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早已被大家熟知。智能建筑融合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智能建筑的出现,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但是由于智能建筑有很多方面并不成熟,因此其整体设计水平并不高,有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掌握智能建筑的设计重点,也正是如此,本文对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内容;问题
前言
智能建筑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应该在智能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科学定义智能建筑的概念,明确智能建筑的特点,更为广泛、更为全面地展开智能建筑设计工作,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解读,为智能建筑设计实施创设基础,同时应该重点控制好智能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和问题,探寻新时期智能建筑设计工作的新道路。
1智能建筑设计原则
1.1明确智能建筑标准
这是智能建筑设计的第一步骤,这一步骤关系到智能建筑后续的智能设计标准。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不仅要按照建筑物自身的功能需求,还要根据建筑规模大小进行设计,才能使得智能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认为建筑规模在20000平米以上的才适合做智能设计;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了解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水平。只有符合我国现有的智能标准,设计方案才具有可行性。
1.2确定智能建筑设计目标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都是以舒适、方便人们生活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建筑时,要保证温度以及空气质量,甚至是光线等都要满足要求,这些细节的地方,才真正能够体现出智能建筑的价值。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建筑平面时,尽可能的不做大进深的平面布局,一般进深大约在10m即可,这样能够确保智能建筑室内有着充足的光照,减少室内白天人工照明的时间,减少智能建筑成本,再加之,大进深不能使室内人员看待足够多的室外景观。如果智能建筑的设计主要是用于办公,可以将墙面设计成凹凸形状,在其旁边设计一些充满自然气息的休息角落,为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在设计外窗时,不能设计成固定扇,不方便使用。
2智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建筑为平台,同时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按照目前的智能化系统的5A分类,智能建筑的设计相关专业如下: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室内装饰等。
2.1建筑结构
体现在对建筑物的整个结构及功能正确定位,在设计安装时合理考虑其点位及布线情况,与结构配合,预留、开槽及隐蔽工程需要双方做好沟通。
2.2给水排水
体现在BA楼控系统及SA消防系统中。需要了解并掌握水泵、水箱、生活热水系统、消防水系统的基础理论,通过水力计算,合理设置对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2.3暖通空调
体现在对制冷系统的控制监测、对空调及新风机组的控制监测、对风机盘管的控制监测、对送排风机的控制与监测等。需要对冷热源系统、空调及新风机组、送排风机及变频风机、风机盘管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2.4工程造价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一般由弱电总包进行设计、采购设备、施工安装及调试,在投标及施工时需要大量的预算和决算,主要为机电安装方面的工程造价,必须熟悉定额的编制与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计算机网络
几乎贯穿于整个智能化系统设计中。除需要设置局域网络,同时联至互联网外,在手拉手的门禁系统设置、消防的自动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的设置中,都需要网络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系统的集成中,需要开放各种接口和协议,使各种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连接至集中控制中心。
3智能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过程管理十分重要
首先,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之前,设计需要对相关的设计标准有所了解,尤其是一些硬性规定的内容,必须掌握。其次,要建立智能建筑设计的管理目标,要将智能建筑的舒适度,智能建筑的环境作为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温度、空气、湿度、光线、噪音等方的调控能力和控制水平评价,为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和规范。加强对智能建筑结构设计的管理,要从智能建筑的结构形式、智能建筑的层高、智能建筑的力学结构特点方面入手,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结构稳定性,以做到对智能建筑结构隐患的有效控制。要从智能建筑的功能体现入手,严格审查智能建筑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的功能,避免出现功能上的死角,确保智能建筑的功能稳定与完整。
3.2给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设计
为了保证给排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做好对给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维护工作。水泵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报警监测、自动停启监控、水位水箱监测以及枯水溢水监控等几个方面,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进行现场监控和管理,以免发生意外状况或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对水泵进行相应的检修和管理,保证给排水系统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确保其能够根据用户用水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供水调整。除了深入现场进行控制监测外,还可以通过已精确设计安装好的程序进行监控监测,这是一种高科技的自动控制,通过机器水泵的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监控,发现不测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这是一种更好效率的监测管理方式。
3.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1)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2)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3.4做好智能建筑的关键部位设计
一是,应该做好智能建筑的地面设计,智能建筑的结构复杂、网络众多,很多系统和网络必须通过地面来实现隔离和布设,因此,必须加强地面设计。应该采用扁平的方式进行地面设计,优化地面各系统的线路,尽量控制系统间交叉点,将分支线路设置在适宜区域,并做好相应防护处理,使各系统能够彼此配合,共同为建筑实现智能化提供保障。二是,应该做好智能建筑的墙面设计,智能设备悬挂、控制设备接口主要位于墙面,在设计智能建筑墙面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规划设备、出线口、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在便于操作和精确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的功能。三是,应该做好智能建筑的天花板设计,天花板是智能建筑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的重要节点,在设计中应该精确控制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传感系统、消防系统等设备的位置,规范进行系统电源和数据线的走线,使各系统功能稳定发挥有设备和网络的设计基础。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智能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其融合了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等。站在历史角度来分析,智能建筑是现代经济、文化、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此类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们的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加优良的设计。智能建筑设计与普遍的建筑设计有非常大不同,设计人员设计智能建筑时,应该把把握建筑科技的发展方向,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以及文化发展,按照出台了相关的技术标准来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刘献磊.智能化建筑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2(05)
[2]丁子芹.浅析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9)
[3]刁立岩.对智能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5(06)
论文作者:吴永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智能建筑论文; 智能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小区论文; 功能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