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关系的综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书目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4.3
书目关系(bibliographic relationship)是界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书目实体在目录中以某种方式发生关联所产生的特定关系,目录的汇集和导航功能正是籍由书目实体间的关系和连接所达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并非孤立存在。在西方编目史上,人们对书目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系统、由局部到整体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编目条例。可以说,书目关系存在于文献编目的各个方面,隐含于各种编目条例中,并已成为未来图书馆联机目录结构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由书目关系产生的目录的汇聚、区分和导航功能,并一直延续至今。
众所周知,书目质量控制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灵魂,其内容范围涵盖编目规则的制定、书目资料的查证与补正、复本控制、相关书目记录关系的建立以及规范控制,尤其后两者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带来的互动关系也相当微妙。本文之目的在于梳理目录中的书目关系及其编目方法,通过研究FRBR的书目关系,探索未来联机编目环境中书目关系的表达,进而达到实现书目质量控制、满足用户期望与需求的最佳目的。
1 书目关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
从理论上讲,书目关系包含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内在关系指实体与其属性或其属性之间的关系,如当一个作品被创作的同时,创作者与作品之间便已存在关系;外在关系则指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原作品与衍生作品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编目规则关注的课题。此外,书目关系和图书馆目录功能又紧密关联,它是提供相关文献系统化显示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对目录功能的发展做一简单回顾。
19世纪是西方编目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时期,是编目知识理论化、编目活动规范化的时代,以潘尼兹(Panizzi)、杰维特(Jewett)、卡特(Cutter)、柳别斯基(Lubetzky)等为代表的编目学家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先行理论。
1.1 潘尼兹及《九十一条》
1841年,潘尼兹建立了一套编目体系,即《九十一条》,首次提出了图书馆目录的基本特点:①目录必须能够识别一部特定的图书;②一个著者的所有著作及一部著作的所有版本都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名称下,这一名称应是著者最常用的形式;③一部著作的各种版本和译本,通常应著录在其原名之下,并以年代或印本语种排列,这样就可以检全某一特定图书的其他版本和译本;④为用户提供名称和题名的相关参照。这种相关著作的聚合功能和相关题名的参照关系,首次将书目关系与图书馆目录功能联系起来。
1.2 “用户至上”原则
1876年,卡特明确提出了“用户至上”的编目原则,即将符合用户检索习惯的原则置于首位,并对图书馆目录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表述,包括三个方面:①查询功能,即图书馆目录应起到按著者、题名、主题查询特定图书的作用;②聚合功能,即揭示图书馆拥有某一特定著者、某一特定主题或某一类型的文献;③选择功能,即帮助用户根据图书的版本或其他特征选择图书。
1.3 查检与集中功能
