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总量视角的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基于总量视角的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 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泰州 225300)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时期,而人口结构的失衡对经济的增长造成严重冲击。本文基于总量视角的人口变动,探讨人口变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对中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了深入阐述,之后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人口变动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并且从老年产业的开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教育结构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措施,以此来激发内需,寻求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关键词: 人口变动 居民消费 实证分析

引言

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社会的发展和内需的拉动离不开庞大的消费人群支撑。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而人口以及人口结构对于消费的影响在该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人口变动对于消费的影响成为当前这一特殊时期的研究重点。人口变动不仅影响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还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我国开放了生育政策,人口数量的增长有了新的改变,但同时我国老龄化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人口的质量以及分布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基于总量视角,对当前社会发展时期中的人口变动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寻找出人口结构中哪些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内需的扩大提供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和升级,同时促进我国人口结构的多元和优化。

中国居民消费现状及变动趋势

(一)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使得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都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之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日益加快,年均增速已经达到14.26%,截止到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经达到24215.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已经达到12386.3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了质的改变,1978-2017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如图1所示。

社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总需求不断增加,社会需求总量主要表现在最终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以及政府消费支出这三个方面,从1978-2017年,居民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下降了5.54个百分点,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下降,具体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二)消费率的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性并不明显,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动趋势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居民消费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一时期指的是1978-1983年,居民消费率由最初的48.56%,逐渐增长为51.34%,这一变化趋势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有着密切的联系,居民的消费意愿日益增强,从而增加了居民消费在居民总支出中的比重。

图1 1978-2017年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2 1978-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1 1978-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支出情况

表2 1978-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及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单位:亿元;%

2.人口死亡率与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人口死亡率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拟合散点图建立一元回归方程,采用对数形式的表示结果如式(2)所示:

第三阶段,居民消费率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这一时期指的是1988-2003年,居民的消费意愿受物价水平提升的影响而降低。

第四阶段,居民消费率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这一时期指的是2003-2012年。受金融危机与中国投资热潮的影响,造成经济低迷,从而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第五阶段,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012年居民消费率为38.27%,2017年居民消费率为42.38%,增长了4.01个百分点,这一阶段国家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扩大内需上来,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居民的消费需求受到刺激。

1978年至2007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以及政府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最终消费率与居民消费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政府消费率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

(三)城乡间居民消费的差距较大

1978-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及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数据如表2所示,从1993年开始,城镇居民消费总额开始超越农村居民消费总额。在1978-2017年间,农村居民消费占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从最初的68.2%下降到21.3%;城镇居民消费占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36.2%增长到78.1%,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较大。

1978-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但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两者之间的同步性较弱。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尚未达到一个同步发展的水平,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口出生率分别用con和bir表示,从回归方程可以得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单位为0.104,由此可以得出人口出生率对于居民消费需求存在抑制作用。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家庭人口结构分别用con和hou表示,根据回归方程的结果得知,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单位为1.428,由此可以得出,家庭人口结构对居民人口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家庭人口规模越大,居民消费支出越低。

3.人口就业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人口就业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拟合散点图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如式(6)所示:

表3 1978-2017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变化情况 单位:元

人口变动与居民消费人均支出的相关性分析

(一)人口变动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性分析

1.人口出生率与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性分析。为了探究人口出生率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散点图的方式对450个样本量进行分析,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PSS。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回归方程,并且采用对数的形式,回归方程的形式如式(1)所示:

计算可得,当光源中心波长分别为325 nm、488 nm和632 nm时,半周期内的线性斜率分别为0.123 0、0.008 2、0.006 3.可知中心波长越长,系统的工作范围越大,但会降低线性斜率导致系统分辨力下降.在选择光源的时候,一方面要求系统的工作范围适中,另一方面又要求有足够高的斜率来保证系统的分辨力.因而,本文系统中选用中心波长为488 nm的激光器作为光源.

按照施工比例配置并用电动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保持均匀速度喷涂多彩印象石专用面漆,提供涂层表面光洁明快的手感以及涂层更具耐污、耐擦洗、耐候、耐变色性能力。

表4 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第二阶段,居民消费率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这一时期指的是1983-1988年,居民消费水平保持在52.04%的水平。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决定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平稳增长。

钢骨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中[1-2],目前国内外对钢骨混凝土构件的研究[3-5]主要集中在轴力、弯矩、剪力或者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方面,对钢骨混凝土构件复合受扭性能的研究却很少,但在实际情况中钢骨混凝土构件往往处于弯剪、弯扭、弯剪扭等复合受力状态.利用有限元分析做数值模拟是寻求构件性能规律十分有效的方法[6],因此,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钢骨混凝土柱在低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1.2.1 药液制备 将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配成浓度为1 280 μg/mL储备液。配制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精密称定药物,多西环素用注射用水溶解,阿莫西林用1 mol/L NaOH调节注射用水pH为8后溶解,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均先加1/2体积的注射用水,恩诺沙星溶液逐滴加1 mol/L NaOH溶解至最终浓度,氟苯尼考溶液逐滴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醇混合物(体积比为6︰1︰1)至最终溶解。药液配成后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在1.5 mL EP管内,置于4℃冰箱待用。阿莫西林需现配现用,其他药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周。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死亡率分别用con和dea表示,根据对数回归方程的结果得知,随着人口死亡率的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单位为0.084,由此可以得出,人口死亡率对居民人口消费支出起着抑制作用,但是影响程度较小。

