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坦福大学论文,给我们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教育与产业的结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术顶尖的构想等是斯坦福大学办学的特色,在我国高等教育实施“211工程”的今天,想必定会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奇迹 启示
党中央、国务院倡导建立“211工程”,要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与此同时,国内不少高校提出了“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表达了中国人民要立于世界之林的雄心壮志。我国的高等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间之尚有较大的差距,但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怎样才能把一所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著名大学?这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与思考。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参考,本文试图从中找到值得我们借鉴和可比性的因素。
1891年开始招生的斯坦福大学,迄今不过百余年历史,比起美国一些老牌名校,实属“后起者”。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斯坦福大学还是加州的地方大学,1957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对该校文理学院及工程学科的研究生进行教育评估时,该校一下跃为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之后的全美第三位。进入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稳步前进。1984年后,斯坦福大学连续四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全美最佳综合大学榜首。1994年,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教师协会根据世界各大学的学术业绩,学生与系的素质和科研中取得的成就,评出世界十佳高等学校,斯坦福大学名列榜首,并被命名为世界最佳大学。斯坦福大学何以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实属耐人寻味。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最优秀的教师能够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因此,一所大学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看它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哈佛大学的前任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哈佛的现任校长博克也认为,教师是大学的核心,他们校准了学校的基调。前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校长麦克·黑姆在1980年的就职演说中提出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就是“保持优秀的教师阵容——这是我们大学的核心。”
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创始人斯坦福先生马上着手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据第一任校长乔丹回忆说:“斯坦福先生要我物色最优秀的教师。他坚决不要那样徒有虚名或手好闲的人担任教授。”按照这一要求聚集到斯坦福大学的第一批教师人数虽少,但都是好样的,在创业最艰辛的日子里,他们的献身精神成为后来者的表率。一百多年来,尤其是近40年来,斯坦福大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诸多领域都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所有这些,都与其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目前,斯坦福大学共有1322名教师,其中教授206名,两者总计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1.8%。其中,6名普利策奖获得者,20名获国家科学奖,3名获国家技术奖,5名获总统自由奖;自1974年以来,共有125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5名沃尔夫奖获得者。14名麦克阿蒂尔基金会奖获得者;之外,斯坦福大学还有89名国家科学院院士,167名国家文理科学院院士,65名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26 名国家哲学协会会员,20名国家医学科学会会员。斯坦福大学共有21名诺贝尔获得者。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人才几乎成为诺贝尔奖的主要得主,因而诺贝奖获得者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成就和知名度的标尺之一。斯坦福大学与世界一些老牌大学相比,获得殊荣者并不算多。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校自1891年创办以来,经过整整60年的奋斗,到1952年才出第一个诺贝奖获得者(布洛克,物理奖),说明来之不易。然而,从1954年到1994年的40年间,共有20人次获奖(含一次非学术性的和平奖),平均每两年便有一次获奖。这充分说明经过60年的打基础,该校后劲十足,已进入成熟期。其中,1974、1976、1983和1990年皆有2个获奖。在同一年度、同一校园内4次出现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并蒂莲开在学术园地内实属罕见。在强大的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的成长非常迅速,仅1984年以来,斯坦福大学的青年教师队伍中便有53人获得总统“年轻研究学者奖”的荣誉;在全美现有100名公认的才华出众的年轻科学家中,斯坦福大学就占8位,居全美高等学校之首。从上述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强大的教师队伍非同一般,这是学校长期求贤若渴的结果,这既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学校成功的关键。
