3]李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53+160.

[4]高志莉.关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2054.

论文作者:姜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_姜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