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论文_韩倩

浅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论文_韩倩

徐州华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建筑学本身是一种美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时建筑又是凝固的音乐,而对于建筑本身最大的难点便是对其空间的理解与应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人们对建筑的风格以及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自身居住需求,还要赋予建筑更强大的功能性与美观性。并且要满足现代人们对建筑的需求,需要全面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质量,在充分巧妙的应用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基础上,促使建筑焕发新的生机。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可拓思维创新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空间;元素;建筑设计

1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1.1点元素

点元素是所有建筑空间构成元素中最为基本的元素,设计者在进行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点元素,充分发挥其点缀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连缀性组合进行适当利用,使其成为更为复杂的结构形态,从而满足空间设计的很多需求。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将具体的某一个点作为凸显的主体,在这种设计方式之下,当进入到这一建筑空间之中,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个点,充分发挥点元素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还以将两个单独的元素进行有效拼接,将点元素变成曲线或者直线,使其能够达到有效的设计效果。

1.2线元素

线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线性元素进行合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入住者感官系统的舒适度与流畅性,性质不同的线性设计给人们带来的感官体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线性元素进行使用时,需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设计。一方面,点元素是线性元素的基础,基于差异化的组合形式,能够在空间设计当中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发挥其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合理利用线性元素,能够对空间的实用性与整体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

1.3面元素

不同于点元素与线元素,面元素已经脱离了单一性的特征,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它能够对点元素与线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设计美感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设计者在对面元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几何面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规则平面的设计或者曲面设计,以此来对面元素进行更好地展现,提升其应用价值。

1.4体元素

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难以脱离平面上的设计而进入到空间设计的领域,但体元素正是基于空间设计之上的。设计者通过对体元素进行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空间的美感。从本质上看,体元素正是点、线、面元素的有机结合,设计者在把握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依据设计要求与设计目的,对各个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搭配设计,提升设计效果。因此,设计者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需要以全面的角度将各个要素结合起来,把握体元素的质感量,并有效融入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对空间的体积感与棱角感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提升。

1.5光影元素

不同于点、线、面、体元素,光影元素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它虽然不能进行独立设计,但通过搭配空间之内的其他结构进行合理安排,能够有效提升空间的视觉效果与使用效果。设计者在对影元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影形成的角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合理的规划,从而提升空间内的明亮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光影的色彩变化进行使用,促进建筑空间内层次感的增加,进一步提升建筑空间设计的美观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菱形思维模式

菱形思维模式的主要方式是先分散、后收敛,也就是对分散与收敛的有效整合,更多是强调一种循环和多级性。目前,这个模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首先,分散。思维的分散是一个根据原来的思维中心进行拓展再扩展的过程,通过各种思维的发散实现设计创新思维的扩散,找到很多设计的点,进行整合。其次,收敛。菱形思维的收敛过程是对发散思维的一个整合与调节的过程。根据相容性、优劣性、真假性以及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判断与分析,最后将分析筛选后的资源进行整合,进入创新设计的第二个步骤。这就是菱形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上的主要应用过程。总体上是对资源的一次整合利用,是具有一定思维步骤的整合,菱形思维能够将一些设计创新中的不足和虚假的条件进行筛选排除,打开设计思路,促进建筑设计的不断优化和创新。

2.2逆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模式,就是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用反方向的思维进行创新探索,与人们正常看待事物的方向是不同的,也正是因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往往能够找到一些独特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然后进行创新设计。但是,要利用逆向思维模式进行建筑设计,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正确使用逆向思维的逻辑,打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否则只会陷入一个思维混乱的怪圈。现阶段,逆向思维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较多,但是更多的是利用逆向思维进行思维的扩展与思考,并将逆向思维的结果与传统思维进行对比参考,而不是直接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建筑设计。可拓思维模式在逆向思维模式上应用相对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对此在可拓思维模式中逆向思维形式有着要的作用。

2.3共轭思维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可拓性思维非常重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转换,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事物虚实和硬软件方面的控制,而共轭思维主要重视事物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事物分析中对于事物个性化可拓性的理解与创新。共轭思维是一种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模式,与可拓性思维是比较相似的模式,这2种模式之间的学习与转换能够详细地分析出事物内部的构造建设,然后清晰地找到设计发展的目标。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中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是可拓性思维的一个薄弱点,建筑设计中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需要利用共轭思维来进行解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遇见了一些麻烦与困难,可以利用传导思维进行思考与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利用这种思维模式进行整个建筑设计的规划与设计。例如,利用共轭思维的模式进行一个大型体育馆的设计时,因为体育馆设计需要保证体育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要具有和谐性,同时,要有体育馆的特色,因此,设计时,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人员在利用共轭思维进行设计时,通过思维的梳理,根据体育馆建筑所处具体环境进行设计,将体育馆的大部分管区都设计在地下,反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3 结语

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点元素、线元素、面元素、体元素与光影元素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对诸多影响环节和因素的充分控制。相关人员应当从建筑设计的客观和实际要求出发。研究开发最实用的建筑空间构件应用方案。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设计者应当充分掌握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统筹各个元素的应用价值,合理规划与安排,切实提升建筑空间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徐亮.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8(15).

[2]闻伟国,王永.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5).

[3]李亚宁,王文龙.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5(S2).

[4]叶云.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研究[J].江西建材,2017(11):7,5.

论文作者:韩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浅析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论文_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