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层层剥笋式的解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宏观感知能力、微观探究能力及深层次挖掘能力,让文本变得清晰明了,让阅读变得容易而快乐。
关键词:有效教学;生本课堂;完全解读;感知;梳理检查;深度挖掘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笔者在多次听课过程中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全班同学思考,然后学生中的少部分优等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简单加以总结,而许多学生在一边只是做了课堂的陪衬。这种走过场式的课堂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如何使高中的阅读教学真正走向有效,如何让阅读课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得,促进他们阅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现笔者作如下探讨:
一、文本完全解读三步曲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表层的感知,更应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层次的完全解读,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策略的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导读性理解(宏观感知)
(1)感知文本标题
标题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好的标题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帮助读者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语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感知文本内容还可以通过比较标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标题对应的不同文本。如笔者在教学新课标模块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阅读课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时,让学生比较新课标模块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阅读课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标题, 先让学生找出标题的关键词,学生很容易找出前者是动词“Defeat”,而后者是名词“Pioneer”。笔者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前者是关于一件具体的事件报道“event/report”而后者是关于人物的传记“Biography”。从而对不同文章文体的特点作了准确的定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侧重点。这样的比较,既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提供了桥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形成研读,分析标题从而感知文本主要内容的意识。
(2)感知文本框架
在快速阅读语篇时,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结构以确定阅读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引导学生快速感知文章大意。如笔者在教学新课标模块1 Unit 4 Earthquake 的阅读课“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提问“In what order is the text organized?”学生很容易看出课文是以时间“time”顺序展开的。以此,笔者提示学生以地震事件的时间顺序可以将文章分段,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图(如下)。然后让学生用一个中心词来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文本框架的意识,主要可以从全文结构,段落关系,下段内容预测等加以设题和指导。对于文本框架的感知,有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的谋篇布局能力。
2.梳理检查性理解(微观探究)
根据阅读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题型如:根据文本内容排序、设计表格或图表、正误判断题、多(单)项选择题、通过语篇语境理解猜测词意等来培养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快速敏锐地捕捉和提炼文本语言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仅仅要对个别单处信息点设置题目,还应纵观全文,对其进行更大范围的整合和改编。尽量避免从文本中直接引用原句,可以对文本原句加以细小的变动,增加迷惑性,也可偷换个别词汇使其意思不变或者完全改变等。即使设置正误判断题,也尽量让学生寻找多处信息然后加以判断。此类梳理检查性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他们把握语篇全局的能力。笔者以文本内容排序、图表式梳理、词汇探究为例,探索梳理检查性理解的设题。
(1)文本排序梳理
以新课标模块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阅读课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针对文中“John Snow”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容信息较多,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乎涵盖全文信息的排序题,让学生进行排序。
a. John Snow began to test two theories.
b. An outbreak of cholera hit London in 1854.
c. John Snow marked the deaths on a map.
d. He announced that the water carried the disease.
e. John Snow investigated two streets where the outbreak was very severe.
f. King Cholera was defeated.
g. H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deaths were near a water pump.
h. He had the handle removed from the water pump.
此类练习涉及面较广、跨度大、信息杂、耗时较多。注意指导学生在做此类练习时,首先,可以采用“首位定位法”,即先找出事件的开始和结局,这样有利于迅速定位、调整。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判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最后,全班同学一起确定先后顺序,并分析其中原因。排序好后作出如下总结:find a problem ——make an assumption ——collect information —— analyze and investigate——confirm the results ——draw a conclusion ——solve the problem,同时也对学生写作科学上的研究或者发现等类似作文作出相关指导,提高他们谋篇布局的能力。
(2)图表式梳理
笔者在教学新课标模块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阅读课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设计了一张图表,要求学生给Charlie chaplin 设计一张“ID card”。
这一图表,涉及全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查读的方法在文中迅速定位,找到所需信息。此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敏锐获取语言本质核心内容的能力。
(3)词汇探究
文本中某些关键词、短语或句子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句子甚至段落的理解。而词、短语或句子在上下文中都不是孤立的,通过一些阅读技巧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能较好地猜测或理解词、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以新课标模块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的阅读课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在课文第二段对于生词“battle”的理解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battle” refer to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 The low rice output. B. Ridding the world of hunger.
C. Fighting against farming. D. The freedom to do research.
学生依据上下文进行恰当的理解,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注意设计此类猜词练习时,选词要充分体现语境对目标词的影响,不能认为学生不认识或不熟悉的词即可作为猜测词汇,应选择与阅读主题紧密相关的、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以及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汇。在做此类猜词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构词法、定语从句、同位语、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方面着手。高中教材文本中处处蕴藏着可以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语句,关键在于教师的提炼和设计。
3. 整合提高性挖掘(深层探索)
在进行导读性理解和梳理检查性理解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合提高性理解。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情感层面上的分析,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1)语篇整合理解
宏观感知和微观探究保证了语言信息的输入,但是较为繁琐,教师应进一步设计题目,使学生能对语篇的理解得到进一步提高。如笔者在教学新课标模块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阅读课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的最后回归标题设问“Why do we consider him as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在文中可以找到许多“supporting sentences”来证明。如:“Up to now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do this better than Charlie Chaplin.” “No one was ever bored watching him.” “The acting is so convincing that it makes you believe that it is one of the best meals he has ever tasted.”等。
(2)挖掘文本内涵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互动,阅读教学则是一个教师与作者,学生等多向互动的心灵对话过程,三者以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情和理的交流。因此,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应通过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琢磨并把握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如学完新课标模块2 Unit 4 Wild Life protection 的阅读文本“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文本内容后,可以和学生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鼓励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树立保护它们的意识。进一步思考:人类为什么要捕杀野生动物,又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如何达到生态平衡?如何真正理解“Protect wild life, Protect ourselves”,从而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以及自己生存现状的危机感,产生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在动机,并积极行动起来。
(3)相关语篇比较
语篇不是互不相关的句子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段落为达到一定交际目的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相关的语篇进行深层结构的分析,并加以整合比较,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语篇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的感知能力。例如,新课标模块4的第一、二、三单元都是人物介绍类的语篇。课文标题分别是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和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笔者在上第一单元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标题、挖掘语篇深度结构建立了框架图(如下)。在上第二三单元时就让学生抓住语篇叙述的主线,自己独立完成框架图。迁移运用结构图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语篇的解读能力。
二、文本解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把理解放在首位,语言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二位;在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融合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Comprehending/meaning first, knowledge/form second)
2. 从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等层面来设计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在思维中学;(learning with thoughts)
4. 在活动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学习者选择;
5. 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技巧, 训练语篇完全解读技能;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要强调理解信息,培养思维,提升策略,关注体验。文本深度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即“前者是树干,后者是枝桠,树干强大才能枝叶繁茂。”有效的文本解读应该是层层剥笋式的,通过逐步的因材施教、启发和引导达到阅读的深层境界,切忌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文本完全解读三步曲,缓解了学生理解的困难,有利于更多的中下生能尽快进入文本,也有利于尖子生能真正进入文本内部,触及语言和思想的本质。我们不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完美的阅读境界,但我们能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从阅读中体验到一份收获的欣喜与自豪。
参考文献:
[1]潘云梅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循环与提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敖付梅.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教育研究,2012(3).
[3]刘 丹.运用Backward Design 设计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1).
[4]刘 建.阅读教学中忽视文本的现象评析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8).
[5]杨行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层问题设计例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11).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城南中学
邮政编码:312300
论文作者:陈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1
标签:文本论文; 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标题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