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如何看待论文,独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2)05-0037-006
一 中外经济现状
2001年下半年以来,欧美经济在衰退的边缘徘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经济也连告滑坡,各国都以调低看待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期,公司裁员似乎成为席卷世界各国企业的一股风潮。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发生之后,民航、旅游、证券等行业和居民消费心理受到极大冲击,这对处于低迷之中的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01年9月26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6%,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日本、阿根廷、土耳其经济均呈现负增长(阿根廷为此引发政局动荡),西方七国的经济增长率还不到2%,美国200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0.3%,第三季度增长率为1.1%。全球贸易增长率在1%到2%之间。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70%,目前这三大经济体都处于低迷状态,这是世界经济不振的根本原因。按照经济学家所设立的标准,增长率为2.5%即表明已经出现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可见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衰退的边缘。[1]什么时候能够从低谷徘徊的境地走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如果美国经济走不出低迷状态,那么在短期内还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断言,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各地区一起参加竞争的新时代。[2]
唯独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加入世贸和成功申办奥运,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APEC会议在上海的召开,给世界展示了处于经济崛起之中的中国形象,这更加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世界银行于2000年9月28日发表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预计中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达到7%。[3]2000年我国吸引外资合同金额是62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51%;2001年1至8月外资投资合同金额是440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32%;1至11月外商实际投资419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增长15.9%;零售额1至8月增长10%,说明居民的消费信心坚挺。[4]虽然受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导致出口下降,但扩大内需、国家投资和吸引外资这几项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将2002年经济增长率确定在7%,政府有关官员指出,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情形。
二 正确看待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现象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经济这种“一枝独秀”的现象呢?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免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的最重要因素。导致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盛极而衰,因而面临着结构调整和重新寻找经济增长点的需求。信息产业曾经是西方经济风靡一时的亮点,如今一个个遭受重创,昔日五光十色的泡沫相继破灭了。例如,曾经发展势头迅猛的电信业“老大”北电网络公司,在一年之前风光无限,高峰时期其市值竟占了多伦多股票交易市场的1/3有余。在电信业的衰退大潮中,这家明星公司也飞流直下。北电网络在2000年的股票价格最高达120多美元,现在已跌到10多美元,市值已由最高点2670亿美元猛跌到现在的100多亿美元,2001年第二季度亏损192亿美元,这是加拿大公司季度亏损的历史最高记录。接下来的是大幅度裁员,在2001年10月1日之前已裁员3万人,还可能裁员1.5万人。[5]北电网络公司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处境的一个缩影。中国经济是以机械、家电、纺织、加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原材料为支柱,中国的经济目前还处在发达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还只占较小的比重。中国之所以能够躲过这次世界性的经济低迷,实在是由于中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处于不同层次之上。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我国经济还达不到高新技术过度发展、产生泡沫的层次。就在发达国家为信息产业泡沫而苦恼的时候,中国还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应该清楚地看到,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暂时低迷,但是他们经济的基础并没有受到损害,通货膨胀尚未出现,金融运行大体正常。他们的经济基数较高,即使是每年2%左右的增长率,也是一笔不小的社会财富。特别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培养和积累了一大批发展经济所必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这是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最重要的条件。一旦发达国家从经济低谷中走出来,他们又会迎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2002年美国1月份经济增长率已超过预期目标,发言谨慎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经济已经缓慢启动。所以切不可以为西方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中国经济永远一帆风顺。
(二)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目前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大体上是出口型经济,这种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很大,一旦某一国特别是大国的市场出现问题,就会产生消极的连锁反应。此次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不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到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经济主要依靠出口高科技电讯产品,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火车头减速,导致新加坡出口大幅下降,2000年新加坡经济增长超过8%,2001年的经济增长仅有1%到2%。台湾经济的情形也与新加坡相仿。中国近十年来出口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出口并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世界经济低迷已经造成我国2001年出口下降:第一季度增长13.9%,第二季度增长4.5%,第三季度增长3.9%,基本上呈递减趋势。但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出口下降不会造成中国经济的致命伤。2001年国家两次增加公务员工资,加薪幅度达到30%,这些政策都有力地推动了消费,2001年1至11月,消费增长达到10.1%。(注:根据2001年10-12月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所公布的数据资料整理。)所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特有的市场环境,不是说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足以抵御经济风险的水平。目前欧美国家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在政治上虽有冲突,但在经济上与中国寻求合作,也正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得天独厚的经济环境,但是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国内市场,要发展经济,最终还是要走出国门,到更广阔的国际大市场去拼搏。加入世贸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国的国内市场牌还能打多久?入世以后,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大市场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人的市场,同时也是外国人的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只会购买质高价廉的商品,而不会区分国内国外。我们不可能再把国门关起来,号召国人购买爱国商品,抵制外国货。那时候再打国内市场牌就很难见成效了。所以,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不会永远是我国经济的保险箱。
