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邹曰吉

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邹曰吉

蓬莱市中医医院 邹曰吉【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病患60例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当中,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接受CT检查。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诊断准确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肝内、外病灶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病患进行诊断时,合理运用核磁共振技术,可获得较为准确且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不仅能够为患者病情的诊断提供重要指导,同时还能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风险,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核磁共振技术;CT

在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癌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其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因缺乏一个有效的诊断方法,使得大部分患者在明确诊断时都处于晚期[1]。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近几年当中,我国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连年增高,且每年中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的病例已经达到了11万人次左右[2]。为此,临床医师有必要为原发性肝癌病患寻找一种更加切实可行的诊断方法。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病患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0)。实验组的男女性比例为17:13,年龄在42-81岁之间,平均(54.86±3.17)岁;肿瘤直径在2.1-9.4cm之间,平均 (5.47±0.98)cm。对照组的男女性比例为16:14,年龄在42-82岁之间,平均(54.69±3.47)岁;肿瘤直径在2.1-9.5cm之间,平均(5.62±1.01)cm。患者签署此研究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良好,能积极配合完成检查,且病历资料完整。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两组的肿瘤直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详细如下:选择GE 360型的MRI诊断仪,指导取横轴位,并对患者施以脂肪抑制、T2WI横扫以及T1WI平扫,然后再予以三维动态增强、冠状位、延长性T1WI、脂肪抑制以及T1WI扫描。T2WI扫描期间,选择FRFE-X1序列,设置参数如下:TE 85.1/MS、TR在6000-7059MS之间。T2WI扫描期间,选择FPR序列,设置参数如下:TE 2/MS、TR在155-280MS之间。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期间,选择M3d/FSPGR序列,设置参数如下:TE 0.8/MS、TR 2.9MS、层厚4.2mm、层间距2.1mm。至于对比剂,需选择莫迪司、欧乃影亦或者是马根维显。检查期间,需对对比剂的用药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于药物推注后对患者施以动态扫描,应通过连续4次的扫描,以获得患者的动脉期以及静脉期图像。于药物注射3min左右,对患者施以脂肪抑制、冠状位以及薄层轴位T1WI扫描,同时获取相应的延迟图像。

对照组接受CT检查,详细如下:由检验科医师对CT检查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然后再对患者的膈肌至趾骨下缘进行规范化的扫描,待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对患者施以门动脉期与肝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扫描。注:检查前,需指导患者做适量的吸气放松训练。检查时,指导取仰卧位。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组的诊断准确率作出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 ),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检出率分析

实验组病理检查提示肝内病灶81个,肝外病灶83个;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肝内病灶78个,占总比例的96.3%;肝外病灶69个,占总比例的83.13%。对照组病例检查提示肝内病灶79个,肝外病灶80个;经CT检查发现,肝内病灶61个,占总比例的77.22%;肝外病灶30个,占总比例的37.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的肝内病灶以及肝外病灶检出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X21=12.7704,X22=35.5705,P<0.05)。

2.2 诊断准确率分析

表1显示,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76.67%高,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表 [n,(%)]

组别 例数 确诊 漏诊/误诊 实验组 30 29(96.67) 1(3.33) 对照组 30 23(76.67) 7(23.33) X2 5.1923 P 0.0227 3 讨论

目前,核磁共振技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能够为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3]。通过对患者施以核磁共振检查,能够获得病灶的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等多种体层的图像,并且,和CT技术进行比较,核磁共振检查期间并无伪影形成,可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率。此研究中,实验组的肝内及肝外病灶检出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核磁共振检查对提升原发性肝癌病患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显著作用,且有助于对肝内、外病灶进行有效的检出,十分安全可靠。

总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原发性肝癌病患进行诊断,能够将病灶的实际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并能为患者病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艳辉.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3):356-357.

[2]王丽萍.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217-218.

[3]麻长虹,许英妮.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1):56-57.

论文作者:邹曰吉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邹曰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