在以后近半个世纪对目录职能的探讨中,美国编目学家柳别斯基对图书馆目录的职能做出了进一步概括:①能容易地确定一种特定出版物的馆藏位置;②能集中和显示图书馆收藏的同一作品的相关版本和同一著者的不同作品。他以“作品”的概念替代了卡特的“图书”概念,这一重要更替表明,图书馆文献编目的实质是对文献中包含的知识和信息的组织与整理,从而使得图书馆目录的知识组织功能更加突出。他提出的查找和集中职能,直接影响了1861年的巴黎原则,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本国编目条例时奉行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成为人们评估图书馆目录质量的重要依据。
1.4 目录功能的进化
时代在前进,图书馆目录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机读目录的出现,传统的纸质目录在结构和形态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录开始被文档或数据库取代;特别是面对大量涌现的网络资源,编目对象、检索环境与用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巴黎原则》所确立的目录职能。进入90年代,考虑到多载体文献类型的增长趋势,IFLA重新表述了图书馆目录的功能,于1998年出版了《书目记录功能需求》一书,特别增加了获取功能,提出了表达书目关系理论的新的模型,拓宽了传统的目录思想,为未来书目关系的揭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1.5 导航功能
21世纪伊始,西方学者在讨论信息组织整理的原理时又增加了导航(navigate)功能,即通过书目实体之间的等同、相关和从属关系从已知作品导向其他作品的功能。至此,图书馆目录的功能扩展为:确认、聚合、选择、获取和导航。
2 书目关系类型
2.1 MARC中的书目关系
在MARC中定义书目关系,首先出现在IFLA出版的UNIMARC(1980)格式中,包括:
2.1.1 垂直关系 指整体文献与其组成部分、部分与其整体文献的从属关系,如期刊与其中一篇文章的关系、附属丛编与主丛编的关系。
2.1.2 平行关系 指书目文献之间不同语言、不同载体及不同形式版本之间的关系。
2.1.3 年代关系 相关书目实体之间呈现的时间性关系,反映作品在出版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如图书不同版次改名、期刊改名等,多见于具有先前和后续关系的连续性资源。
2.2 编目条例揭示的书目关系
西方编目学者不断对书目关系进行分析,特别是Barbara女士在总结各种编目条例后提出的较为完整且互斥的7种书目关系,直接影响了FRBR模型中“关系”的建立,也为未来书目系统中书目关系的建立提供了需求。
2.2.1 等同关系(equivalence relation) 泛指知识内容及其著作方式相同的作品,包括一个作品的相同载体表现或原作品及其复制品(相同或不同文献类型)之间的关系,如复本、摹真本、重印本、影印本、缩微复制品及其他复制品。
2.2.2 衍生关系(derivative relation) 指原作品与其修改作品之间的关系,包括:
● 作品的其他版本,如不同版本、修订版、翻译及提要、摘要;
● 改写或改编作品,即基于原作品而修改产生的新作品;
● 体裁发生改变的作品,如小说改为剧本,AACR视其为新的作品;
● 基于原作品的文体或内容产生的新作品,如意译作品、模仿作品等。
2.2.3 描述关系(descriptive relation) 指原作品与其描述、评论、评估作品间的关系,还包括注释本、案例、文学评论等。
2.2.4 整体/部分关系(whole/part relation) 指整体文献与其组成部分、部分与其整体文献的从属关系,如主文献与其析出文献、作品合集与选集,或期刊与其中文章、附属丛编与主丛编之间的关系。
2.2.5 附属关系(accompanying relation) 指书目文献与其附件之间的关系,一种情况是两者内容和责任方式完全相同,如一本图书随附光盘一张(即印本的电子版),另一种情况是两者之间互为补充、说明和指引关系,如补编、索引、目录等。
2.2.6 连续关系(sequential relation) 即UNIMARC中的年代关系,指相关书目文献之间呈现的时间性关系。
2.2.7 共有特性关系(shared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s) 目录中两个实体虽不相关,但却共有某些特性,如相同著者、题名、主题或可提供检索的其他特性(语言、出版信息)。
3 书目关系在AACR2、MARC21中的应用
由于当前目录普遍缺少书目关系的说明,因此必须通过著录元素、特定检索点来识别不同层级的书目关系。笔者在此以前述的7种书目关系为构架,对书目关系的连接、处理方式及适用范围进行分析。
3.1 等同关系作品
3.1.1 按复本处理 即在原作品书目记录中添加单册、馆藏信息,或在附注项记载其等同信息,如“Also available in microform”等;
3.1.2 按独立书目处理 可通过等同作品书目记录中的附注项记载原作品的相关信息,如“Reprint.Originally……”,亦可为原作品和等同作品著录统一题名,将其汇集一处。
