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行户口制对中国现代化的十大危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大论文,中国论文,户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行户口制导致城乡二八结构的超稳定
户口制把中国人口分隔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两种户口井水不犯河水,农村户口不得自由迁进城市户口,反之亦然,但必要时把城市人下放农村以示体验和改造思想。城乡户口具有血缘继承性、世袭性。人还在娘胎就决定来到人世后的户口是农还是非农。人生下来后不仅决定人一生,而且决定你的子孙后代的户口和命运。这样的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自然增长。不能通过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来减少农村人口和增加城市人口。这样城乡二八结构永久存在。
中国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户口,每年计划指标为当年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五,主要解决大中专生上学、提干和其家属随调需要。且不论这个人口转移的计划指标有无经济意义,按照这个指标去测算,中国城市总人口2亿,每年可以农转非为30万人,按如此的转移的比例速度计算下去,中国9亿多农业人口要转化为城市人口需3千年。况且农业人口增长一般都高于城市人口增长。1.5‰的农转非的比例,不足以减少农业人口在城乡人口结构的比例。按经济高潮时,各地以购房而连带批准为城市人口及实行户口抛售等增加城市人口的人数。每年总共有300万左右,而每年全国新增农业人口却有1500万,仅抵销五分之一,就是说以最乐观的估计每年农转非300万,并没有从总量上降低和减少中国的农业人口比例,从全国的总农业人口来说,不仅没有减少,还净增加1200万,这样城乡二八结构就处于超稳定状态。我们现在统计城市人口把市管县或市管乡的农业人口也作为城市户口人口计算,具有很大的水份。有这样一个县,县城人口12万,农业人口90万,结果县改市后一夜之间就在国家的权威统计数字上变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种水份大的夸大城市人口统计的做法各地都有,是个普遍现象,如果剔除水份,中国城市户口人口充其量也不过是在2亿以内。
二、现行户口制助长人口增长率的居高不下
不论世界还是中国的经验都表明,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是因农业人口比例过大,城市人口比例过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说明这一点,农业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增长率。在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率是城市人口增长率的2倍以上。可见,户口制把人口禁锢在农业上是造成总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因为传统农业是种小块土地均田制式小生产方式,农业使用的是手工农具以及人畜力并用。这样需要增加家庭成员来减轻农活的劳作。另外,农民被传统文化扭曲的价值观,也使农民多生多育。在农民看来人生价值不在自身而在后代,尤其是儿子的传宗接代,多子才是幸福。多子不仅劳动力足,可以壮大家族势力,不受邻居或异性的欺负等。多生多育多人口,是农民传统的普遍心理和定势价值观,而现行户口制则强化了农村人口增长率的居高不下的局面。虽然实行思想工作、经济制裁和行政手段可以见效于一时,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本解决问题要从改变城乡人口结构上入手,降低农业人口比例,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三、现行户口制维系了以家族为核心,地缘为基础的宗法社会
中国是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封建社会是实行家国同构的政权与宗权合一统治的国家。秦始皇、李唐王朝、赵宋皇朝、朱明王朝、满清王朝等都是如此。上层社会这样,基层社会亦然。在广大农村同一姓氏的人口在相对集中的地域上聚族而居。姓族之间各据一方,一有纠纷冲突就成为矛盾激化的借口和突破口,发生大小规模的宗族械斗。有的地方械斗甚至动用现代武器,影响牵动和波及到一县、一地、甚至一省。如1968年的广西桂平县的黄李两姓的宗族,动用了武器装备,牵动几县数万人卷入的大规模的械斗。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由于户口制强化了人口从出生到坟墓的空间,使人口聚族而居,无法通过人口的自由迁徙和城市化改造,破坏这种聚族而居的宗法社会环境。从而宗法社会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一样,超稳定地存在下去,并不断强化。
四、现行户口制造成资源的劣化配置和无谓浪费
在生产工具落后的传统农业里,靠落后的生产工具和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实行人畜力并用,而在开放背景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特别是先进的生产工具,如农业机械的使用,使得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样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和新的生产要素配置,在西方工业国家,正是依靠农村劳动力来推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然而,中国的户口制就象一口井一样把农民困在狭小的土地空间上。为了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决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办乡镇企业乡村工业,并誉为中国特色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结果,全国96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乡乡办企业,村村办作坊”。将城市转移的相当于先进国家一两百年前的老掉牙的淘汰机器接过来,靠廉价原材料和贱价劳动力生产,虽然有一些经济效益,但比起城市经济效益就要低得多,而且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的,因为乡镇企业乡村工业,一般都处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欠缺的境地上。许多乡镇企业乡村工业投产之日,便是危害生态环境之时,即使乡镇企业具有灵活经营机制的优势,但不能解决资源的劣化配置和无谓浪费的根本问题。
