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店发展的新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便利店论文,新动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喜与忧
零售轮转理论认为,古今中外,零售业界的新旧交替总是重复着同一模式,即新兴势力以价格低廉为武器而赢得大众的支持来赶走旧有势力,随着新兴势力的膨胀,费用高的大企业的价格杀伤力逐渐丧失(今日的超市就是典型),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大的空隙,更新的势力又产生了。但是,便利店的产生及其取得的辉煌业绩(参照表1)似乎无法用该理论能解释,因为它并不是以廉价为武器而兴起的,而夺走了很大一部分零售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了什么呢?至少说明它不是单纯的零售业。与其说它是物贩业,莫如说它更接近服务业。因为它不单销售商品,更重要的是它销售便利和时间,近来它还销售信息和金融产品。总之,便利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零售业态,是一种崭新的业态。
日本第一家便利店是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大陆公司合作开设的“约克7”(现为7-11)。其1号店(位于东京的深川店)是1974年开业的,巧合的是大店法的实施也是这一年。正因为大店法发挥了作用,便利店才和高速公路路边店一样得以快速增长。由于卖场面积有30坪就够,所以无论在何地都可以自由地开店。而且便利店一般采取特许加盟制,开店和运营资金是由加盟店负担,总部可以在有希望的立地场所迅速开店而不用为资金犯愁。
大店法不光在大型零售店的新规开店(新规开店是指按新颁布的相关法律设店)上,而且对既存店的休息日、营业时间等方面也做出了限制,因此,“一年365天不休息24小时营业”这一便利性就成了传统便利店的杀手锏。随着大店法的取消,便利店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加之便利店趋于饱和,甚至出现了方圆一公里内有十几家的超密集地区。另一方面,便利店总部接二连三地要求加盟店增加新业务,同时还让其对总部提供给它的新服务追加费用。面对这些,加盟店叫苦不迭,”总部只顾掠夺赚钱”的批评声日渐高涨。因此,有可能一向支撑便利店快速成长的特许加盟制本身反过来会成为便利店未来发展的阻碍。
二、强与弱
自第一家便利店的诞生至今仅30年时间,目前日本全国的店铺总数已突破41170家,年销售额高达67137亿日元,获得如此快速发展的业态在日本史无前例。以FC(fran chise垄断销售权)化为前提、以店铺和商品配备的标准化为武器的便利店是最容易分享连锁价值的业态,所以,未来各连锁公司会在“规模与店铺数”上一决雌雄。
近年来,日本便利店市场扩张的速度减慢,便利店趋于饱和的色彩更加浓厚。尽管出现了市场成熟化和店铺过剩,一些大型便利店还在发动新的开店攻势,这主要是因为同其他业态竞争的激化。特别是处于市中心地带的SM(超市)和GSM(大型综合超市)也实施夜间营业甚至24小时营业,从而瓦解了便利店独占的夜间市场;位于繁华街或火车站附近的食杂店也延长营业时间,开始廉价销售便利店最得意的经营品种——食品、副食品,这给以正常价格销售为基础的便利店造成很大威胁。为此,各便利店公司纷纷在加油站、旅馆、商务楼、地铁站内、医院等以往未开发的立地区域充实网点,准备以压倒性的店铺网与其他业态进行抗衡。今后,便利店获胜的关键是发展后劲和资本力,因而,前三大便利店公司特别是2003年已突破1万家大关的7-11独占鳌头的优势会吏加明显,而中下位连锁公司的淘汰与重组速度也将加快。
三、同与异
7-11在日本便利店业界一枝独秀,与第二位的朗逊相比,店铺数是它的1.3倍,销售额是它的1.8倍,经常利润是它的4.7倍,占据绝对上风。如果从直接反映店铺竞争力的指标——每店平均日销售额来看,7-11为65万日元,整整超出48万日元的朗逊17万日元之多(根据2003年实际)。那么,为什么7-11与第二位以后的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呢?答案很简单:后者无论在企业结构与体系、还是在经营战略和营销手法上都只不过是跟随7-11之后,而7-11不但在情报系统的构筑和业态运行开发上,就连独创商品与新服务的开发也走在了前面,它总是身体力行,不断推进便利店向纵深发展,所以摘得业界最大的蛋糕是理所当然的。
表1 日本便利店与整个零售业的数据比较
注:1.就业人数=从业人数+临时雇工人数+派出、派入人数。 2.资料来源:平成14年(2002年)日本商业统计。
至此,日本便利店业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时代。便利店产生于美国,却在日本获得独特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其多样化也是某种意义的“日本原创”。这不能不说与日本便利店商业的自我否定有关,因为难以适应便利店最大的成功法则——“标准化与FC化”。相反,只有那些化解这种两难矛盾的企业才能以“真正的唯一”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