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语言情境及其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创造力论文,其对论文,幼儿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语言情境教育与创造力是密切相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都能认识到语言情境教育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事实上,在一种经验化的教学常态中,幼儿的创造力往往会被教师的教学语言所影响,这种影响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为一项研究,其目的显然在于趋利避害,但其过程却需要同时对利害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试以故事语言为例,谈谈笔者的研究思考。 一、语言情境与幼儿创造力的理论概述 从幼儿园内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来看,幼儿可谓是成长在教师的语言与自身的游戏活动当中的(这一点与其他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从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来看,语言因素往往又优于、先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因素,因为基于幼儿的自发游戏往往意味着一种自然生长,而教师语言所创设出的情境,尤其是故事语言所创设出的情境,则会对创造力发展起到超越幼儿自然成长的引领作用。 故事语言情境隶属于语言情境。从经验的角度讲,语言情境是教师通过语言给学生创造出来的一种情境,正是在这一理解的作用下,幼儿园的教育行为才得以顺利展开。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情境与语境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要通过语言情境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其首先在于幼儿要能够在教师的语境中顺利地辨认教师的意思,这里涉及语义和速度两个因素。良好的语言情境,必定是能够让学生迅速辨认教师意思的,这就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创造力的培养不在于让幼儿创造出能够让教师出乎意料的事物,而在于幼儿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创造出其所期待的事物,这种能力是基于幼儿发展的创造力的真实含义。人们常说幼儿是哲学家,其实幼儿也是发明家,只要教师不以常规的眼光去对待幼儿,就会发现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空间。 幼儿教育专家及相关的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接受语言的影响是从音素意识开始的。所谓音素意识,是指幼儿获得语言中语音音素的能力,瓦格纳将音素意识定义为“对语音体系的意识与使用”。从幼儿学习的角度理解,音素意识就是幼儿理解教师语言的意识。对于教师来说,可能这不是个问题,但如果从幼儿的认知加工角度来看,其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由于幼儿认知结构不同,由于不同的幼儿都习惯于从自身已有生活经验或认知结构的角度去理解教师的语言,因此理解结果常常是有差异的。习惯上,教师常常将“听懂”自己话的孩子定义为聪明,反之则给予不好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幼儿“没有听懂”往往是幼儿建构出他自己的意义而已。如果忽视了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那幼儿的创造力培养显然容易受到制约。 很显然,故事语言可以有效地突破常规教师语言的樊篱,从而成为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摇篮。 二、故事语言情境发展幼儿创造力例析 课例研究是主要的研究方式之一,现以“拔萝卜”课例研究为例,例析语言情境是如何影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 “拔萝卜”是幼儿园的常规故事之一,该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精练、对白通俗,适合小班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只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如果纯粹地让幼儿去扮演其中的某一个角色,那最后的表演常常会变成孩子们的生硬模仿,体现不出故事应有的活力。从创造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根本不能算是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倒像是约束幼儿的创造力。可如果任由幼儿自主理解,那幼儿的活动往往又会偏离故事的主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决定通过语言情境的作用,为幼儿的角色表演奠定一个思维的基础。考虑到语言情境作用的发挥,笔者提醒自己不能给幼儿灌输某种意识,否则导致的结果还是幼儿的生硬模仿。在语言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经历了这样的教育过程。 首先,和幼儿一起认识萝卜,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萝卜及其生长是本课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知道萝卜长什么样吗?”用这个问题打开幼儿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知识;“大家知道萝卜是长在哪儿吗?”这个问题往往超越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让幼儿知道萝卜是如何生长的;“萝卜长大了,它要奔向我们的怀抱,可是他没有长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调动起了幼儿的积极性……这看似简单的问答包含着创造力培养的基本要素:其一,创造总是基于原有认知的,因此需要通过问题去激活幼儿的原有认知。其二,以好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与想象,让幼儿的思维与想象能够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发生,这个空间就是语言所创设出来的情境。在以上的问答中,教师通过语言创造出幼儿思维与想象的情境,幼儿的思维因此活跃起来,想象也因此打开,基于想象力的创造力发展也便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和幼儿一起熟悉“拔萝卜”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让幼儿复述故事就是好的策略,因为复述实际上是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理解的过程,其中不仅有巩固对故事理解的作用,也有超越故事去进行创造的功用。 再次,和幼儿一起理解“拔萝卜”故事中的对话。对话是一种语言,也是本课例研究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所在。理解对话的关键在于幼儿对故事语言的进一步想象,本研究课例中,我们强调让幼儿基于故事语言去理解故事情节,并结合自己的需要去进行扮演。 不能不说在语言情境的作用下幼儿的创造力是令人欣喜的。在本课例中,扮演分小组进行,而幼儿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也有程度不同的创造,比如:有的小组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进行了丰富,除了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之外,动画片中的主角们也来了;有的小组则对故事语言进行了改编,“‘嗨哟嗨哟’拔不动”变成了“1、2、3,大萝卜,快出来”;还有的小组在拔萝卜之前添加了一段话:萝卜萝卜长大啦,快跟我们回家吧……问了之后才知道,幼儿一开始感觉把萝卜拔出来就会让萝卜没了生命,于是跟它打个招呼……无论是作为课例设计者的我们,还是观摩的其他同行,都在幼儿创造出的情节与语言中,感受到了真挚的童趣,其实童趣背后不正是幼儿的创造力吗? 三、故事语言情境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思考 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们保持了一份研究的理性,因为根据教育经验,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事实上在此之前也有人作过提醒,比如教师的教育语言如果具有强烈的控制性,即让幼儿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那就会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小班幼儿有效的故事语言情境对于大班幼儿常常就是效果甚微的,因为大班幼儿的心智发展已经足以让他们看出用在小班幼儿身上的那些语言。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心理特征去设计不同的研究课例,这样才能切合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 结合多个课例研究,可以梳理出故事语言情境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关系:其一,故事语言与创造力之间关系密切,因为语言是幼儿的思维工具,故事语言可以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其二,故事语言要想发挥、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作用,关键在于通过语言创设出一处可供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情境,因为幼儿的想象是依赖于思维而存在的,而思维又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是由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的;其三,故事语言情境与创造力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作用,幼儿往往是在创造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有时会在自己的情境中得以体现,有时则缄默于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会在某个时候突然显现。故事语言情境及其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_创造力论文
故事语言情境及其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_创造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