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问题研究——以阜阳市为例论文_杨楠楠

皖北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问题研究——以阜阳市为例论文_杨楠楠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 安徽阜阳 236600

摘要:农耕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皖北阜阳的农耕旅游资源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对策与建议,寻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新机遇,为旅游消费实现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阜阳;农耕文化;乡村旅游

我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耕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乡土资源、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和灵魂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安徽省阜阳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可着力打造具有农耕文化韵味的乡村旅游经济和发展模式,对传承地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农耕文化内涵及其旅游价值

农耕文化是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的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于一体的风俗文化,种类和形式多样,包括民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戏剧等,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部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一)农耕文化的主要内涵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其主要内涵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时”即时间,严格按照农业生产周期以及自然规律来进行;“则”即规范、准则与秩序,农耕文化蕴藏“以和为贵、以礼为重、以农为本、以德为荣”的文化品格;“宜”即适合、适宜,农耕文化的取宜性主要体现在“地”上,因地、因时、因物制宜;农业是自然环境、农业生物与人组成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动态观、整体观以及联系观,这些观念均深入农业生产各个方面。

(二)农耕文化对乡村旅游的价值

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深度挖掘区域的农耕文化,能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注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唤醒人们重视生态环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位,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有利于农民多渠道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区域经济,更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二、阜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阜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概括

皖北指安徽境内淮河以北地区,包括阜阳、宿州、淮北、亳州、蚌埠、淮南等6个省辖市。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深厚。阜阳市在皖北地区西北部,2017年总人口1038万,农村户籍人口875.2万,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四线城市。从2015年开始,阜阳市陆续建设一大批特色乡镇,乡村旅游进入大发展时期。2016年阜阳市有40个村庄被评为“森林村庄”,为乡村旅游全域化和乡村建设城镇化打下了基础。此外,阜阳市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6月,阜阳市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星级农家乐5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51个。

(二)阜阳市乡村旅游的农耕文化挖掘中问题分析

尽管阜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资源,但是在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中并没有对优势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规划,对优势农耕文化资源开发也较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旅游缺乏文化品位

阜阳市的乡村旅游是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乐式乡村旅游,观赏式为主,观光和游览时间较短,经营者们更重视乡村旅游的娱乐和休闲的短期利益,因此当前的农耕文化挖掘多停留在农耕物质文化上,并未真正挖掘深层次的农耕非物质文化资源。

2、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落后,宣传营销意识淡薄

阜阳各地乡村旅游的主要经营形式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较小,对本地区优势农耕文化的挖掘能力较弱。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家乐和民俗表演为主,产品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层次的开发。此外,乡村旅游经营户缺乏利用网络开展宣传的意识,偶尔有人在网络上发布旅游信息信息更新的速度也比较慢,宣传效果并不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耕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阜阳市尚属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有限,在农耕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到位,难以满足游客对于公共设施与卫生状态的需求。乡村旅游产业经营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管理与旅游知识,大多没经过系统的培训便上岗,还有部分乡音较重,不便与游客交流。

三、促进阜阳市乡村旅游的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对策建议

(一)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涵,搭建多种乡村旅游平台

阜阳市是农业大市,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好水、好地、好故事”为其提供了乡村旅游的绝佳场所。基于此,我们更要积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既包括表象的物质文化,也包括潜藏的非物质文化,使得农耕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在乡村旅游中,应突出本地的农耕文化特色,体现农耕文化精髓,如通过果树满挂、柴鸡散养、蔬菜满园、茅草庵、篱笆墙、挖红薯、放羊牧牛、灯会、节庆等农家生活的方式满足旅游者休闲的需要;还可搭建“无景点”式的乡村旅游平台,通过湖泊垂钓、水上乐园、农耕文化博物馆等休闲设施,让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亲身体验农业劳动带来的快乐,也避免了旅游者走马观花式旅游;还要修建农耕文化展览室,恢复舂米具、水磨、水车等一些旧的农用机械,并介绍其发展历史及使用方法,让游客参加农耕生活,体验农耕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农耕内涵,使游客有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二)加强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

习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农耕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全面掌握阜阳市现存农耕文化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各级政府制定各种保护农耕文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方面,需要通过电视、电脑、微博、微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农耕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另一方面,传统的展示方法不能丢,可借助展览将农耕文化展现于旅游者面前,使得人们对农耕文化具有更深的认知,也可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

(三)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阜阳地区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之一,就是配套设施需要在开发的同时配备齐全,提高交通的便捷度,减少旅游者花在路上的时间;餐饮店的数量可适当增加,以农家土菜为主,兼有多种类型的快餐,减轻高峰期用餐难度;住宿方面,则需要开放民居或者建设一些特色的小旅馆,既能接纳更多远途游客,也可以通过民宿使游客更深层次感受皖北的农耕文化。

由于阜阳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在整体规划、对外宣传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型人才不足。当地政府可以通过高素质人才引进计划,吸收省内外旅游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入驻阜阳,为当地的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专业指导。同时,对于旅游产业及配套设施的服务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训练出懂礼仪、懂旅游、服务水平高的高素质服务人员,能够为旅游及时解决出行路线选择、当地人文风情介绍、特色餐饮推介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提升阜阳农耕文化旅游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力浩荣,发掘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途径[J].甘肃农业,2018,6:17—19.

[2]刘影,黄琪.“互联网”背景下开发皖北农耕文化旅游的新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2(31):75—78.

[3]黄文娟,湖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湘西地区旅游景点为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5.

[4]黄文娟,湖南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湘西地区旅游景点为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5.

项目基金

阜阳市全市党校系统2018年度课题《皖北地区乡土旅游中农耕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以阜阳市为例》(FYDXKT201845)阶段性研究结果。

作者简介

杨楠楠,女,安徽阜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地域文化。

论文作者:杨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皖北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问题研究——以阜阳市为例论文_杨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