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及其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及其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及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主义论文,中国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与列宁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列宁主义对20世纪人类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革命更是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科学地看待和评价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好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极为巨大,孙中山说:“以俄为师”,毛泽东说:“走俄国人的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位历史巨人所表示的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和敬仰就是最好的明证。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列宁主义在革命性质、道路以及策略上,给了中国革命家深刻的启示,使他们一旦接受了列宁主义,便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致力于列宁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并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使之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还直接体现和反映在列宁主义具体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威力,指导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1.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向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指出了革命的前途

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经济在新的科学技术推动下突飞猛进,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空前加剧。这样势必引起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而这种战争削弱着帝国主义的力量,造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因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提供了时机。

列宁的这一理论,很快就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了检验。实践证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丰富和发展。然而,这一理论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向中国这样一个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的无产者和先进分子指出了革命的前途,使他们能够充满革命的信心去发挥主动性,向旧世界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从理论上为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树立了榜样,那就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只有用这一方法来观察社会,并使之与本国的实践相结合,和时代特点相吻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认识工具的力量。

2.创造性地建立了俄国共产党,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党建学说,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直接学到从建党到发动和组织群众再到夺取政权的一整套革命经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建和领导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必须由无产阶级队伍中最有觉悟、最积极、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有一个正确的纲领作为全党团结战斗的旗帜;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有统一的章程、统一的纪律、统一的领导机关,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有效地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夺取革命胜利。

列宁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原则为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封建军事专制残余浓厚的俄国建立有高度组织纪律性,有强大革命战斗力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20年代初,中国工人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不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也不长,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对建党学说还知之甚少。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还分辨不清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封建社会主义等流派之间的界限,如果在这种状况下创建共产党,必然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摸索,甚至可能走弯路。当时的共产主义者由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因而没有受到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影响,一开始就以列宁的建党思想为指导,以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从而少走了许多弯路。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1357页,人民出版社,1991。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列宁的建党原则,以列宁的建党理论为指导,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

3.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直接指导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形成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重大问题。列宁认为,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中,首要的问题是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在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者还必须把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严格区分开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政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应当支持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并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列宁还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强调,如果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同农民运动发生一定的关系,不在实际上支援农民运动,就能在这些落后国家里实行共产主义的策略和共产主义的政策,那就是空想”(注:《列宁选集》,第4卷,334页,人民出版社,1972。)。所以共产党人必须援助反封建的农民运动,和农民运动结成联盟,领导农民运动。列宁还强调,必须实现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联合,坚决实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20年代初期帮助中国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是共产国际在东方的战略决策,共产国际的这一战略决策,来源于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不但是共产国际制定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战略和策略、支持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积极倡导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有关国共合作的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依据,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纲领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列宁的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运用,又是在帝国主义时代新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它对20世纪的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起到了预测和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进程更是具有直接指导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策略原则、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中国条件下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既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契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科学、正确的革命理论,从而使中国革命能够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战斗能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过程中不断从理论上去总结战斗经验,确保了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

4.苏联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直接鼓舞着中国人民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虽然在列宁的有生之年未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他领导的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实践,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为争取建成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社会主义是包括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在内的,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世界性历史进程。作为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期以来它吸引了无数先进志士为之向往和奋斗。但在十月革命以前,它还没有成为一种现实的制度和现实的社会形态。正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个领导了建设新社会的实践,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政权,建立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以建设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新的社会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列宁领导的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使中国革命有了目标和榜样。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经过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最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选择了走俄国人道路的结果,也是伟大十月革命的继续。

(二)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列宁主义这一产生于苏联的种子何以一经传入中国就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从而影响了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1.中国革命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列宁主义自身的时代特点是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反抗阶级压迫,进行了长期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都以西方为榜样,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的技术,到思想改良的引进,渴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在很长时期里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社会理论,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危机,又不能不使他们迷茫和反思。在所有努力都失败的情况下,中国的先进分子不得不重新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就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正如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1515页,人民出版社,1991。)这从根本上说明中国革命迫切需要马列主义的指导。

