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论文_刘星辰,张期超,刘松,李润泽,刘仕元,闫旭,张增状,许栋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论文_刘星辰,张期超,刘松,李润泽,刘仕元,闫旭,张增状,许栋

摘要:我国水产行业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改善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以及科学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水产品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逐渐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而水产养殖户从事养殖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养殖收益最大化。一些养殖户为实现这一目标,常采取一些错误的养殖方式,尽管在短期内获得了较高收益,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控制对策

引言

水产养殖是我国基础养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在日渐凸显。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面临着养殖进水污染严重、过程监管乏力和污染者担责落实难等现实困境,造成以上困境的根源在于缺乏协调统一的法律责任体系,制度层面偏重末端治理,监管范围过于宽泛等。

1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

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了5000万t,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78%以上,但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存在着水产养殖污染环境的现象,仅2018年我国淡水草鱼养殖的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便达到了49.11万t,总氮排放量达到了4.26万t,总磷排放量达0.84万t。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在养殖模式方面主要表现为高产量以及高密度的特点,其养殖产业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污染源,养殖户为了不断提高产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换水量以及投饲量,导致池塘负担逐渐增加,甚至超过了其自净负荷,池塘内粪便以及残饵数量的增加,同时也导致池塘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重,水质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随着水产养殖过程中网箱的大量使用,放养密度的分布也发生改变,水质环境承载能力逐渐变弱,使湖泊的水质出现超标现象,甚至导致了大量死鱼的出现,进一步发生恶化水体环境。另外,虽然当前水产养殖得到显著的发展,但一些养殖户不断将其生产范围盲目扩大,不结合实际情况使引入新的品种很难充分彰显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新构建工厂化养鱼模式过程中,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使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同时阻碍社会效益的发展。当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很难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在控制池塘生态系统时,不能有效运用微生物技术,池塘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排水系统。此外,水产养殖过程中过量使用消毒剂以及抗菌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

2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的措施

2.1发挥政府职能,从源头出发控制污染

水质的健康与否也是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质量与人们的饮食健康,营造一个优质的水环境才能够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优势,加强对区域内河、湖等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确保天然水体不受污染,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的水质基础。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对生活用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监督,使其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要求进行排放,同时要对污染严重超标的企业进行取缔,以便从根源上控制水污染,使得天然水域能够得到自然修复。

2.2健全一整套水体污染解决措施,确保水体资源持续得到优化

推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解决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生态环保践行的一线养殖人员,务必要掌握一些切实可行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水体pH值的控制,确保在7~8的范围,将有助于保护水产生物的心、腮功能。炎热夏季,酌情加入加氧操作,保证水体中氧含量在合适的参数范围,能很好解决缺氧问题,同时避免因高温造成的水热失衡。同时,还要配合做好水质参数的测量工作,掌握水体中抗生素含量指标、农药含量指标等等。一旦说某一指标有超出参数限额,则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加以优化。比如:污染严重的水体,适量加入有益菌落,对改善水质参数,降低水污染情况要好。最后,不断调整水体生化处理工艺,引进有效的生化处理模式,水污染治理中引入A2/O工艺,能有效控制水体中厌氧含量,同时还有利于清除水体中的污染参数,实现水产养殖与治污的系统化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做好监督管理体系的信息管理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治理工作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熟练操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掌握水域污染防治处理技术,进而提高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需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监管体系做好网络化建设工作,通过网络化措施使处理工作具备更高的效率。

2.4明确界定规模化水产养殖类型

区分规模化和非规模化养殖主体并加强水质监测。以销售为目的的非规模化水产养殖因高污染、高风险、低产量等弊端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其因达不到现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利用法律规制的漏洞进行大规模养殖,产生大量污染物却不承担负外部效应产生的治理责任急需法律规制。在各地积极制定或者修订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建议可以通过技术性规范在术语解释中对规模化水产养殖进行界定,明确为:“规模化水产养殖,是指养殖水域面积超过XX亩的水产养殖方式”,即养殖水域面积XX亩以下的水产养殖不属于本条例的监管范围,排除对自给自足型非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管理责任。另外,“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全产业链向集约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完成水产养殖智能监测的提升是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按照现有智能监测和其他辅助设备缺乏或尚未投产使用的境况下,合理安排执法人员增强养殖用水水质监测也是理性应对策略。

2.5采用经济环保的饲料以及药物

水产养殖户,不可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采取一系列不良措施。应当定时并且定量的进行饲料投放,结合水产生物物种特性和实际的养殖数量,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喂养量进行调整,以防喂养量不足或喂养量过剩现象。如果水体内饲料剩余过量,应立即对其进行清理,以防在长期浸泡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对水源造成污染。与此同时,养殖户应当尽量采用无污染并且营养均衡的饲料,对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严密监测,保证水产生物获得一个适宜生长的水体环境。

2.6强化基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养殖户是水产养殖的直接责任人,其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养殖意识直接关系到水产品的质量与环境的保护情况,但是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一些基层养殖户往往会忽略环境效益而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其在养殖过程中存在养殖模式落后、环境污染情况较重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强化基层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如可以通过基层政府开设的水产养殖培训班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强化职业素养,确保基层养殖人员掌握各类尖端养殖技术,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环保意识,以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结语

水产养殖过程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对污染恶化进行有效抑制,进而使水产养殖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润.关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与其控制策略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187.

[2]张海涛,赵丽梅,王卓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江西农业,2019(2):121.

[3]徐连伟.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控制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6.

[4]龚天辉.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源的产生及防控对策[J].低碳世界,2016(28):111-112.

论文作者:刘星辰,张期超,刘松,李润泽,刘仕元,闫旭,张增状,许栋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2

标签:;  ;  ;  ;  ;  ;  ;  ;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论文_刘星辰,张期超,刘松,李润泽,刘仕元,闫旭,张增状,许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