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前夜声声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市场调查和趋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调查论文,趋势论文,我国论文,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人说:“中小企业养活了美国人。”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面扩大的重要基础,占经济贡献率的半壁江山。从城市到乡镇,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它们的身影随处可见。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已达到4242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20多万,个体经营户达到3921.6万户。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实现助农增收、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1%,上缴税收占48.6%;中小企业提供的城镇就业机会占75%,我国专利的66%由中小企业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2%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在广东,中小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60%,进出口总额占全省1/3,税收收入占全社会税收的23.56%,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1/4强。
正因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中小企业也期待完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条件,从而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成长壮大。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信息环境的日趋成熟,信息化手段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出来。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成为中小企业面对竞争和挑战时的必然选择。
信息成为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命线
目前,信息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可以用“生命线”来形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和经济腾飞,大批中小企业从局部快速突破老牌企业的防线,活跃在国内市场。其中,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经历了市场经济的烈火考验,多样化的需求更是为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们通过专业化的分工,聚焦于某一定位,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先者,有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已是某一专业企业领域中的第一,如“打火机大王”、“纽扣大王”、“指甲钳大王”等。相比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中小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而存在,因其生产方式简单、流程环节短,所以具有灵活性和市场敏锐性的优势。“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往往能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作出快速反应,以快制胜。同时,中小企业又因完全在市场海洋中生存,产前要与其它经济主体进行原料贸易,产后即面对最终消费者,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他们必须不断捕捉市场商机,以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依附于市场变化的生存法则让中小企业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作为市场变化的“晴雨表”,信息就成为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元素,正确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有可能让中小企业经营失败,一蹶不振。中小企业只有有效掌握市场中的信息资源,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配置内部资源,才能抓住商机,获得收益,在市场中生存。
对中小企业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长足发展,为了生存,他们比大企业更加需要信息,需要信息化手段。在信息化已经实实在在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到每个市场主体生存的时候,中小企业热切企盼掌握有效的信息资源,并高效利用到生产经营中,增加收益,在继续生存中促进自身的长足发展。那么,信息化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本报采访组在广东和上海调研时发现,中小企业在这些发达地区量多面广,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专业分工程度极高,需求导向性非常明显,市场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触动它们最敏感的神经。广州海印商贸城汇集了各类商铺,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只有有效掌握市场微观变化与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商铺和产品,才能增加贸易量,其中,信息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的确,信息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视野与能力,特别是当中小企业面临快速变化的环境时,及时、有效地捕捉微观信息,通过关键变量感知和预知企业环境和行为的变化及其趋势,可更好地应对不确定因素及各方面的改变。发现并挖掘商机;可通过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客户的差别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实施个性化的服务。
上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已成规模,南汇、青浦、宝山等工业园区汇集了大批中小企业,采访组随机对一些企业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品牌感召力普遍较弱,用户对企业业务信息了解的途径存在局限性;同时,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营销成本有限,不可能实施大规模、有影响力的产品营销。因此,它们借助于园区整体管理和集群效应,逐步采用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手段,时间短、覆盖面广、成本低,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企业各类信息快速传递到市场及客户之中,实现较好的产品营销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手段,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小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营销。
在接受采访的中小企业中,有近80%的企业向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在内部管理和市场经营体系中存在许多先天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财务混乱几乎成为中小企业的通病,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发展。整体管理效能提高的急切需求使中小企业对信息手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国家企业信息化项目评审专家程明光认为,信息化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效能提高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将协助中小企业管理从简单的公文、技术资料到复杂的生产流程、成本核算,甚至帮助企业进行更高级的经营决策;同时,在改造企业传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上,信息化手段将让中小企业减少流程环节和层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质量,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运作成本,以使企业占用最少的社会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为了培养自身核心竞争优势,中小企业还普遍期望加快知识积累,掌握技术发展趋势。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知识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中小企业接受,因此,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企业整合知识、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基于信息资源的上述价值,如何让信息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处于正确的位置,并创造商业价值?这同样是中小企业在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和利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总结出,内部信息化水平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各个环节,那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状况是“底子差、基础薄、效能低”。相比于国内大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晚,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使用环境较差、信息资源获取的意识不强、信息闭塞。面对文件、数据库与电子邮件数据快速的增长,中小企业显得无所适从,更谈不上有计划、系统地掌握有效信息资源。同时,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有效利用水平还很低。在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甚至有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启动,从我国拥有PC机的中小企业比例可见一斑(见图1)。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去年8月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还有近30%的中小企业没有具备信息资源利用最基本的条件——数据共享。在相关信息技术类业务应用上,中小企业相比大型企业一般要差14个百分点。从IT培训、咨询、系统维护费用支出上看,中小企业自身信息处理能力也不足以实现自我服务。
一边是对信息资源极度渴求的中小企业,一边是效能低下的信息资源获取、处理能力,两者之间的矛盾使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刻不容缓。信息科技的发展,使中国信息化近两年来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应用,通过更加有效地掌握信息资源和利用信息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
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撑竿