表1 目录中等同作品的连接方式和使用字段
MARC21处理方法适用范围
连接字段 原作品等同作品
533
包含对原版文献的复制品进行 缩微复制品
描述的信息。原版文献的信息
著录于书日记录的主要部分,
复制品中与原版文献不同的有
关信息著录在533字段。
534 在等同作品书目记 在原作品书目记录中记录等同 摹真本、重
录中说明原作品。 作品。 印本
500 在等同作品书目记 复本、摹真
录中说明原作品。 本、缩微复
制品
240 用统一题名汇集原作品与等同作品。 摹真本、重
印本、影印
本、其他复
制品
5XX 在原作品书目记录中记载等同作品馆藏信息。 复本
3.2 衍生关系作品
3.2.1 不同版本
●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录中通过版本项说明其为缩略或修订的情况;
●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录中通过附注项记载原作品相关信息,如“Revision of:”。
3.2.2 翻译作品
● 在翻译作品书目记录中以原著者作主要款目,译者作附加款目;
● 在翻译作品书目记录中以原著题名作统一题名,并附加译著语言进行区分;
● 在翻译作品书目记录中通过连接字段记录与译著相关的原著信息;
● 对于古典佚名翻译作品,可在翻译作品书目记录中,以原作品题名为主要款目(130字段),将翻译作品题名作为附加款目(245字段)处理;或者通过翻译作品书目记录中的附注项揭示原作品信息。
3.2.3 轻微修改的作品 AACR2规定,此类作品以原作品题名或著者作为主要款目,在版本项说明修改情况,或以附注项替代版本项,若原作品是从文字或乐谱改为录音资料,将演出者记录在附加款目。
以上三种衍生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当衍生作品被看作独立的书目记录时,编目规则仍以原作品书目i己录的内容为依据著录,再分别于版本项、附注项、附加款目或连接款目中说明修改等情况。
3.2.4 改写或改编作品 AACR将此类作品视为新作品,以改编者作主要款目,原著者作附加款目。
3.2.5 体裁改变的作品 AACR同样视其为新作品,以改编者作主要款目,原作品以著者/题名形式作附加款目著录。
表2 目录中衍生作品的连接方式和使用字段
连接字段
处理方法
适用文献类型
主要款目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录中,以原作品为主要翻译作品、轻
附加款目 款目,衍生作品为附加款目进行描述。 微修改的作品
统一题名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翻译作品
录中,以原作品
作为统一题名。
附注在衍生作品书目记翻译作品,不同
录中记载原作品题版本、轻微修改
名及相关信息。 作品、模仿作品
版本项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录中 不同版本作品、
说明版本的变化。 轻微修改作品
附加款目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 在原作品书目记录中记 不同版本作品、
录中记载原作品。 载衍生作品。 改编作品
附加款目 在衍生作品书目记载体改变的作品
录中,以名称/
题名形式说明。
题名在衍生作品书目记录中以此表示原作品。模仿作品
3.3 描述关系作品
当描述作品与原作品一起出版或以原作品为主时,则在描述作品书目记录中以原作品为主要款目,将描述者著录在附注项或作附加款目;若两者分开出版,或描述作品较为显著,则在描述作品的书目记录中以描述作品作主要款目,在附注项、附加款目或主题款目说明原作品,并进行连接。
3.4 附属关系作品
附属关系作品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作品与附件的内容和责任方式完全等同,按前述的等同关系作品处理;若两者之间互为补充、说明和指引关系,应在书目记录中的载体形态项(300$e)著录附件,或在附注项说明。
3.5 整体/部分关系作品
采用分析著录法,如目次分析法、丛编分析法等。
3.6 连续关系作品
通过连接款目反映作品出版过程中的继承、替代、吸收、合并等关系,在MARC21中使用780(先前款目)和785(后续款目)字段。
3.7 共有特性关系作品
可通过规范控制对相同著者、题名,主题的非相关作品进行区分和归并。
3.8 超级链接关系
通过书目记录856字段分别连接图书的目次、出版者对图书的描述和作者信息等,进一步强化书目记录,扩充书目关系。
4 FRBR书目关系的发展
4.1 FRBR的新思路、新方法
