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的困境、内容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中等职业论文,困境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2-0039-05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提出要建立教育工作定期巡查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然而,目前国内系统性地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体系还有待完善,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制度的具体问题,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的困境
(一)全国性的督导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职业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方面,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督政层面,相对督学制度,督政制度的建立更加紧迫。有些省市在中央提出制定职业教育督导制度方案之前就已经开始对督政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如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并把督导工作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公务员绩效考核挂钩。即便如此,从关注具体立项研究和制定相关条例,到具体实施考核,期间仍存在很长的时滞,导致督导评价的实施面临很多问题[1]。
关于督政,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给予的关注都还不够,虽然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督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这毕竟还是少数省市,而且各个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差别很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省市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在建立全国性督导评价体系的同时,加大督导评价指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督导评价面临操作难题
首先,职业教育具有专业特色,并且范围广泛,专业之间规律性不强。对于普通教育的评价,很容易找到共性和规律,而且培养模式也是以升学为主,比较容易把握。但是,职业教育是根据人才的需求分为若干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分专业,专业中又有专业方向。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的办学模式中,找到它们的共性并进行评价是比较难的。
其次,职业教育既有就业教育的职能,也有一定的升学教育职能。所以,不同类别教育或者不同层次学校办学目标也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特点,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点。例如,近几年发展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二分段等,这些都是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培养目标进行考察和评价,也是一个难点。
再次,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对经济水平的反映也最为敏感。但由于职业教育地区差异、学校差异、专业差异都较大,用一个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容易打击落后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督导部门设计的评价体系可能在一些发达地区实施是一种情况,在不发达地区实施又是另一种结果。包括政府在职业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方面,有时重视程度和产生的效果之间不一定成正比。这就为评价指标的制定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问题既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对全面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也需要评价指标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考核弹性,不能一刀切[2]。
最后,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涉及三种类型的学校(中专、中技、技工学校),而每种类型的学校又涉及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管理中专、职高和技工学校,财政投入上地方财政局与发改委分工负责日常经费和基建经费的拨付。在多部门管理的体制下,政府部门之间容易沟通不畅,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加大,使得督导评价制度在具体实施中存在困难。
(三)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权威性不高
在国外,职业教育督导评价机构的参与者一般包括政府、家庭、企业、社区学院等;而我国职业教育督导评价机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政府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督导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这就使得督导评价的反馈机制是单方向的,并且由于职业教育涉及的政府部门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相关利益部门相互制衡的机制尚不健全,这就降低了督导评价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权威性不高,中央制定的许多方针政策在地方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督导办法在具体落实的时候也会由于涉及多个相关政府部门而出现执行困难,再加上因为评估考核的周期长,加大了相关政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绩效考核的难度[3]。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的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制定的职业教育政策与规划的执行情况、职业教育的条件与保障措施、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并且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督导评估的程序,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建立督导评价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要引导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一)对上级政府政策与规划的执行情况
首先,考察地方政府执行国家政策的力度,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了结合本地区制定国家政策的实施方案,是否有明确的组织多元化办学的政策,是否形成了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并对教育组织和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核。其次,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主要是考察当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再次,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该项内容完成得越好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程度越好。该项指标需要考核是否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否制定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是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二)职业教育的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是经费投入。教育经费的增加说明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省级政府要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二是办学条件。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必要的实习实训设施,因此办学条件越好说明学校的硬件配置越好,这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其应该重点关注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满足办学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主要考察教师素质是否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配套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教育教学改革。该项内容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否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建立教学改革的激励、奖励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措施,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专业建设。