五、现行户口制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
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里,生态平衡的绿色植被、气候和动植物与人类生存是和谐统一和互为依存的。在人口绝对数不多,人口增长率不高的情况下,人口从自然界那里索取的一部分资源,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不妨碍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反有助于自然生态的新陈代谢,促进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随着人口增加和文明的进化,西方国家产业转换需要农村人口向城市化工业化转移,这样从绝对量上减少了农业人口,有效地避免了自然生态的超负荷,随着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占一个国家总人口的85%时,农业的自然生态被有效地保护下来,留在农村少数的家庭农场户已从农业机械耕作中获得高于城市人口的收入,城市享有的一切,农村人口都享有,他们不必要像传统农业那样过份依靠掠取自然资源为生,这样农村大量生态资源被保护下来。然而在中国户口制束缚下,农村人口增加不能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城市化工业化来消化,而乡镇乡村工业,都是些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的传统工场和作坊,没有环保技术配置,无法处理各种废水、废渣、废料等,排泄的有毒物质得不到及时清除和处理,严重危及人类、生物的生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乡镇企业工人是离土不离乡,农忙种田,农闲务工,他们户口还拴在土地上,旧式生活的方式未改变。乡镇企业大多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和燃料,农民建屋和做饭也是靠木材,随人口增加和人均土地减少,于是农民毁林开荒有增无减,这一切都加剧了乱砍乱伐,加剧了森林面积的减少,使生态失去平衡。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仅为全球森林覆盖率25.08%的一半强。人均森林占有量更低。而且每年都在过量砍伐,这一切都是现行户口制束缚了农民在土地上促成的负效应。
六、现行户口制影响劳动力转移、人才流动和产业转换
劳动力包括简单的初级劳动力及复杂劳动力。现行户口制度既堵塞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化工业化转移,阻碍了人才流动,又限制了产业转换。中国现有的15亿亩土地按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只需5千万劳动力,最多也只需八千万,另三千万在乡镇企业就业,那剩余也还有3.5亿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此外,每年还增加1000万劳动力加入剩余劳动力的行列。现行户口制一方面把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积压浪费在农村,另一方面延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正常发展。现行户口制也使人才难以流动。就涉及到人才本人而言,一些人才为了家属的命运、待遇和归宿问题,离开无用武之地,辞掉公职,但辞不掉户口,把户口卡住了,使你走不掉,呆也呆不下去,或者放走了,将来要是回来,就不行了。为此,许多人才为了保护城市户口尤其大城市户口,即使明知无法施展才能,为了子孙后代,也只好呆下去,屈才掩没也在所不惜。户口制束缚了和限制了人口流动,也就使农业的劳动力要素难以向新兴起的城市产业,如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使中国的城市工业不能通过大量吸收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迅速发展起来。造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闲置、积压浪费,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劳动密集产业,无法通过获得充足劳动力发展起来。最终耽误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
七、现行户口制扩大了教育投资成本,文盲人口有增无减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取决于国民教育的水平,人口多本来教育投资就大,如果人口相对集中在城市和城镇,就能使教育投资相对集中于城市和城镇,这样同量投资可使更多的人口受到教育,发挥多倍的教育功效,提高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现行户口制下的中国使占总人口80%的人口分散在广大的乡村,由于人口过于分散,为了使每一乡村的人口都受到教育,这样就需要乡乡办中学,村村办小学,中国近十万个乡镇就办近十万间乡镇中学,100万个村就要办100万个村小学,有的村地广人稀还要办分校,教师缺少就办几个年级合在一起的复式班,这种满天星式的教育设施分布,使教育投资大,而又无法形成聚集效益和综合效益。教育质量无法提高。如果每间乡镇中学工资办公费用每年25万,十万间就是250亿元,每间村小学教师工资办公费及校室维修费为15万那么100万间就是1500亿,光是乡村中小学投资每年最起码也要4000亿,然而,我国91年全国核算内投入教育只有482.118亿元,即到1993年也没有达到600亿,目前用于乡村中小学投资更少,只有300亿左右,缺口大得很。