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流利性与准确性的融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利论文,英语口语论文,准确性论文,高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中口语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关注语言形式能将流利性与准确性的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外语教学往往缺乏语境和足够的输入,对语言形式的关注显得尤其重要;另外,高中生思维已相当丰富,但是目的语在他们头脑中却是相对贫乏,他们常因缺乏相应的目的语形式知识而产生运用表达的困难,这就是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应主张目的语形式的两个理由;另一方面,语法习得过程包括注意、推理和假设、建构与再建构及自动应答四个步骤,只有在有意注意之后,学习者才会将意义和形式联系在一起,当对准确性的关注是出于对于交际的需要、表达思想的需要,这种关注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会促进语言的习得,最终提高流利度和准确性。
学生能否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英语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对意义的关注自然过渡到形式的关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促进两者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发展关注技能、促进自主学习,这三项正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同时,由于口语的口头性、交际性、灵活性和出错的公开性使学生在口头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焦虑、畏惧心理,教师不可轻易打断学生的谈话,以免影响其流畅性,而应积极地评价、恰当地反馈与纠正,创设低焦虑水平的学习环境,使流利与准确达到有机的融合。为达到以上口语教学目标,笔者尝试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教师角色定位
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流利与准确的衡量标准,作为教师,笔者做到心中有数,并随时进行角色转换。在侧重流利性的过程,教师是鼓励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学习者交流的信息,参与口语活动,提供及时帮助,不动声色地记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出现的错误,为活动后的评价反馈准备素材;在侧重准确性的口语活动中,教师应是示范者、引导者、纠正者和帮助者,教师在学习者之间走动引导他们注意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不同,并巧妙地帮助他们缩小这种距离。至于学生,应让他们了解流利和准确的具体内容及其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口语活动中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冒险者。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合作与竞争,在活动中运用英语。
二、注意阶段侧重
不同的教学活动对流利和准确的要求也以不同。因为两者兼顾,往往导致学生顾此失彼,产生焦虑,达不到效果。笔者在传统的PPP(PPP即presentation,practice或planned practice和production或free practice)教学模式和近年来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中进行尝试。在PPP教学模式中,第二阶段的控制性练习侧重准确性,第三阶段的产㈩时侧重流利性。侧重准确性时,活动是非交际性的,闭合式的,通常只有一个结果,学生只集中训练一种语言形式,聚焦形式而非意义,目的是要正确地运用,因而错误不被容许,一旦发生,笔者立刻打断纠正;而侧重流利性时,活动是交际性的,开放式的,通常没有固定答案,学生使用丰富的语言项目,不管新和旧,聚焦意义而非形式,只要能顺利传递信息,错误可以容许,笔者并不因此打断学生;而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第二阶段——任务环阶段的三个步骤对流利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各有侧重:1)任务,强调语言的流畅性,本步骤提供在小组相对私密范围表达的机会,以树立信心;2)计划,是为了即将开始的汇报做准备,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表达的准确性上来,从关注流利过渡到了关注准确性,这种转移是由于他们在运用上发生困难或需要而引发的,因而有意义而有效;3)汇报,学生在实践中将流利和准确结合起来。在第三阶段——关注语言形式阶段,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探索语言,帮助学生将已观察到的语言特征系统化,澄清概念,并注意到新东西,然后通过适量控制性的练习,把新规则融合到已有的语法知识库中,在实践和验证中经历构建与再构建过程,真正习得语言,提高准确性。我们的实践表明,阶段性侧重的处理方式是可行、有效的,它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和高中阶段的现实,有利于达到高中口语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组织管理
合作学习小组是口语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它提供较广泛的参与机会,易于创造真实或仿真的交际情境,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交流量太少,常出现冷场,以书写代口述,只求结果的正确,不顾交流的流利;其二、只顾流利性,忽略准确性,有些学生闲聊或干脆用母语或方言交流。教师应事先研究小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确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活动,再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对策:1)巧妙分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性别、个性、能力、学习风格、同学关系等,找到科学的搭配,避免将好朋友分在一组,定期更换小组成员。两人小组一般有三种形式:A:H-H组合(two higher proficiency learners);B:H-I,组合(one higher proficiency learner and one lower proficiency learner);C:L-L组合(two lower proficiency leamers)。实践表明,两人小组的H-H组合与H-L组合比L-L组合更能达到有效的交际和对形式的有效的关注。2)进行角色分工。小组各成员分别担当组长Leader or monitor)、报告人(Reporter)、监督人(Supervisor)、纠错人(Errospotter),甚至“麻烦制造者”(Devil's Advocate)。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活动,报告人收集各成员意见,记录并向全班作简要汇报,监督者维护游戏规则并督促成员用英语交流,纠错人对准确性进行把关,至于“麻烦制造者”,坚持发表反对意见,不断用why或how等问题推动活动滚雪球式向前进行。笔者训练他们使用角色套语,经常交换角色。角色分工充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的分工操练,能帮助学生提高其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语言活动的表现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得以说明。
四、提供学习支持
教师应明确需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选择提供帮助的良好时机。1)帮助的内容。口语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不少学生语法学得不错,但由于词汇量不足,基本句式陌生,导致其在用英语同别人交流时需要借助母语或讲出的英语让对方不知所云。因此,在语言的知识层面上,笔者常提供必要的相关词汇和常用套语(conversational gambits)。人教社的新教材中speaking部分就都附有useful expressions。2)帮助的时机。二语习得研究表明,focus on form所包含的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的偶然转移是由于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上发生明显困难引发的,笔者也发现在活动中给予帮助比活动前和活动后都更能提高准确性。例如,布置任务后,先让学生开始发表观点,2-3分钟时间后笔者插入,亮出一系列表达观点的套语,如:
I doubt\suspect\maintain\believe\feel that...
I'm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I seriously\firmly\strongly\doubt...
这时的学生对要习得的目标已经准备就绪,正处于欲说乏词的当口,给予帮助最及时,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犹如雪中送炭,也能激起程度较高的学生的极大兴趣,丰富他们的词汇、句式,提高他们的输出质量,在接下来的继续讨论中,他们将各取所需,立刻加以运用。
五、及时评估反馈
教师应对口语活动作及时、积极的评价与反馈。评价要注重其激励功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回顾学得或习得的语言形式。反馈以正面反馈为主,多鼓励表扬,恰当纠错,正面反馈也要讲策略。评价反馈时笔者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重过程,而非只重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交流,培养流利性。其次,讲究纠错策略,在不影响流利性的同时提高准确性。如有针对地纠错,只纠正最严重、最普遍的错误才会让学生积极地接受,起到促进作用。如,笔者加强学生间纠错,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自我纠错及重复正确表达:在侧重流利性的活动中纠错可安排在课结束时或下一堂课开端,写在黑板上,由学生找出改正,不点明犯错人。
帮助学生提高流利性和准确性是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二者不可偏废一方。二语习得研究中的focus on form,即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可以很好地将流利性和准确性融合起来,因为注重形式的课堂教学(focus on form)是在注重意义的交际中关注语言形式,这样会最有效地促进语言习得。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上述尝试,能帮助学生处理好流利表达与表达准确的矛盾关系,增强他们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当然,由于教材选用的不同,由于校际之间学生层次不同,以及同一教学班级学生差异程度大小不同,对高中口语教学的要求也将有所不同,课堂组织教学也不可能干篇一律。但是,培养学生英语听得懂,说得出,说得对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也将继续这一话题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