现实的需要是一回事,而需要的理论本身是否具备指导现实的功能则又是一回事,这就要求理论本身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紧紧地贴近时代,它的时代特点之一,就是对直接提上日程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实践提出的迫切问题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对无产阶级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一系列新的课题,例如,关于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矛盾和历史地位问题;关于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问题;关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等。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不仅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要运用这一基本原理科学地回答这一时代的新问题。对此,列宁立足于俄国社会和革命的实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同俄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回答了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因此,列宁主义对于正在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改造中国的方法的先进分子就特别亲切,他们从中可以学到马克思主义所未曾提出的新问题和新经验,也可以从列宁的阐述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列宁主义的另一个时代特点,就是针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发动的进攻给予有力的还击。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泛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日益严重地渗入各国共产党的肌体。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对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作了全面分析,并对其在政治、经济、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作了全面的批驳。列宁着力批判伯恩斯坦、考茨基用折衷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用新康德主义冒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用庸俗的进化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用历史唯心主义篡改历史唯物主义。列宁正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因此,学习列宁的思想,可以直接掌握鉴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扫除干扰,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潮的抵抗能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开始就表现出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的倾向,一开始就较少受到修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这是同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列宁主义思想分不开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列宁著作中,其内容大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分析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和新经验,反对修正主义及其哲学思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的原因所在。

2.中俄两国国情的相似性使列宁主义在中国有了生长的现实基础

列宁主义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中介,并对中国革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除去中国革命本身内在的需求和列宁主义的时代特点外,最根本的原因也还在于俄国社会历史、文化、经济与中国的相似和接近。

首先,俄国的历史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俄国和中国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两国的近代史也是惊人相似的。一是俄国和中国都因落后而受到西方国家的欺辱,都是在挨打的痛苦中领略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力量,从而开始寻求出路向西方学习,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历史。二是两国的资产阶级都未得到充分发展,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村资本主义的影响尚未对旧秩序构成威胁。资产阶级无力完成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为它们找不到可以依靠的社会力量,提不出具有现实性的斗争目标。

其次,20世纪上半叶,中国形成了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类似的国内形势,中俄两国当时都处于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工人、农民与资本家、地主的矛盾日益激化,在俄国还有封建沙皇的专制统治与人民群众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有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在中国,众多的帝国主义强盗为瓜分中国而争斗不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封建地主压迫的斗争日益激烈,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所有这一切,为人民革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三,中俄两国的文化特征也有某些共同之处。文化是社会行为的积淀。由于中俄两国都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都是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因而在两国的文化特征中都反映出缺乏理性精神,重集体主义,注重人自身的内在修养、精神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面,而这种文化特征正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俄封建专制制度的共同反映。

另外,经济上俄国是一个不发达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而中国是一个更落后的封建帝国。中俄两国在历史、社会状况、经济与文化特点等方面的相似,构成了两国现代历史发生共振的深厚有力的基础。列宁主义正是适应俄国的这种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与落后俄国的现实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正因为这样,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运用中产生出巨大的威力。

(三)

迄今为止,列宁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一起,已经走过了90多个春秋。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审视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影响的时候,需要一个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既要肯定它的巨大贡献,也要看到由于错误地或教条化地运用列宁主义所带来的损失。

对待列宁主义我们应该采取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态度,始终与本国、本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切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把列宁主义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孤立和割裂开来,当成一成不变、随处适用的圣经。因此,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要求我们不能以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去苛求当时的列宁,更不能以某些局限性去否定列宁的基本贡献。

列宁主义主要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它立足于俄国,扎根于俄国的土壤,因此,列宁主义的一些具体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民族的和历史的特点。诚然,列宁在俄国的特殊环境或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作的某些论述,随着实践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会显得过时或有局限性。但是,总的来看,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策略和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正确的和科学的,它不但对落后国家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必然对整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发生深刻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在列宁逝世后,由于斯大林把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以致于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给中国革命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这和列宁主义本身无关,我们必须严格区分列宁主义与“被教条化了的列宁主义”,不能以此来否定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否定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同时,我们也不能在实际运用中,无视时代特点,把片面强调和夸大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而导致的失误一并归结为列宁主义。例如,对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和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构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史的内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2页,人民出版社,1995。)。列宁更加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作用。所以,中国革命像俄国革命一样,也始终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突出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作用,主张武装夺取政权,然后由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等等。这些虽然都是列宁在俄国革命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列宁主义的特点之一。但是阶级斗争的意义,后来被毛泽东发展到了极端,他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个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中学来的,而马克思作了结论。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注:1949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这就得出了只有靠阶级斗争才能干社会主义的错误结论。毛泽东在晚年更是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完全反映不出生产力发展对阶级斗争的决定作用。因此,不能把这种对阶级斗争的片面夸大和泛化当成是列宁主义造成的。

20世纪的世界历史已经证明,列宁主义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列宁主义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历史走到今天,尽管世界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变化,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变化,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没有变化。所以,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没有过时,对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坚信,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理论必将会对下个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更为积极和深远的重大影响。

标签:;  ;  ;  ;  ;  ;  ;  ;  ;  ;  ;  ;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及其分析_帝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