(三)我国的低开放度对经济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虽然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但中国经济的开放是渐进式的,在许多领域还有相当的限制,在加入WTO以前,金融、保险、电讯等产业尚未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还不高,尚未达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程度。1997年中国能够成功地避开亚洲金融风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中国没有开放金融市场。此次避免世界经济低迷的负面影响,也与中国经济开放度不高有关。这种低开放度虽然不利于经济自由化,但在国际性的经济风潮到来的时候,却成为保护本国经济免受侵袭的壁垒。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世贸,这就意味着壁垒很快要被拆除,中国经济将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价格不低,没有竞争优势;金融业、保险业都会受到冲击;国有企业由于技术水平、规模效应都不高,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困难,下岗职工会增加。诚然,对外开放,可以大量吸引外资,而外资的涌入,可以增加我国的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外资同样不是中国经济的保护伞,如果外资同时带来技术,帮助中国产业实现升级,那么这种外资确实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成长。但是如果外资仅仅是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临时利用中国土地“借腹生子”,那么对这种“飞地经济”就要提高警惕了。以苏州为例,2001年上半年苏州的合同外资额达到了46.81亿美元,超过了上海合同外资额的40.02亿美元。据“九五”末期的统计数,苏州全市经济出口依存度达到了56.3%,投资依存度达到了50%左右,全市财政收入的39.5%来自涉外税收,外商投资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了5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0%。[6]从表面上看苏州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苏州外资企业的兴旺掩盖了苏州本地曾经辉煌过的传统工业生产力的衰退,其中也蕴藏着风险和危机。目前在苏州的外资项目以加工工业为主,加工产品多为零配件,最终产品少,且多为来料加工,出口创汇少;产品销售渠道、核心技术为外资企业掌管。有人形容这种以外资为主的园区经济是“经济飞地”。这种带有“飞地”色彩的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一泻千里。所以借助于开放之机振兴民族产业,才是确保中国经济长盛不衰之路。
(四)国家投资在拉动我国目前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国有企业改造、拉动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内需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四年来我国共发行了5100亿国债,其中4600亿用于投资基础设施,500亿用于西部开发,这些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我国目前财政收不抵支,在义务教育、环保方面投资缺位,而且国家财政的承受力也是有限度的。在经济起飞阶段,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普遍低迷、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国家增加投资是必需的。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能永远依靠国家投资来拉动。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扩大出口能力。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即使再过15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然偏低。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WEFA)最近根据GDP、人均GDP、进口值、出口值四大总体经济指标,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出预测。报告指出,2000年中国GDP达到10,8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6%,而同年美国所占的比重是32.6%,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5%。到2006年,如果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率为7.5%,那么中国GDP就会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而届时美国占33%,日本占12.2%,德国占6%,英国占4.3%,法国占4.3%。假设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一直持续到2015年,中国GDP可以达到32,000亿美元,仅为美国2000年GDP的1/3,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虽然提高到5.9%,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的32.4%和日本的10.9%。从人均GDP来看,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809美元,不仅不及全球人均5331美元,甚至比东南亚国家落后,不如马来西亚的3472美元、泰国的1960美元,菲律宾的979美元。即使今后每年经济增长率为7.5%,到2006年,中国人均GDP仍仅有1182美元,远不及当年全球人均的5075美元。从进口值看,2000年中国进口值为1941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仅3.2%,不仅远不及美国的20.2%,也不如德国的8.1%、日本的6.3%、英国的5.4%、法国的5%、意大利的3.9%。从出口值看,2000年中国出口总值达到3124亿美元,占世界出口值比重5.4%,而美国占12.3%,德国占8.5%,日本占8.3%。看了这个预测报告,我们就可以准确知道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中国是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但在经济上还是一个较小的实体,不仅与美国相差甚远,而且比不上只有几千万人口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特别是在人均产值方面,若干年内还无法改变落后局面。
三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多久的“一枝独秀”?有的经济学家估计,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能够保持20年。有的经济学家更乐观,认为中国经济能“秀”30年。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国经济确实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切记不可滋生盲目坐大心理,切不可认为中国经济驶进了避风港,要看到中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要看到中国经济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迎难而上,争取中国经济“秀”的时间更长一些。
在向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重大课题:我国已经加入世贸,可是相当多的企业对世贸规则还很陌生,如何熟悉并适应这一套规则,还需要勤奋的学习;我国的经济法规要与世贸规则接轨,一批法律需要修改,一批法律要废除,还有一些法律法规需要建立;在国门打开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国际同行的竞争,电讯、农业、汽车等行业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一批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自然汰出;我国尚未确立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职能转变远未完成,有些政府官员牢牢地抓住审批权力不放,某些行业的市场秩序还相当混乱;我国银行存在着坏账、呆账现象,金融体制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腐败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敌,如何建立监督机制,有效地遏止腐败,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长期课题;我国的人才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900美元,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农民经济负担沉重、收入下降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急剧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荒漠化的势头没有得到遏止,北方干旱缺水没有得到缓解,大江大河的污染还相当严重;面临着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如何提高高新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提升我国经济的层级……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增强忧患意识,脚踏实地,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例如,随着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的到来,我国应该及时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从目前的以投资工业领域为主,逐步地转向以投资服务业和农业为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国应扩大金融、通讯、旅游、商业、运输等第三产业对外资的开放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本应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个重点领域,但由于国家引导投资政策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农业领域利用外资数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截至1999年底只占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2%,这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在这方面我国可借鉴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措施,如马来西亚规定农业享受纳税优惠、出口优惠、研究开发优惠等,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农业。又如,我们应该处理好扩大就业与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矛盾,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现有的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另一方面又要加速技术进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再如,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开发,将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激励机制。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政策得当,加上全国人民的发奋图强,努力奋斗,我国的经济就能长盛不衰,永葆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