如果城市化人口比重提高就可以减少因农村人口分散而遍地设置的中学和小学数量的一半以上,又由于城市人口多,工业发达,财政收入增多,每年用于教育投资2000亿并不是没有可能的。然而在现行户口制下过份分散和众多的农业人口,经济落后,而学校又要不断新添,使教育投资进一步分散。由于无力投资教育,许多地方把教育费转嫁农民和学生家长身上。造成农民负担加重和农民不愿送子女上学。许多乡村学校长年拖欠教师工资,挫伤教师教学积极性。种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失学率、退学率增加的同时,教育质量又严重下降,这使中国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农村人口的猛长,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户口制造成的人口过度分散,国家无力增加教育投资,农民也无力负担过重入学费用,农民子弟面对学校只好望而却步,或中途辍学,乡村教师因工资低、地位低、工作辛苦而改行。在这样分散的人口环境投资教育,显然力不从心,效果甚微,以致无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1991年,在校生2073万人,小学入学率97.887%,小学升中学率77.71%。其中城市中小学升中学的95%,农村则60%,初中升高中的城市79%,农村则30%,城市中学升大学仅占高中毕业生的20%,而农村则达不到3%,现行户口制把人口乡村化分散化是不利于我国教育投资效益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的。
八、现行户口制造成农民封闭式的习惯观念和旧式农民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现行户口制把农民困在土地上,从摇篮到坟墓都在乡村里,一生一世接触的都是方园几十里内外的人际社会以及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旧观念,乡村社会特有的封闭式的习惯观念陶冶和铸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农民把千万年来的传统习惯观念承上启下,旧式农民生活方式代代相传,从而使封闭的时空延续下去。文革时毛泽东曾经以行政命令和思想政治灌输加强管制的手段在农村中破“四旧”立“四新”,由于乡村社区的经济社会结构未能触动,四旧破不了。在充满左倾味道的“四新”压力下农民只不过躲避风头火势,并由公开转为隐蔽。文革结束,百姓获得休养生息和一定的信仰自由之后,传统的“四旧”又开始公开化。这说明“四旧”的顽固性并非在于“四旧”本身,一定程度上是由现行的户口制强化了超稳定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使然。小农文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四旧”赖于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在城市里“四旧”的传统观念已荡然无存。有的农民虽然进入乡镇企业乡村工业务工经商服务等第三产业,但农民户口仍把他们栓在农村,而且这些农民比死守土地的农民有钱,他们便把“四旧”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如有钱不是拿来搞工商业扩大投资,而是拿来修建社公神庙、为死人、为祖宗修造豪华的墓坟。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带先富农民在漫山遍野上为先人建造豪华坟屋,一幢比一幢阔气豪华。比起活人住的市镇建筑毫不逊色,形成一片辽阔的冥城,让这些在古代近代梦寐以求而不能过上都市文明生活的先人,居然在当代也分享到现代市镇化的气派,这种拿钱投资于怀旧,甚于投资发展未来的攀比做法,就是“四旧”在农村新的经济条件下,旧式和传统小农文明生活方式顽强表现的真实写照。
九、现行户口制造成消费市场的低位化和平面化
世界的城市化国家表明,商品市场的巨大的多层次的社会购买力在于城市民众,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程度愈高,社会上购买力愈大,商品的需求层次愈趋向多元化和高档化。反之,城市人口比例低的农业国家民众社会购买力也低,商品需求层次单一化和低档化,甚至排斥变化无穷的现代潮流的商品。中国是一个城市人口比例低的典型传统农业国,农民年均收入不足,约300美元,只有城市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农民收入低,对农民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来说,收入仅够养家活口勉强维持生存,使用的是低档商品,而且品种比较单一,对价格高昂的现代商品他们往往不敢问津或滞后消费,不能与城市消费同步进行。如八十年代城市普及黑白电视时,农村还停留在收音机收录机消费时代,九十年代城市进入彩电时代,农村才进入黑白电视时代,因此,乡村人口比例过大必然使农村市场低位化和平面化,无法使国内城市与国外的市场消费需求观念保持同步,而造成需求消费观念的滞后化、低位化和平面化,也妨碍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和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演进和转换。如西方工业国家农民拥有家庭小汽车已一百多年,中国农民还是以步代行及以人力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这表明农村人口过多,表明人力资源浪费,农民机会收入低微,造成消费需求的落后化、低位化和平面化。最终也就影响中国产业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
十、现行户口制造成农民觉悟意识差,民主与法制观念淡薄