首先,FRBR以书目记录的功能为起点分析书目关系,而不是仅从目录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FRBR采用实体—关系模型分析书目记录,即分析是建立在一个结构化模型的基础之上,不像从前书目关系的研究完全建立在关系的描述性分析之上;再次,FRBR拓宽了书目关系的研究范围,首次对书目记录中的三组实体进行细致分析,这些实体是书目数据用户关注的重要对象;最后,FRBR书目关系完全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
4.2 FRBR书目关系分析
4.2.1 高层实体关系 第1组实体指特有的智慧或艺术创作,在书目记录中被描述为作品(work)、内容表达(expression)、载体表现(manifestation)和单件(item)。作品须通过内容表达来实现,内容表达须通过载体表现在形式上具体化,单件是载体表现的个别范例,它们之间隐含着被表达、被实现和被物化的关系。
图1 第1组实体关系
4.2.2 责任关系 第2组实体指个人和团体,是知识和艺术内容的责任者,与第1组实体之间存在一种责任关系,如责任者同“作品”之间是创作与被创作关系,同“内容表达”之间是表现与被表现关系;制作商同“载体表现”之间是制作与被制作关系;藏书单位与“单件”之间是拥有与被拥有关系。
4.2.3 主题关系 第3组实体与第1组实体之间为主题关系,即一个作品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概念、物体、事件和/或地点作为自己的主题。反之,一个概念、物体、事件和/或地点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作品的主题,这种关系使图书馆目录的知识组织功能进一步加强。
4.2.4 其他关系 第1组实体之间还包括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继承、增补、改编、重置、模仿关系,内容表达与内容表达之间的缩略、修订、翻译、改编等关系,内容表达与作品之间的继承、增补、提要、改写、重置、模仿等关系,载体表现与载体表现之间的复制、交替关系,载体表现与单件之间的复制关系以及单件与单件之间的重置和复制关系。
4.2.5 内容关系 在FRBR模型中,内容关系同以上各种关系同时存在于实体的各个层次。其中完全等同于原始作品的有重印本、摹真本、复制品、复本、缩微复制品。原作品的衍生作品不作为新作品对待,通常视为同一作品的不同内容表达,包括:对原“作品”内容的修订、更新;对现有内容的增补、节略;不同语言的译本;不同版本的合并;音乐作品的伴奏或附加部分及音乐改编、电影配音等。相反,对原作品内容做了较大改动,成为一种新的智力创作,则按新作品对待,包括:对原作品的改写(如改写为儿童读物);文学、艺术体裁的改变及文摘、提要。新旧作品的分水岭最终依据编目规则界定,见图2。
图2 书目家族的内容关系
5 未来信息资源编目中书目关系的表达
我们是否为在编文献提供了充分的描述信息?我们是否建立了足够的相关文献的书目关系?我们是否为电子资源提供了相应的链接?今天目录的发展已远远超出编目规则的控制,商业型或自行开发的自动化系统都按照各自的需求发展着,从而导致联机公共目录及其显示有诸多不同,即使它们都遵循Z39.50标准。而合作编目、联机目录及因特网的发展,又使得书目关系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因为当各图书馆馆藏量增加后,更需要对不同版本、相关版本及修订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分,寻找到作品间连接的最佳模式,进而提高目录各项功能的效率。
5.1 重视编目规则背后的原则
随着编目工作的发展,人们普遍意识到探求编目条例理论性和原则性的必要,感到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指导编目实践的总体理论原则和在基本原则指导下的简明规则。1953年,柳别斯基在其重要报告《编目规则和原则》中指出,过去编目工作“只注重著录规则,却忽视了规则以上的原则”。他强调,如果没有原则,各种规则的制定必定是任意的,有时可能是相互矛盾和重复的,编目员对编目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今天,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编目规则的修订可以说是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图书馆界仍将面对的任务,人们更应注重编目规则背后原则的解释。
5.2 确立目录中书目关系建立的原则
书目关系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是描述性编目过程多个方面的集成,对目录的结构和设计十分重要。因此,目录中书目关系的建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5.2.1 可识别性原则 书目记录应该能够识别目录中编目实体和其他实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不受其他实体控制的独立关系和依赖于其他实体的附属关系,且这种可识别关系是双向的。
