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揽全局抓改革集约经营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经营论文,全局论文,促发展论文,统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改革的进展情况
湖南省农垦1995年的改革,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体制改革态势良好。
湖南农垦土地、人口、产值规模虽居全国农垦前十位,但其资源潜力远远没有发挥,经济效益远远落后于兄弟垦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垦管理体制不顺,制约了农垦经济的发展。
为了理顺农垦体制,省、市、农场三级合力,社会关注,部门支持,一同营造改革氛围,构筑改革态势。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农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局机构升格后,增强了对垦区的项目、资金、物资的调控能力。今年通过省局与有关部门协商下达安排的项目有11个,资金5700多万元,化肥1.7万吨 ,柴油1000吨。1994年,省委省政府确立了“赋予农场必要的政府管理职能、试行在农场设立一级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原则,并在屈原农场进行了体制改革试点。今年又把农场体制改革列为全省撤区并乡建镇的六大任务之一。最近省体改委与我局协商,准备把全省农场体制改革作为他们1996年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准备扩大试点。
(二)化整为零分解目标,专项政策分步落实。
根据农场体制改革涉及部门多,利益协调难,一步到位一时有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力争扩大改革试点的同时,化整为零,分解为十四项政策,包括:在部分农场设立一级财政体制的政策;交通规费、教育附加费、城建费、工商管理费、林业“两金一费”全部返还或部分返还的政策;趸售电价政策;农产品收购资金投放农场的政策;农产品调拨权的政策;理顺企业法人关系的政策;赋予农垦进出口权的政策;农垦在省有关部门计划切块的政策;免征农场原料蔗农林特产税政策;赋予农场必要的政府管理职能等。并把争取14项政策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员,由分管责任人员进行调查后,分别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争取。
现在,教育附加费返还、农产品收购资金、生产资料供应、免征原料蔗农林特产税等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赋予农场必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在屈原农场基本落实;农场干部录用已在省人事厅单列;东山峰农场争取了税费超目标任务返还、支持生产项目建设等五条优惠政策。
(三)分类转体改组改造,企业改革纵深推进。
在理顺农场体制,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各农场也深化了内部改革。
第一,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在农业普遍实行大包干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是按与市场价格接轨的要求,调整贸工农各业的利益关系,通过调高甘蔗、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垫付农业生产资金,超产奖励,从工贸企业的经营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返回农业等办法,保护农业职工的利益,保证了工业原料的供应和产品的统一经营,实现了生产与流通的有机结合。
第二,瞄准效益目标,改组改造工业企业。依据企业实际,一厂一策,分类转体。一是换体,即对规模小,有机构成低,亏损严重,限亏扭亏无望的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行拍卖、租赁,或股份制的改组改造;二是分体,即对规模大,一时不能成建制转体的企业,实行一厂多制,剥离经营,分块搞活;三是壮体,即对效益好的骨干企业,狠抓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引进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管理机制。现在垦区500多家工商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的占40%,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占45%,租赁占5%,股份占5%,被拍卖或转让的占5%, 形成了以目标管理责任制、风险抵押承包为主体,股份、租赁、转让、拍卖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
第三,全民、集体、个体多轮驱动,多形式发展商贸。全省农垦系统大力倡导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和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多轮驱动,灵活的经营形式,搞活了商业流通。
第四,压缩行管机构,精简行管人员。针对机构雍肿、行政人员过多,行政费用过高,办事效率偏低的状况,不少农场又再次进行了机构调整,压缩行管机构,精简行管人员,大大节省了行政经费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积极开展养老统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机制,是保障离退休职工利益,解除职工后顾之忧,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推动各项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积极推进农场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目前,垦区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是起步建立,小部分进入完善阶段。大致有三种形式。
1.全场统筹形式。实行全场统筹的农场一般经济基础较好。西洞庭、大通湖、金盆、回龙圩等农场采用这种形式。参加统筹的职工有12万多人。
2.部分统筹形式。目前君山、屈原等农场采用这种形式。第一步只在工商企业、干教医工薪人员中开展了统筹,参加统筹的人员有1.5 万多人,农场准备第二步扩大到农业职工统筹。
3.对农业退休职工统一标准发放物资费用形式。农场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职工工龄长短确定不同的发放标准。工商企业职工由企业依据实际可能,自行解决,对农业退休职工,有的农场采用每月发几十元钱,有的农场则采用一年发600斤谷、360元钱的办法。总之,标准不一,形式多样。
二、改革的难点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理顺体制步履艰难。尽管省委省政府关心农垦事业的发展,省局机构升格,同时也加强了一些管理职能。但是省局对系统的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功能软弱的局面仍未改变,农垦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办好国有农场的改革政策涉及多边利益关系的调整,落实到位难度很大。农场既要纳税又要办社会的状况难以改变,双重负担仍很沉重。今年全系统社会性支出在1.2亿元以上, 职均负担450元。
(二)历史债务包袱沉重。目前全省农垦负债总额达2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7%。年负担利息超过2亿元。 更为严重的是贷款总额的70%投入了防洪大堤、道路设施、小城镇建设等非直接生产受益项目。一些农场不仅无力还本,利息也无法偿还,包袱越背越重。有的农场不仅无法扩大再生产,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三)组织结构亟待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富余人员普遍多达1/3难以消化;二是一些农场内部生产要素难以实现合理流转。
上述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三、“九五”期间改革的总体思路和1996年改革与发展的初步设想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围绕五年再造一个农垦的目标,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促管理,以改革促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壮大自身实力,形成集团优势,充分发挥农垦经济对农村经济的示范作用。