(三)政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首先,应该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该项指标越高,说明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各项资源及各相关机构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越好。其中,重点关注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高中阶段教育的统筹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内部以及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其次,建立管理规范机制。该项指标越高,说明职业教育的管理越有效,具体需要考核制定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财政经费的有效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同时考核有无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职业教育学籍管理指导性规则。再次,建立社会反馈机制。该项指标越高,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和认可度越高,重点需要考核社会对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执法情况的反馈,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反馈等。最后,注重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该项指标越高,表明教育教学质量越可靠,该项指标重点需要关注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评估、检查和激励,规范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并逐步推进职业学校毕业生综合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建设。
(四)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评价
首先,需要考察中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同时关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后对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其次,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这需要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考察。再次,考察学生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这项内容是对职业教育实施效果的考核,需要考察学生家长对子女就读学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学生家长对子女就业状况及薪酬待遇的满意度。最后,考察毕业生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满意度,重点考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起薪水平、两年后的薪金水平、今后的职业发展前景等。这是最能直接反映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考核内容。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的发展方向
逐步推进完善督导评估制度对于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教育资金的充足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外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督导评价模式,如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另一种是以社会为主体的督导评价模式,如英国、美国、德国。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和第一种模式比较接近[4]。我国在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制度的过程中,既需要结合基本国情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也需要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
(一)中等职业教育督导以督政为重,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
将督政与督学相结合是目前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作为世界督导制度建立较早的英国皇家督导,已由原来单一的督学体制向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转变。教育标准局的督导工作,直接问责于有关政府机构,显示出教育已成为政府与全社会的责任。
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的特点来看,督政工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教育督导工作的重中之重[5]。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督导的核心任务,应该以市场对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专业性。
(二)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多主体参与
国外职业教育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这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同时,这也与国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形式是分不开的。评价机构有的是协会性质的学术团体,如美国的地区性教育鉴定机构、英国的大学副校长协会等;有的是国家或教育部任命的精英专家团体,如法国的国家评价委员会;也有的是中介评价机构,如独立的民间监督与评价系统,包括民间组织和一些新闻机构。同时,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他有关信息直接反馈给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及时了解、关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外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精神体现在多个领域,职业教育的空间涉及学校、企业和社会,因而,职业教育质量备受社会的关注。就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而言,政府、社会和企业均以自身的角色参与评价,是国外多角度、多视野审视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6]。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应该鼓励多主体参与,扩大评价的影响力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在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国外教育督导人员结构正逐渐向专业化靠拢,专职督导人员的数量大大多于兼职督导人员,具有管理专业背景的督导人员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兼职督导人员因缺乏管理工作经验而造成对学校指导的不充分,保证督导工作的质量[7]。今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既包括督学队伍的专业化、督导工作程序的专业化、督导方法和手段的专业化,也包括督导管理制度的现代化等。只有不断增强督导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督导法律体系建设,增强督导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国外许多国家都注重督导的法制体系建设,以增强督导的权威性。如,日本教育督导工作的相关法律和机制比较健全,各级督导机构和人员的权限和职责以及督导所依照的标准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从而可以避免官僚式督导缺乏科学客观标准的弊端。我国应该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执法监督职能。中等职业教育的督导无论是由哪一级政府部门管理,其本身都属于行政执法监督的范畴,是代表政府做出的行政监督行为,因此,督导本身就具有权威性。然而,我国不少地方督导的权威性还不够强,这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加强督导法律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必须增强自身工作的科学性,督学必须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进行督导,尽量减少主观臆断,保证督导结论的公正与客观。在督导结束以后,必须能让被督导单位感受到确实受益,能对被督导单位今后工作的发展起到参谋和指引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督”和“导”的有机结合。
(四)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没有一个全国通用的教育督导体系或模式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指标体系的制定者要在把握大框架的同时,各个检测点的参考标准要与当地经济、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结合,有一定的灵活度。此外,督政应该将本级政府自评和上级政府督导相结合,将现状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将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并且考虑末级指标的直接可测性,才能得出可靠的评价结论。
(五)强化中等职业教育督导的服务性、民主性和公开性
国外的教育督导体制重视服务性,从而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更加民主。如日本督导人员了解其工作对象的情况之后,不是发出行政命令,而是给出指导、建议和帮助。在督导工作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听取学校的声音,搜集多方面信息,然后才慎重地给出建议。另外,各级督导部门间的关系具有民主性,中央对地方只提出建议,进行宏观指导,给地方督导部门留有相对较大的工作空间[8]。公开性也是国外职业教育督导评价模式的一大特点。如法国教育督导评价结果由评价委员负责向社会公布出版,并由评价委员对其进行解释并承担责任。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地方政府、家庭、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投资者、合作者和使用者,客观上也要求对职业教育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价结果公开既是对国家、学校、受教育者、家庭、地方政府及其他基金组织负责,也是为了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9]。我国今后职业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结合多方面信息,有针对性地完善督导评估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开评价结果,使督导评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能够得到不断完善。
收稿日期:201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