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卫生监督所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检验措施,对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检验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检验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9例,检验准确率为95%;对照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7例,检验准确率为8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采集因素、标本因素、人员因素等。结论:加强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断。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质量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病的不断认识,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疾病的分类越来越完善,而与之相关的实验室检验也日趋精密复杂。在多数情况下,实验室检验比患者的主诉更敏感、准确、客观,因此,实验室检验的准确、可靠在当今的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可靠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1步,是全过程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因此,对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提高检验结果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0例,采取常规措施和改进后的检验措施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13~71岁,平均年龄为(36.8±3.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为(37.9±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血常规标本进行分析,并将检验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相结合,对检验结果出现错误的因素进行分析,查出原因。对照组采取常规血常规检验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措施,具体方法为:
1.2.1血标本采集
采血前患者应保持平静,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固定时间取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时,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对于急诊患者无法规定时间进行采集,空腹标本一般指禁食8小时后进行采血,住院患者多在清晨采集,标本是在空腹和安静时采集的,所以受饮食质量以及日间生活、生理活动的影响较小。
1.2.2标本因素影响
血液中脂蛋白成分的增加常会导致血清、血浆混浊或呈奶酪状,同时血清混浊可导致许多指标出现假性升高。另外,由于脂质可以置换水,经常导致血K+、Na+的浓度在电极法测定时比火焰光度计法高。脂蛋白可以结合亲脂成分,降低与抗体的结合,从而干扰免疫检测结果[2]。而标本溶血后血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进入到血清可造成结果假性升高,同时溶血可干扰测定中的反应过程及比色,常会导致许多被测指标的浓度假性升高。另外,指导患者在检验前禁止服用药物,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1.2.3加强实验室管理
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知识,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减少由于检验人员操作熟练度不够造成的影响;做好每天的质量控制工作,每日进行常规样本测定后绘制质控图,观察是否出现偏移;加强对实验室的仪器进行定期保养,选用合适的配套试剂,不同批号试剂不可混合使用。检验结果中出现阳性或异常情况,需要和医生进行联系,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有疑问的及时探讨。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检验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9例,检验准确率为95%;对照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7例,检验准确率为8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采集因素、标本因素、人员因素等。
3讨论
血常规是医学检验中常规项目,是临床上常规检验之一,血常规检验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来反应出人体机能的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影响血常规质量的因素较多,要获得高质量的标本,临床医师应主动告诉患者如何配合好;护理人员负责规范的标本采集;运输入员要及时快速规范地运送标本;检验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规范的标本检测、必须小心地采集、保存、转运、测定及进行结果报告,才能提高血常规检验的质量[3]。本研究中,加强注重标本采集的步骤、顺序、操作及注意事项,大大的提高了血标本的质量,同时对实验室人员加强培训,对仪器进行定期保养,最大限度的排除了影响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同时加强检验人员和医生的沟通,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出检验出现错误的因素,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彩霞.临床影响血常规的因素分析与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3,12:74-75.
[2]刘保延.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55-56.
[3]李小冬.临床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4(23):214.
论文作者:苗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标本论文; 患者论文; 血常规论文; 因素论文; 准确论文; 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