教育与实业的有机结合
作为实业家进入社会的斯坦福先生从办实业转而办教育,就是让“教育”同“实业”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教育为实业服务。
建校之初,斯坦福先生便明确提出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有文化教养的,有实用价值的公民。这些人在校期间必须为今后各自选择的职业作好准备,以便成就计日可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斯坦福先生特别注重文、理科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在谈到文科教育的重要性时发表过一个相当精辟的见解:“为了开拓思路和培养人才,我极其重视一般文化修养。我自信已经注意到这一事实,即受过技术教育的学生不一定成为最出色的企业家。人生道路上的成功有赖于培养和发展想象的能力,一个不善于构想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此外,斯坦福大学还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创立之初使招收研究生,以后逐年增加比例,现在研究生的人数已远远超过本科生的人数,成为世界性的研究性大学。
闻名全球的“硅谷”的建立与发展,是斯坦福大学“教育”与“实业”结合的典范,也是美国的大学与工业界紧密联系的最为成功的实例之一。这个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集中了4000多家工业公司(其中1700多家是高技术公司)并以半导体和计算机工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中心——“硅谷”,最初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斯坦福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了科学园(硅谷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而壮大了学校的实力,扩充了学校的资金。“硅谷之父”——在战后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和副校长兼教务长的特曼,曾预见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联邦政府将会增加对大学研究的资助。在他的领导下于1944于制定了斯坦福大学的20年规划,以便利于联邦政府资助把斯坦福大学从一所地区性的好大学变成全国著名大学。计划的要点包括使斯坦福大学成为工业研究和开发的核心,以便为该校毕业生提供在本地区就业的机会以及使大学和工业界联合起来为地区性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把大学的财力、物力集中用来吸引第一流的研究人员,而他们所从事的二级学科应当是将来能为“成长工业”作出贡献的。为了激发教师与工业界发生的联系的兴趣,斯坦福大学制定了一套为这种关系提供强有力刺激的报酬制度,并且优先考虑使可能对大学学术目标作出贡献的企业进入科学园。他们把该大学的计划明确地建立在这样一种概念上:保持继续不断的大学——工业合作关系是大学的传统职责,是为学术的高水平和为公共服务努力的补充。
斯坦福科学园创建于1951年,园区的第一个客户是万利公司,这是一个由斯坦福大学派生出的公司。休利特——帕卡特(H-P,即“惠普”)公司是第一家落户于科学园的高科技公司。它是在特曼的劝导下,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休利特和帕卡特创办的。特曼鼓励他们通力合作将他们的工作成果转化成商品,该公司在1954年与园区签订了租约。惠普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厂家之一。著名的苹果计算机的创始人之一乔布斯,在1970年还是斯坦福大学学生的时候,与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学生奈克一起成功研制了第一台苹果机。到20世纪80年代,他俩创建的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产业超过一亿美元,在硅谷占据了25座建筑物。
斯坦福大学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知识传播和技术转移。大学教师为硅谷居民开设各种专业课程,办夜校、当顾问、做董事,共同研究设施,开展联合研究,研究生参加非全时工作,聘请企业科学家担任大学兼职教师或当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以及为就业于硅谷的企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他们采用闭路电视,把电视课程传送到硅谷的几十家公司,允许企业职工在不离开工厂的情况下获得学位。对攻读硕士学位的企业职工不要求写论文或一定要住校学习一段时间。1983年,约有50家公司的350名学员攻读“斯坦福大学优等成绩合作计划”。雇主为其雇员的学习支付双倍于正规学生的学费。
1981年筹建的集成系统中心是斯坦福大学与工业界紧密结合的又一成功实例。该中心的建设费用极其可观,单单是实验大楼(6500平方米)的基建费用即达1500万美元。这些费用由20家公司共同承担,每家公司支付75万美元。中心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经费除由联邦政府各部门承担外,这些公司每年提供10万美元的资助。大楼内的仪器设备费用大部分由联邦政府各部门提供,一部分由制造商直接无偿赠予。大学对工业的帮助则体现在向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斯坦福集成系统中心每年培养30名博士和100余名硕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将就业于这些公司。提供资助的公司各派常驻代表一名,与该校研究生和教授一起工作,以便随时可以把新思想和信息返回公司。这个中心的建设是大学与工业公司和政府紧密合作的集合体,是大学与工业界紧密结合的新进展。
学术尖顶战略