信息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来说意义重大,但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明显感觉到信息化能力的不足。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它们即将面临着自身升级换代的问题。在成长初期,中小企业靠灵活性在空白市场施力,获得收益,但现在市场经济已经逐步趋于成熟,社会分工达到精细化,市场被充分切分。中小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不仅在自身的专业领域进行高效商业协同,同时还要融入整个产业链条,才能在大市场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杯羹。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急需信息化手段支撑,实现自身信息化与相关产业信息应用的对接,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调查中,有64%的中小企业表示因为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需求关注,导致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与崭新市场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对接,成为中小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面对的是单一的细分市场和有特定需求的客户,客户消费行为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在前期发展中,中小企业以其灵活性满足了多样化的客户需求,获得收益。但是,用户需求也在动态变化当中,中小企业必须不断更新客户信息,合理定位经营策略。同时,中小企业下游所面对的最终用户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基于最终用户对信息手段的依赖,中小企业只有应用信息手段,才能准确地锁定用户,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获得收益。
据广东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9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商贸企业,对渠道销售的依赖性很强。在产品生产和实现周期大大缩短的情况下,这些中小企业的商贸渠道出现了创新不足、流通乏力的问题,如何与渠道销售对接成为他们急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的积极推广和应用,加快了商业信息的传递,商业贸易交流途径更多、方式更丰富。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销售产品和服务,而不必花费昂贵的推销费;可以使用网上商圈共建,通过拉紧供应商、代理商来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结成暂时的盟友,以获得它们各自不能单独完成的订单等。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商贸渠道的信息应用并不尽如人意。据此次调查数据显示,82%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还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信息查询、发布产品与服务信息以及收集客户信息方面,而电子商务等涉及交易的应用尚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中小企业商贸渠道的信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见图2)。
中小企业与产业集群对接、共享价值链利益同样需要信息协同。产业集群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中小企业规模小、分支机构相对较少,具有非常强的区域性,因此,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产业集群中最活跃的力量。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闽南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广大中小企业的产品产销量都在全国排在前列。为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家还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带动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记者在广东、浙江和江苏调研时发现,目前,这些地区的大企业信息化应用已处于较高水平,企业间的协同互惠也推动了区域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经济生态链的连接和互动中,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在价值链中的价值。而事实上,这些地区半数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还停留在文档处理等单机操作阶段,与外部协同性应用很少,无法完全融入经济生态链(见图3)。
目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已经趋于完善,为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中小企业要应用信息手段,实现与公共服务的对接。为了促进企业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商业环境,政府和社会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除了基本的信息共享平台外,政府部门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了许多有效举措。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金融部门也逐步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近年来,浙江、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纷纷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健全开放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的、有市场需求的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完善、金融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只有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较好地享受各类公共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记者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小企业由于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低,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还以跟进为主,多表现为简单的普及型应用。部分中型企业已经度过了最基本的信息化需求阶段,开始对信息化的服务提出更多的要求,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自身升级换代的需求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虽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需求,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能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精力非常有限,凭自身实现信息化不太现实。面对“投资难、应用难”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呢?为此,各政府部门和服务商正携起手来,共同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早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家就将中小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抓工作,促进法强调: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近期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中国信息协会相关专家以及各地政府部门负责人都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持坚定而热情的态度:中小企业信息化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将推动我国富民强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在中小企业产值最大的广东省,政府近年来推进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了全省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目前省网站不断充实完善有关内容,共设立26个栏目,每天发布信息超过100条。全省21个地级市已建成并开通与省网站连接的地市级分网(站)18个。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搭建多种平台服务企业,促进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营造氛围,加强培训,联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在全省18个地级市举办“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之旅”活动,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信息利用条件,推动全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当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手段,处于决策失误、效率低、市场反应缓慢的困境感到无助时,中国电信联合各大通信、IT公司为它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去年8月8日,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在北京成立,它的任务是全面整合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及应用。目前,联盟的阵容不断壮大,新发展了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UT斯达康、趋势、金山等公司加盟。各联盟成员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为企业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环境,提供一体化的信息解决方案,不断以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方式,提高中小企业客户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国电信的21个省级公司已经有18家在当地成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总之,长久的生命力和随需应变的能力始终是中小企业追求的目标,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将无法割裂。通过信息化快速反应和决策,中小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突围的先机。在中小企业内部表现出信息化的强烈需求的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政府、IT行业、服务机构以及媒体等全方位合作的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共识,并付诸实施。在内外因的共同驱动下,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正处在引爆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