3.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拟合散点图建立一元回归方程,采用对数形式的表示结果如式(3)所示: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老年抚养比分别用con和edr表示,根据对数回归方程的结果得知,随着老年抚养比的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增长的趋势,增长单位为0.109,由此可以得出,老年抚养比对居民人口消费支出产生正向效应,影响效果明显。

GEO数据利用TA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择差异在2倍以上的表达基因(P<0.05),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在线软件 DAVID 6.8(https://david.ncifcrf.gov/)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及分类,在分子功能注释本体中找到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类别,利用转录因子数据库Plant TF DB(http://planttfdb.cbi.pku.edu.cn/)中的水稻转录因子家族数据库,筛选出相应的转录因子家族。

(二)人口社会变动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性分析

(10)冻土指标。研究区处于青海省东南部。区内局部海拔达4 686 m,寒冻风化、冻胀融沉、热融滑塌均是高海拔地区特殊的一种不良地质作用,对高海拔地区地质灾害形成起一定的影响。根据区内多年冻土的分布情况,采用多年冻土高程下限值4 200 m,将全区冻土进行0~1之间归一化差值处理(图3j)。

HRD弱凝胶钻井液性能稳定,抑制能力强,操作维护简单,保护储层[7]。该体系所用处理剂不含有对环境有影响的磺化处理剂,在玛湖气田、环玛湖水平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2.人口教育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分析。根据人口教育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拟合散点图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如式(5)所示:

1.家庭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家庭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的拟合散点图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如式(4)所示: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口教育结构分别用con和edu表示,根据回归方程的结果得知,随着人口教育结构的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增长的趋势,增长单位为0.090,由此可以得出,人口教育结构对居民人口消费支出产生正向效应,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

(3)非对称的矮塔斜拉桥在相同地震波作用下,横桥向裸塔的剪力、弯矩与整桥模型中桥塔的剪力、弯矩无明显差别,并且分布近似。但顺桥向由于主梁的作用两者有明显差别。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口就业结构分别用con和thr表示,根据回归方程的结果得知,随着人口就业结构的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呈现增长的趋势,增长单位为0.086,由此可以得出,人口就业结构对居民人口消费支出产生促进作用。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一)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能够确保数据之间的真实性,减少实证分析中所存在的误差。本文采用Fisher-ADF检验方法,被解释变量主要包括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老年抚养比、人口性别比、家庭平均人口数、人口城镇化率,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结果可以得知,各个变量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原假设遭到拒绝,并且均为零阶单整1(0)序列,由此表明,各个变量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都符合要求。

(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综合考虑本次的实证分析的各项要求和条件之后,研究选择Kao检验,它更适合本次实证分析的情况,在分析中,主要分析ADF形式的统计量,它依赖的模型如下:

由于再分析资料的时间分辨率为6 h,时间分辨率为10 min的风塔资料显得尤为可贵,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海风锋风场的日变化规律。以090716个例为例,分析苏北,苏中,苏南海岸3个风塔的各层风速风向时间变化(图8)。

协整检验统计量为:

表5 Kao协整检验结果

且ADF统计量的渐近分布都是标准正态分布N(0,1)。

本次Kao检验的结果如表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P值均为0.000,原假设可以被拒绝,居民消费水平与各人口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统筹人口发展、扩大内需的对策选择

(一)加大老年产业开发力度

这几年我国老龄化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促进社会人口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对老年产业的开发力度,缓解由于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社会矛盾。老年产业的开发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满足老年人基本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基本消费需求是指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医疗服务、休闲娱乐产品的需求,新产品指的是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下衍生出的老年旅游业以及老年教育等产品和服务,这一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刺激老年人口的新需求;第二,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范,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好产业建设工作,出台多项法律和法规扶持产业发展,在监管过程中规范企业行为,促进其稳步前进。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可以缓解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城乡的协调发展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展:第一,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医疗制度,提升农村卫生服务的水平,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看病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农村人口的医疗安全感;第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首先需要确定保障对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低收入群体、无收入群体等,根据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制定完善的最低保障标准,缓解因贫困导致的消费能力低下的问题;第三,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面都保持着较大的差距,短时间内距离无法消除,城镇具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吸引了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空巢现象严重,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保障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更快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相接轨,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村地区消费水平向城镇消费水平看齐,从而扩大城乡内需,实现协同发展。

(三)优化人口教育结构

人口教育结构对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城乡居民所受教育水平越高,对于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越大,为了拉动城乡地区的内需,需要对人口教育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善。人口教育结构的优化与教育投资力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获得足够的教育资金就需要健全融资体制,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来源的范围。在教育投资工作中,政府是重要的主体之一,教育经费的比例以及财政支出的比重都需要政府严格进行计算和监管,确保资金能够满足公共教育建设的需求,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的水平。现代教育投资中,投资主体不断丰富,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模式。社会化的融资机制发挥着更大的社会价值,优化人口教育结构,必然离不开完善的融资机制支撑,在教育融资中提升社会融资的比重,形成多元的融资渠道,以此发展和建设教育事业。教育结构对于居民消费挤入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预期支出上,完善高等教育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可以适当缓解居民的资金压力,提升消费支出的比重。

结论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由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向内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当中,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失衡的状态,人口结构对于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受人口出生率、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受家庭人口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人口就业结构影响较大。为了提升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内向型经济增长的比重,必须做好老年产业的开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口教育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平稳增长。

参考文献:

1.杨继军.预期寿命延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2)

2.陈晓毅.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否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张忠根,何凌霄,南永清.年龄结构变迁、消费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4.张玉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3)

5.冷建飞,黄施.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16(6)

中图分类号: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基于总量视角的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