斯坦福大学经历了首任校长乔丹的奠基,第三任校长韦伯的起飞之后,到本世纪五十年代,第五任校长史德龄任职时已开始了全面发展阶段。此时,“硅谷之父”特曼任副校长兼教务长。师承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权威布什教授的特曼,把老师的“大学应从象牙塔中解放出来”的观点作为其毕生的信念。他毫不怀疑“大学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于是提出了他的“学术尖顶”构想。这一构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吸引冒尖人材,二是把有条件的系科办成学术尖顶。
为了吸引冒尖人材。特曼解释说:“一个运动队里与其个个都能跳6英尺高,不如有一个能跳7英尺高。”同样的道理,他主张:如果有9万美元在手,与其平均分发给5位教授,每人得1.8万美元,就不如把3万美元支付给其中一名佼佼者,而让其他人各得1.5万美元。特曼强调,只要有好教授,他们就会吸引政府的投资拔款,也会吸引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使学校兴旺发达起来。195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肖克利于1958年到斯坦福在学任教,他和他的8个合作者后来成为硅谷的显赫人物,对电子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工业园区的繁荣和硅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把肖克利称为硅谷的奠基人之一。
在树立若干尖顶系科上,特曼首先考虑的突破口有3个:化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结果是:化学这个项目稍逊,但也聘到了著名化学教授卡尔·杰拉西和威廉·约翰逊,并因他们的到来而吸引了大批新秀。物理学成绩斐然,最突出的就是布洛克因发现核磁共振现象而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这是该校建校半个世纪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该校开始步入名牌大学的重要标志。而成就最大的当属特曼本人擅长的电子工程,这在前面已论及。
由于“尖顶构想”的实施,今日斯坦福大学的各个学院中皆有全美顶尖或名列前茅的专业。文理学院的人类生物学是斯坦福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也是全美首屈一指的系科;该院的计算机科学系是斯坦福大学的骄子,而且是全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枝独秀。地球科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质量已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定为第一名或并列第二名。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在全美始终名列前茅,路易斯·特曼(L.M.Teman)同桑代克一道并称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智力商数”(IQ)的要领为各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接受。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学在“硅谷”的发展中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商学院于1975年在学术界的民意测验中处于全国第一的优越地位,之后这一地位得到更加强化。法学院实施现场模拟教学,同哈佛、耶鲁的法学院并驾齐驱。医学院的系科和附属医院都堪称世界一流。
斯坦福大学的成功还包含了总共8任校长一流的管理业绩,他们堪称斯坦福大学历史上的8座里程碑。同时,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经费等等也是其发展的必要前提。
几点启示
从斯坦福大学成功经验的探索中,给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启示,这里仅谈几点拙见:
启示一:走出象牙塔。把教育同产业结合起来,是今日高等学校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充分体现。高校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场所,更是兴办实业的良好基地,大学本身就有无穷无尽的资源。在我国,类似“硅谷”的高技术开发区已陆续出现,诸如:中关村的电子一条街,武汉东湖地区的“硅谷园”等已是好的开头。
启示二:以高校实力为依托寻找突破口,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建设是高校上台阶、提档次的基本战略。上海交大校长翁史烈教授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记者采访时提出的“以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生物技术作为带头学科,增加对他们的支持;对机械、电子等传统学科采取改造、嫁接、融合、重组的方针,使之旧貌换新颜,并成为新学科生长点;办好外贸、金融、经济管理等面向第三产业的急需学科,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上海交大发展措施,给我们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
启示三:鼓励捐资办学。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办的汕头大学已是典范。
启示四:树立地区荣誉感。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副总理为上海交大的题词“建一流城市,创一流大学”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启示五:争聘一流的教授。汕头大学以万元月薪聘请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已为我们开创了先河。
启示六:建立富有挑战性的大学排行榜评估机制。虽然“评”和“排”办不成一流水平的大学,但可以从一个侧面找到学校与学校的差距。面对现象,承认落后,但不甘于落后,这或许是真正有心创建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之一,“干”和“创”或许应从这里开始。
标签:斯坦福大学论文; 教育论文; 特曼论文; 大学论文; 美国硅谷论文; 硅谷就业论文; 研究生论文; 硅谷创业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