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新会计制度努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河北省财政厅张博书副厅长就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答本刊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厅论文,预算论文,河北省论文,制度改革论文,管理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新的预算会计制度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现已出台, 将从明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是继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 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增强国际交流,强化预算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财政经济界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采访了省财政厅副厅长张博书同志。
问:为什么要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答: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模式,是按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模式设计的,把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融合在一起,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它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也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出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新形势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表现出许多不足,原有的核算体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财政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管理也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但现行的预算会计核算管理范围过窄,致使很多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预算监督不力;而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还存在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同时并存。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预算单位,主要是事业单位已从单纯财政供应资金的“单轨制”转向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方向发展。财政拨款已不再是单位唯一的资金来源,有的事业单位直接组织的收入与财政拨款相当,甚至超出财政拨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以财政资金运动为主要核算对象的预算会计,其核算范围、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却仍囿于传统的预算资金,使会计涵盖的范围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系统和全面,其结果是,既不能准确地反映其财务收支活动结果,又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三)根据政府事权划分的原则,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与事业单位所具备的社会功能存在明显的差别,行政事业单位共用一套会计制度是不适应的。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履行的是政府行政职能,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而事业单位,其功能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经费来源表现为多渠道筹集,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核算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对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采取一种建立在制度规范基础上,区别不同会计主体,实行分类管理的会计模式。而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是按统收统支模式设计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拨款,没有其他收入,因而共用一套会计制度是可行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套制度已不能科学地体现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上的差别,也无法满足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的客观需要。
总之,现行的预算会计的模式、体系、制度和办法,已经难以适应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难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难以适应会计核算向国际惯例靠拢的需要,难以适应预算会计增强内部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而几十年的预算会计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为预算会计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为预算会计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改革的大气候,为预算会计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说改革势在必行,时机已基本成熟。
问:这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这次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预算会计制度,在记帐方法、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形式、收支口径、财政支出列报基础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这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一)预算会计主体的改革。现行的预算会计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各级财政部门;二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主体分为三部分:各级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所有事业单位(主要指国有事业单位,其余事业单位参照执行)。这次改革与原有制度最大的区别是将原行政事业单位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又划分为:一般事业单位和进行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包括: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三个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参与财政预算执行的会计,即,国库会计、税收征解会计和建行拨贷会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预算会计体系。
(二)预算会计对象的改革。现行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预算资金运动(活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预算会计所要核算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预算外资金已成为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无偿资金为无偿与有偿资金并存;财政总会计增设了财政周转金会计制度;单位会计也增设了有偿周转金的借入和借出;自筹资金成为乡镇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无论是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还是周转金和自筹资金,都是国家财政资金的组成部分,都是预算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预算会计对象。
(三)会计要素的改革。现行预算会计要素有三类: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也就是三个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新预算会计制度会计要素分为五类: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四)记帐方法的改革。预算会计记帐方法由原来的“资金收付记帐法”改为目前世界通用的“借贷记帐法”,这是我国在记帐方法上统一使用“借贷记帐法”的重大举措。
(五)管理方式的改革。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实行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管理方式;新会计制度取消了三种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统一采用“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六)结帐基础的改革。由原来统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改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用。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一般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七)会计科目的改革。现行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总预算会计有三套,全额单位两套,差额、自收自支单位各一套,国库、建行和税务各一套,加上各行业事业单位总共不少于二十套,而且科目数量之多,也是惊人的。改革后,按三个会计体系设置了三套会计科目,而且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既适合所有事业单位,又能和两个不同层次的单位相结合,真正体现了简化、统一和实用的原则。
(八)预算会计支出数字基础的改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支出数字基础为银行支出数,单位会计支出数字基础为实际支出数。新的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都不再核算“银行支出数”;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支出数字基础不变,总预算会计支出数字基础改为以财政拨款数作为总预算会计的支出数,即“以拨列支”,并且实行分款、项核算。“以拨列支”,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可以进一步落实预算结余,使预算结余更趋于真实合理,简化了核算程序,能及时反映预算支出情况,加速报表的编制。
(九)预算拨款方式的改革。现行拨款方式有两种,一是限额拨款,二是划拨资金。前者是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拨款方式,后者是地方级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拨款方式。在普遍实行经费包干的条件下,限额拨款的局限性便逐渐暴露出来,第一,限额年终由开户银行自动注销,一是影响单位用款,虚增了单位结余,二是造成单位突击花钱。第二,限额转拨过程中,由于管理脱节,中途改变拨款方式的现象较多,造成支出不实。为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统一预算拨款方式,新制度取消了限额拨款方式。
(十)事业单位改预算内外资金分别核算为统一核算,确立了大收入、大支出的概念。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基建支出等。即事业单位收支将财政补助收入在内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单位收支预算统一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不再分别核算。
(十一)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有11条,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的有两条:一是一般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二是增加专款专用的原则。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10条,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较有两点不同:一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二是没有配比原则。新的总预算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9条, 与行政单位会计比较有一点不同,即减少了历史成本原则。
(十二)会计报表系统的改革。新的报表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按新的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编制资产负债表,取代原来的资金活动情况表;二是按新会计制度增设了基金增减情况表;三是按新的收入、支出要素编制收支情况表。新的报表体系既统一、又实用,还取消了很多不适用的报表,使报表的信息资料更能集中反映。
问:新制度规定“取消三种预算管理形式”,实行新的预算管理形式,新旧制度应当如何衔接?
答:“取消三种预算管理形式”并不等于取消财政对各类事业单位拨款数额的差别,财政部门将根据事业特点、事业发展计划、事业单位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对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补助标准。
“取消三种预算管理形式”后,凡是与“三种预算管理形式”挂钩的有关政策,应在体现国家现有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结合财政对事业单位支持强度和事业单位的经费自给率调整确定。在国家出台有关具体衔接政策之前,可暂维持国家现有政策不变。
问: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变动大。为确保改革顺利、平稳、有序地实施和运行,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要提高对这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政,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
第二,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切实做好新制度的培训组织工作,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学习贯彻及落实。直接从事预算会计工作的管理人员,要自觉学习,弄懂弄通每一个问题,真正了解新制度的内容、实质、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以便新制度顺利实施。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制度的出台是会计界的一件大事,但决不仅仅是会计本身的事情,特别是财政部门和事业行政单位都要了解这次会议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内容。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以多种形式加以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次改革的情况,争取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为新会计制度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要做好新旧制度的转换和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是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将按现行会计制度核算的帐簿、报表项目和数字调整过来。这是一项复杂、细致、具体的工作,调整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口径的变化,并保证调整后的各项数字真实、可靠。二是要根据新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时制定完善本系统、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规章制度。对于在新旧制度转换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并加以解决。对重大的疑难问题,要及时反馈。
第五,按新会计制度要求,切实做好综合财政预算的编制工作。要增强预算编制的计划性,减少执行中的随意性。年初预算的编制,各部门要充分考虑各项开支,努力做到不丢项、不漏项,减少预算执行中申请追加等问题的发生。预算一经确定,除自然灾害以外,一般不予追加。
第六,要做好年终决算前的各项清理工作。特别是各项应缴财政收入要及时清理上缴,严格控制开支,年终不得突击花钱。
标签:预算管理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一般预算收入论文; 资金预算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事业单位编制论文; 事业单位收入论文; 事业支出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