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贤
长沙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地塞米松10mg与地佐辛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手术的3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160例)与对照组(n=16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采用0.375%罗哌卡因+0.05mg/kg地佐辛复合麻醉,研究组160例患者则采用0.375%罗哌卡因+0.05mg/kg地佐辛+10mg地塞米松复合麻醉。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地塞米松10mg与地佐辛复合麻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地塞米松;地佐辛;应用价值
上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常出现阻滞不全情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因此,如何寻求科学合理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手术的1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0.375%罗哌卡因+0.05mg/kg地佐辛+10mg地塞米松复合麻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接诊的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手术的3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上肢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均需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③ASA分级[2]为Ⅰ~Ⅱ级;④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吸毒史、镇痛药物使用史者;②具有神经元性疾病、高血压病者;③具有相关麻醉禁忌症者。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32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160例)与对照组(n=1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的72例;平均年龄(45.86±10.89)岁;平均体重(63.81±10.37)kg;平均手术时间(49.23±18.49)min。研究组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的69例;平均年龄(46.21±12.04)岁;平均体重(64.12±11.86)kg;平均手术时间(48.76±17.77)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0.1g苯巴比妥钠、0.54mg阿托品肌注,待患者入室后,帮助患者开放外肘静脉,对患者的BP、ECG、SpO2等指标进行监测。使患者体位取去枕仰卧位,给予薄枕垫于患者肩下,保持双臂下垂于体侧,头偏向对侧45°~60°,对前、中斜角肌间隙进行定位,于飞利浦ie elit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引导下开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160例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0.05mg/kg地佐辛注射,药液为20ml;研究组160例患者则给予0.375%罗哌卡因+0.05mg/kg地佐辛+10mg地塞米松注射,药液为20ml。15分钟后对两组患者的组织效果进行检测,若疼痛剧烈无法进行手术,则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0.1~0.2mg/kg舒芬太尼静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其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是指用药完毕至疼痛减弱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阻滞起效至感觉恢复间的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为痛觉全部消失至首次自觉伤口疼痛间的时间,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3~4]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分别采用x2比较法与t检验法对本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比
经表1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感觉阻滞起效时间(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h)镇痛持续时间(h)
研究组1604.92±1.82 5.79±1.63 6.63±1.57
对照组1604.53±1.49 6.83±1.827.82±1.86
t2.09735.38436.1842
P0.0368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对比
经表2可见,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术后12h 术后24h
研究组1604.92±1.984.26±1.28
对照组1603.63±2.022.88±1.16
t5.768810.1051
P0.00000.0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交通业、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上肢骨折的发生率亦在逐年增加。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的常用麻醉方案,但临床经验表明,患者术中常出现神经阻滞不全等不良情况,尤其是对尺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据分析主要和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走形及注射点等因素有关,因此本组中我们使用超声阴道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以有效排除因定位变异或不准引发的阻滞不全情况。
相关研究表明,机体外周神经中也具有阿片受体,经肌注注入少量阿片类药物后,药物能够通过活化中枢神经系统外的阿片受体而产生镇痛作用[5]。地佐辛属于混合型阿片类药物,其镇痛效果和吗啡比较接近,研究表明[6],在局麻药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延长阻滞时间。而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其具有良好的亲脂力,其复合罗哌卡因使用能够降低罗哌卡因的合成代谢,延长其存留时间,并与其麻醉效应发挥协同效果,从而有效延长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地塞米松10mg与地佐辛复合麻醉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斌,张晓庆,孙佩莉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122-123.
[2]董金春,王胜斌,居霞等.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局麻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4):395-396.
[3]胡斌,赵玉仙,苏惠斌等.曲马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时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6):583-584.
[4]张楠.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50):98-99.
[5]胡凯,王圣文.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血管吻合术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3,48(9):816-817.
[6]杨仁君.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对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100.
[7]严明,沈跃华,周薇等.地塞米松联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14,9(8):1221-1225.
论文作者:刘永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患者论文; 神经论文; 术后论文; 持续时间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感觉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