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分析论文_李莉

(牡丹江市中心血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结果:干预组献血者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献血者的VAS评分为(2.1±0.1)分,普通组献血者VAS评分为(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应用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211-01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社会公益活动认识的不断加深,无偿献血者数量越来越多,而采血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1]。但在实际的献血过程中,许多献血者会因为情绪紧张等因素导致献血反应,这将对献血者健康和献血质量产生影响[2]。为了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近几年,血站在对献血者的护理中增加了心理护理,通过比较发现,献血不良反应整体有所降低。为进一步实证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血站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的32例献血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其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每组16例。普通组献血者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28.5±1.3)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干预组献血者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28.6±1.5)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8例。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普通组献血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的护理措施,如献血前筛选、健康宣教、献血前检查、流程告知等等,干预组献血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其内容如下:

(1)献血前心理护理

献血前应当热情的接待献血者,让献血者感受到来自于护士的专业和热枕,并为献血者营造良好、舒适、整洁的采血环境,在夏季应做好降温控温工作,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并为献血者准备饮用水、食品等;告知献血者献血禁忌、注意事项等,准确的筛选献血者。

(2)献血中心理护理

献血过程中,应当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询问其身体情况,转移其注意力。例如,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可与患者进行交谈,避免患者对穿刺产生恐惧从而增加应激反应;在献血过程中,还应不时询问献血者的感受,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并对献血者的行为进行鼓励、表示感谢。

(3)献血后心理护理

献血完成后,再次对患者的行为给予鼓励并表示感谢,告知患者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待献血者适当休息之后,礼貌送礼献血者。

1.3观察指标

使用VAS量表评价两组献血者的疼痛程度。一周后对献血者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X2和t值检验,P<0.05代表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分析

干预组献血者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比较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临床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且心理护理也在许多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认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应用给广大的患者及卫生工作参与者带来了福利[3]。

而在献血护理中,各大血站也对献血者护理措施进行了改进,并将心理护理纳入其中。通过对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献血者因紧张、恐惧等情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并最终致使献血反应,为患者健康带来安全隐患[4]。

在此次研究中,干预组献血者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组献血者的VAS评分也低于普通组(P<0.05)。这一数据结果说明:心理护理能够给予献血者一定的心理支持,通过语言沟通、鼓励等,可以避免主观情绪对献血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环境同样会对献血者情绪造成影响,因此,本血站对献血环境严格管理,除去必要的消毒清洁措施之外,还需达到舒适度标准,让献血者感觉到舒适,提升其安全感[5]。献血后的心理护理则主要是为了让患者铭记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避免离开献血站后出现献血反应。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艳杰.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5,(6):150-152.

[2]魏堤.心理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9):2697-2698.

[3]陈庚妹.心理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5,28(3):74-77.

[4]朱春莲.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25):133-134,135.

[5]于良.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2):16-18.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分析论文_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