在现行户口制下生活的农民由于狭小的生活空间,对现代文明成果根本不知或知之不多,他们习惯在传统的大一统的思想观念下生活和行事。传统农民的思想观念,总希望国家有个好皇帝或英明领袖,地方希望有个为民作主的父母官,能造福一方同时为他们的致富和幸福指点迷津。于是只要满足他们的“平均主义”的美好愿望,他们就可赴汤蹈火,誓死捍卫等等。这一切使文革的悲剧得以发生,如果全民民主法制意识觉醒,不盲目高举紧跟和誓死捍卫等,那么文革悲剧就不会推波助浪和全国蔓延。传统农民对国家和地方希望有英明领导,对家庭则行家长之风,专制之风,不能与家庭成员平等对话,这样从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是一种大一统的等级控制,尊卑有序的传统社会秩序。现代观念很难渗透乡村社区,他们习惯在传统的大一统文化观念下生活和行事,对现代文明成果反应冷漠,一般没有自觉的“主体”意识,他们对外人倒有纯朴的憨厚的谦卑意识,他们也渴望和需要国家政府实行家长式的领导,即甘心在大一统式的高度集权的家长式的领导下生存,这些地方在法制上,农民多为法盲,随意残害人身不知触犯刑律,被残害者则不知利用法律武器制止犯罪和保护自身的权益,以至以牙还牙铸成更为严重罪行。愚昧和无知使一些纯朴平民成为阶下囚或走上断头台。因此民主与法制是否为公民广泛知晓和掌握,是反映和衡量一个社会进步文明的标志。现行户口制限制农民人口与外界交往和接触的结果,是广大乡村农民民主与法制意识非常浅薄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依靠传统道德来教化和束缚农民的思想行为,只能造就愚忠愚孝的旧式农民,无法使旧式农民改造成为具有现代民主与法制意识的现代化的公民。
以上是户口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和困扰,当然,现行户口制造成的危害还不止这些,但这十个方面是全局性的。同是炎黄子孙的台湾地区其现代化的经济奇迹、成功经验诸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取消户口制对人身的自由、择业、居住和迁徙等流动限制,使之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财富,促进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短短30年使台湾农村人口由占台湾总人口的80%下降到13%,城市则由20%上升到87%。人均年收入由100美元增长到8000美元,跻身于世界先进文明国家和地区行列。由此可见中国户口制是可以改革好的,不存在国情特殊改不得的问题。在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活动中,农业人口比重大,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工业化水平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列宁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指出,商品经济不大发达或完全不发达的国家人口,几乎是农业人口,然而不应把这理解为国情决定居民只适合从事农业,因为这只是说,“从事农业的居民自己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几乎没有交换和分工,而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
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一个国家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现在文明的国家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还是英国、法国,农业总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有的比例基本上不超过5%,美国现有农业人口650万,占总人口的3%,从一百多年前一个农业劳动力养活五个人发展到1976年可养活56人,至今则养活70人。加拿大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不到50万人,仅占总人口的2.3%,平均一个人种三千亩地,人均小麦产量十万公斤,是我国人均产小麦的一百多倍。美国和加拿大都全部实现农业机械化已整整一个多世纪。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过程,是伴随着农业人口转移的过程而实现的。1860年,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9%,与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相似,但1900年以后,经过四十多年,城市人口达到80%以上,城乡二八结构向八二结构转换只用了40年时间,日本、韩国、台湾等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城乡人口从二八结构到八二结构转换也不过三四十年时间,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户口管制。这说明作为农业人口大国的中国只要放开户口管制同时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完全是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在三四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实现城乡二八人口结构的结构性转换的。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减少,不是一种消极的自发被动的过程,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越快,那么农业机械化以及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就越快,同时,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减少也必将为实现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创造现实条件。因此推动人口城市化,光靠放开户口还不够,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发展,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规模转移的工作。制止进城农民再向农村倒流。
总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非改革户口制不可,在21世纪中叶左右实现城乡人口二八结构向八二结构的转换。
标签:农民论文; 农村户口论文; 农村人口论文; 户口论文; 中国的人口论文; 城市中国论文; 传统观念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