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207-01职业损伤是指在工作中因职业危害所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及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临床护士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经常暴露于职业损伤的各种危害因素,因此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1 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1.1.1 锐器损伤 临床护士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 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美国CDC监测报道[1]:每年至少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液性疾病的传播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
1.1.2 运动功能性损伤 运动功能性损伤最为典型的当属腰背痛(low.back paill,LBP),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2]: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抬、搬病人是常规动作,也是导致腰背痛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对临床护士的疾病调查发现[3]:下腰背痛,静脉曲张和手术室经常保持前屈位引起的颈椎病很普遍。
1.1.3 噪音 噪音来自患者的呻吟声,探视者的谈话声,监护仪器报警声等。长期在噪音下工作会造成听觉器官损害,特别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损害。
1.1.4 辐射危害 X射线、医疗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电离辐射、病房,治疗室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臭氧以及紫外线光等。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甚至诱发肿瘤。
1.2 生物性危害因素 临床护士在为病人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几乎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各种病毒、细菌广泛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使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传播给护士。王立英等[4]对33所医院护士的调查表明生物性损伤的发生率为8.39%。有研究表明,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体液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率为0.1%[5]。
1.3 化学性危险因素
1.3.1 化学消毒剂 临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需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而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害等。
1.3.2 细胞毒性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均属细胞毒性药物,能通过气化经呼吸道和皮肤被人体吸收。其毒性反应有常见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和局部刺激,特殊不良反应有神经、心脏、肝脏、泌尿、生殖等系统损害,严重致癌。
1.4 心理因素 临床护士承受着繁重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良的工作环境,以及现代护理对护士高素质标准的要求是造成护士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频繁的夜班、加班造成生物钟紊乱而导致的身心疲惫、失眠、焦虑、忧郁等疾病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 防护措施
2.1 增强防护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在临床诊疗护理操作中,护士可能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与伤害,而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淡薄, 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护士职业损伤报告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和追踪系统,以便发生职业损伤时,能使医护人员得到及时、必要的帮助。
2.2 锐器损伤的防护 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执行临床废弃物分类管理制度,加强锐器伤的监测及及时处理。制定和完善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2.3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护士的运动功能性损伤预防方法主要是提高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对此危险因素的重视,操作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避免肌肉韧带的损伤及功能性腰背痛;对于接触辐射危害的护理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遵守反射性物质的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神经、血液的检查;对于噪音的防护,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仪器专人管理,严格探视制度,保持病房安静。
2.4 化学性损伤的防护 严格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给药途径及排泄方法,尤其在配制化疗药时应配备垂直层流生物安全柜,注意防护以减少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
2.5 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避免生物性损伤,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处理分泌物、排泄物。必要时应戴保护性眼罩或面罩,并穿隔离衣。洗手是加强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戴手套以防止污物接触皮肤,以及防止血液意外接触,减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
2.6 心理因素的防护 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和应对暴力能力的培训,减轻护士因知识更新、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建立合理的人员结构,随时调节护士的劳动强度。主动调整自己的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规范护理行为。
3小结
临床护士职业损伤的防护问题是相当严峻的, 强化对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设施;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建立健全职业损伤报告制度等对职业损伤防护及有效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一定的防护知识,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意识,把各种职业危害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 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
[3] 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
[4]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志,2003,19(1):67-68
[5] 陆培康.预防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杨丽丽 朱猛 代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损伤论文; 护士论文; 防护论文; 职业论文; 因素论文; 血液论文; 措施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