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8
摘要: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是我省开展山洪灾害预防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本文从监测站点分布、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以及监测信息管理三个方面研究了该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并从保障山洪灾害监测系统得到有效运行角度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预警体系
1、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地缘辽阔、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居多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山洪灾害是较为多发的一类,具有山洪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破坏性大、难防治等特点。山洪灾害不仅给基础设施带来毁灭性破坏,而且对当地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制约了山丘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山洪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10-2012年全国实施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近年来水利部相继组织编制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7~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山洪灾害的治理。我省建设的、并且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陕西省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正是为了更高效、更全面、更及时的监测山洪灾害,为防范山洪灾害提供强有力支持。山洪灾害防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构建预警系统,即包含监测、预警、响应三部分的完整应对体系,其中监测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前提。本文正是主要分析陕西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中建设完成的自动监测站为基础的自动监测系统。
2、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
2.1 监测站点分布
陕西省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目前共1774处,其中自动水位雨量一体站737处,自动雨量站1037处。从地域来看,陕北465处(其中榆林市218处,延安市247处),关中678处(其中西安市91处,铜川市71处,宝鸡市196处,咸阳市138处,渭南市182处),陕南631处(其中汉中245处,安康256处,商洛130处),基本已涵盖所有易发山洪的危险区及主要河流上下游。
2.2 信息采集及传输
自动站通过雷达水位计和雨量桶,将河道水位、降雨量、时间等数据储存在远程终端单元(RTU)中,并通过电信网络、卫星等无线方式传输给所在县区的防汛主体和市水情信息中心,再由各市县传输到省级防汛部门,由省水情信息中心传输给国家主管部门。信息传输主要采用电信或移动无线网络,在没有信号的地方使用卫星信道传输。
2.3 监测站信息管理
系统内所有监测站的数据非常详实具体、便于汇总统计,该系统报告的数据指标包括:所在河流、水系、流域,今日雨量,水位,电压,温度,最新汇报时间,运行状态等。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小时雨量、水位超限、水位涨幅、汛限水位、温度上限、电压下限等对监测站进行报警设置,预警平台接收到监测站的数据后根据设置的阈值判断是否产生预警,并对外发布预警信息。同时该系统支持数据共享,可以与气象、国土等部门的各类信息实现共享,实现各地因地制宜共享数据。
3、监测系统有效运行措施
3.1 依托各级响应预案
由于山洪灾害发生时,从降雨到发生灾害的时间非常短,伴随灾害同时可能会发生断电、断路、信号中断,同时山洪灾害防御涉及到的单位部门人员较多,因此为了展开紧急有效的灾害救援工作,制定了区、乡(镇)、村、组、户的山洪灾害各级响应预案。内容包括成立各个级别的山洪灾害防御救灾指挥部,将各单位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分级层层落实任务,确保防灾信息上下传达通畅,实现从监测、预警到避灾救灾等方案能够有效落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案内容还包括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及涉及范围,制定出山洪灾害的风险图、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制定对应人员的转移方案,因地制宜并迅速有效落实好安全转移各项措施等。作为整个预警体系的信息基础,监测系统要发挥“眼睛”和“耳朵”的作用,在山洪灾害来临时及时预警,保证后续一系列行动及时有效,顺利执行。
3.2 全方位实施实战演练
对于重点洪灾防范区,应定期组织避灾实战演练活动,为了使得从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到防治区内的普通民众能够熟悉预警信号、避灾撤离路线、临时安置点位置等,最终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调、通道畅通、处置及时、应对有序的防洪预警体系,有效的增强指挥人员的应急行动能力、提高普通群众的洪灾防范意识。
3.3 保障后期运行管理机制有效
山洪预警防御体系建成后,管理人员和普通群众可能由于该体系在日常中未被使用从而逐步思想容易麻痹大意而疏于管理维护。同时由于该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中的监测站数量多且分布广泛,有不少站点处于无人区,交通不便,在汛期雷电的电磁干扰也造成数据不稳定,看护维修困难。鉴于以上情况,应继续深化基层水利管理改革,建立基层防汛服务队,同时配备相应水文专家或技术人员,建立可行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重视仪器设备的包养维护,给予科学合理的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不断注重完善预警管理体系,建立完整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确保在洪灾发生时系统可以稳定发挥预期的减灾效应。
3.4 继续强化防洪工程、水文站网建设
为了可以有效实现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做好各项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同时,需要大力强化工程方面措施。对需要修建水库的河流上加快建设调节水资源的控制性水库,对已存在的水库进行定期的加固除险和清理淤积,保持对较大洪水的调节能力。在水源的上游的水源涵养地加大水土流失治理,从源头上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
尽管目前由于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水文站网得到了进一步加密,但是仍存在部分河流上未设立雨量站、水位站和水文站,开展洪水预报预警和实时水文监测较难。尤其是200km2流域面积下的河流在极端天气下,降雨后的产流和汇流都比较快,造成涨落较大的山洪,虽然灾害面积较小,但是其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破坏力强,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以后的水文规划中还需要做好该类型河流的水文网规划工作,做到进一步加密网站,做好水文监测、保障当地发展建设。
3.5 做好防灾培训宣传工作
要加强各级防汛指挥中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全面掌握预警预案内容及操作流程,熟悉操作相关设备、定期维护防灾系统,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防灾区的群众既是洪灾防治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开展洪灾防治的主力军。应定期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途径和方式,将山洪灾害的防御常识普及到家家户户做到家喻户晓,强化灾情发生时科学的躲灾、避灾意识,提高群众的主动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4、结语
我省建立的陕西省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具有针对性强、覆盖范围广、反应及时以及操作便捷的特点,区别于传统的工作模式,极大的提升了防汛减灾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水利信息的发展,为山洪灾害预警体系打好了坚实的信息预报基础,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山洪灾害对各地区群众造成人员方面的伤亡和财产方面的损失,有助于更大范围内的进行系统联合调度和系统联合指挥,在山洪灾害发生的最早最快时间内为进行抗洪抢险等一系列应急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也进一步支持群测群防体制的完善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周敏, 戈禹. 江苏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的思考[J]. 江苏水利, 2016(3):17-19.
[2] 管珉,陈兴旺.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J]暴雨灾害,2007,26(4);33-34.
论文作者:祁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山洪论文; 灾害论文; 监测系统论文; 监测站论文; 陕西省论文; 水文论文; 水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