改革的具体思路是:
一是按照既有利于企业搞活,又有利于系统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业高效化的要求,改过去无偿支持为有偿服务,改一般引导为项目管理,重点抓好粮、棉、蔗、果、茶、菜、花等八大农产品基地的开发工程。三是按生产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组织集团化的要求,改农场一家经营为契约合作,改分散投资为集中引发,发展农垦支柱产业,构筑农垦经济的“航空母舰”。四是按经济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要求,改革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壮大农垦商贸业。
1996年,我省农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初步理顺政企关系;抓好农业基础,增加有效投入,稳定发展农业;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完善营销策略,搞活商贸流通,保持农垦经济稳定增长,力争湖南农垦走出困境。
全省农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值7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农业产值23亿元,工业产值3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20亿元,经济效益力争扭亏为盈。主要产品产量指标是:粮食30万吨,棉花2.5 万吨,甘蔗100万吨,生猪出栏85万头,机制糖8.0万吨,机制纸10万吨,棉麻纱1.7万吨,罐头2.5万吨,酒1.5万吨,配合饲料35万吨。
工作重点是:
(一)深化农垦体制改革。
1.围绕增强企业活力,深化农场体制改革。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湘发1994(3)号文件关于“办好国有农场”的指示精神,在完善屈原、西 湖、回龙圩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争取赋予试点农场必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一级财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农场社会建设与管理责权利分离,农场社会负担沉重的问题,并为农场剥离社会职能,政企分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2.围绕增强宏观调控功能改革农垦管理体制。结合农业部“三百工程”试点,争取农垦主管部门对农垦经济发展规划、经济运行、国有资产保护的统筹功能,建立起以产权为联结纽带的新型经济管理关系。强化农垦主管部门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通过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方式,承担国有资产运营主体的职责,创造条件,组建全省农垦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成为农场国有产权运营主体。
3.围绕建立和完善企业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继续进行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充分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将农场内部企业改造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配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4.围绕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认真组织“三百工程”试点,争取纳入省企业改革试点统一部署。试点农场在6月份以前完成试点实施方案 的制定、论证和审核、报批,下半年组织实施并转制运行。
(二)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1.抓紧实施八大农产品基地的开发工程。建设好以钱粮湖、君山为核心的棉花生产基地;以屈原为重点的无公害优质稻生产基地;以大通湖为中心的良种蔗生产基地;以黄盖湖、西洞庭、钱粮湖、大通湖、君山为主体的养殖基地;以回龙圩为重点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以东山峰为核心的茶叶绿色食品基地;以屈原为龙头的生猪生产基地,以长沙、株洲、岳阳城郊农场为基础的蔬菜及花卉生产基地。培养大批科技示范户,建立高产示范片。通过组织现场学习,大力推广“吨糖田”、“吨粮田”、“吨鱼池”等高产模式,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
2.实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特种种养业。在特种种植上,重点抓好5 万亩大棚蔬菜及花卉开发工程;大力发展多品种的精品菜,反季菜和无公害蔬菜;在特种养殖上,有重点的开发“甲鱼工程”、“鸡鸭工程”,充分发挥近郊农场的规模优势,为城镇居民增加有效供给。
3.抓紧组织建设和发展良种产业项目。根据部农垦局良种产业化发展规划,我省农垦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建立30个融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良种产业化发展项目。1996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要通过一年努力,为湖南农垦品种优良化、开发立体化、发展产业化奠定较好的基础。
4.继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计划投入2000多万元维修农田水利排灌设施,组织改善低产农田、果茶园和低产水面;加固湖区防洪保安和排涝设施。
(三)主攻工业经济效益。
1.狠抓产品的销售。扩充供销队伍,扩建信息窗口、销售网点,采取多种有效促销方式,拓展新的销售市场,保证产品畅销,做到产品无积压。
2.抓好现有重点骨干工业企业的生产。从能源、资金、原辅材料等方面实行联动倾斜政策,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支柱产品的生产需要。以骨干工业企业或产品为龙头,组建发展“龙”型企业集团。
3.抓好改组改造,培养拳头。选择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特别是根据湖南农垦养殖业加工不配套的现状,按区域化布局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的扶持发展一二个大型畜禽产品加工企业。
4.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在全系统开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的竞赛活动,掀起“创较快发展速度,争良好经济效益,比企业管理水平,夺较强发展后劲”的竞赛热潮,省局对参赛农场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奖优罚劣办法,推动“管理效益年”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1.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市场交流,有效筹措资金,组织技术、人才、信息交流,转移劳动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2.加速社会性事业向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房地产、仓储、通讯、文化娱乐、社会保险等商品化、市场化经营。
3.按照“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思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下力气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强为农业生产经营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组织建设。
4.加强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力争与全国大交通融合,与制定优惠政策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实现水、电、路、林成龙配套。为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农场经济与社会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