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川市精神病医院;2汉川市新河镇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并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干预治疗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低,而在治疗之后有显著的提高;且患者的SDSS评分在干预之后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在经过规范的护理干预治疗之后,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均有明显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缺陷;护理干预
随着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老年精神病的起病较为缓慢,多数患者会出现性格的改变,料理生活的能力逐渐减退,出现意外伤害的几率也逐渐增加[1]。因此,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积极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80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为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将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首次治疗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29例,年龄为61~80岁,平均年龄为(67.21± 7.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且无其他严重疾病。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39例,阿尔兹海默病18例,抑郁症11例,应激相关障碍有5例,偏执性精神病4例,狂躁症3例。
1.2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治疗,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护理:与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疏导。而且要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感受,尊重、关心、理解患者。定期举行具有积极意义的讲座,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鼓励患者建立生活信心。同时,还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尽量多的理解并关心患者,使患者处于较好的家庭氛围。②生活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一般较差,容易使患者精神状态受影响,因此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睡前用温水泡脚等,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提倡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两低三高”饮食,给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对于生活能力较差的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③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适当参加锻炼活动,增强患者的体质,定期开展文艺表演、看电视、下棋、打牌等娱乐活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每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培训,开展培训课程与操作,让患者自己做简单的家务、叠被子、洗脸、角色扮演等,由易到难,反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
1.3评价标准
在干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价。ADL分为基本或躯体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两方面,共100分:①良(60分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②中度功能障碍(60-40分),生活需其他人帮助;③重度功能障碍(40-20分),生活有明显依赖;④生活完全依赖(20分以下)。SDSS评分由医护人员根据对患者观察及家属反馈情况评价,分为无缺陷(0分),有些缺陷(1分),严重缺陷(2分)。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的穿衣、吃药、做家务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较低,在治疗之后有显著的提高;且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后的SDSS评分有明显的降低。患者在干预治疗前后的ADL及SDSS评分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精神病是指有严重心理障碍,患者情感、认识、动作行为、意志等心理活动均可存在明显且持久的异常;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难以被常人理解;在病态的心理支配下,出现自杀、攻击或伤害其他人的行为[3]。精神病患者常会受到歧视,使得他们对生活更加失去信心。而且,患者患病后常受到人身自由的限制,逐渐远离社会生活,而感到孤单失落。患者也会对周围事物产生怀疑,对所有人失去信任感等情况。由于老年人的抗病能力下降,且适应性降低,使老年精神病患者成为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老年精神病患者常会在思想及行为上出现退行性及懒惰性的改变,往往需要依赖其他人,并期望获得他人的认可、理解、支持和安慰等。因此,老年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常规的药物治疗,更需要适当的护理治疗,从而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本文通过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过干预治疗后患者的ADL评分明显增加,且SDSS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王翠娇[4]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健康功能的恢复,有效的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涛.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若干要点简单介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108,110.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3]王冬梅.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中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15,(12):146-148.
[4]王翠娇,陈元香,高镇松等.老年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缺陷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0):1970-1971.
论文作者:肖新芳1,肖勇军1,晏四珍 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能力论文; 缺陷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