5.2.2 方便连接的原则 书目记录应提供足够的信息,识别关系和方便的连接,且其连接是双向的。充分、足够并不意味着复杂、面面俱到,而是适可而止,相关也需要适时把握。关注文献被最广泛利用的可能性,在适当的情况下作一些分析著录,但如果以现有检索点读者已经可以清楚地找到所需文献,就不要滥用分析。
5.2.3 多层描述原则 编目规则应提供一个实体不同层次的独立描述,包括抽象的作品、载体表现和特定单册,这些层属间的描述应彼此连接。
5.2.4 一致性原则 书目关系的识别和连接应本着一致性原则,打破文献载体的界限,即不同文献类型的处理采用相同的方式,包括应用中的一致陛和使用统一题名。
以上原则为编目理论和实践中书目关系的处理提供了一个逻辑指向,所有资料类型的处理采用相同方式,其应用将推进记录的重构和目录的设计,使书目数据的国际交换畅通,有助于特定关系识别和直接连接的书目系统的设计。
5.3 编目技术是揭示书目关系的纽带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录的两个职能的实现有时是矛盾的,如“特定检索”要求著录时完全照录题名页,“聚合检索”则要具备“统一”(uniformity)的特性,即同一著者的统一标目、同一作品的统一题名和同一主题的统一标题词。编目技术正好提供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如MARC格式、特定的著录格式、著录内容、著录顺序、规范标目及标目形式的选取原则、参照系统等。英美编目传统下的连接方法主要包括:主要款目、统一题名、附加款目、多层著录、版本说明、丛编说明、附件的载体形态描述、附注、参照和超级链接。为确保书目关系表达与显示的一致性,应适时地对编目条例进行修订,更清晰地定义书目关系类型以及提供书目关系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5.4 进行书目家族的相关研究.
虽然用户可以通过连接功能查询本地和远程的图书馆目录,但当面对数以千计的检索结果集时,从中选取所要的版本却不是件易事。书目家族的建立与目录的目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将已有的书目家族关系的研究应用到联机目录中以供查询,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此外,还要对作品关系、译著与原著之间的关系、多载体版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其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目录的汇集、区分和导航功能。
5.5 利用规范控制建立书目关系
规范控制的核心是书目控制,其目标是实现目录系统中的精确查找和同类实体的汇集,达到准确查找目录中某一特定文献、查找同一著作的所有版本、查全特定责任者的全部著作、查全特定主题的全部资源等目的。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建立规范形式的名称、主题和题名来实现,通过单纯参照、参见参照或连接款目的形式连接。名称可汇集相同责任者的不同作品,题名可汇集相同文献的不同题名、相同文献的不同语言版本、相同文献的不同载体版本、相同文献的不同印次等。规范控制的应用,实际是在目录中构建了书目实体之间隐含的书目关系,即通过名称、题名和主题汇集、区分作品并在作品间建立导航。
5.6 通过OPAC揭示书目关系
书目记录的建立最终是为了指引读者检索,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未来OPAC的设计必将体现多元显示,指明书目之间的内容关系和相关特性,显示相关附注或导航信息。通过OPAC揭示书目关系,其条件是书目记录必须符合FRBR的层次结构,并在不同层次间建立连接关系,即建立以作品为核心层、以内容表达为作品的实现层、以载体表现为内容表达具体化的物理载体层、以单件为获取资源的馆藏层的分层记录。通过FRBR实体、属性和关系,关联的书目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每个节点都成为用户查询的检索点。
最后,笔者想引用卡特在《字典式目录》中的一段话语来结束书目关系的探讨:“编目是一门技艺而非科学,任何规则都无法替代编目员的经验和优秀的判断。相反,应将成熟的经验总结为编目规则”。可以说,今后在改进目录中书目关系表达与贯彻用户至上的思想时,经验和判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收稿日期:2006-02-21 修回日期:2006-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