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_溢出效应论文

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技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2995(2016)07-010-0071

      1 引言

      当前,我国服务企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格局不断调整,全球市场需求形式发生新的变化,推动服务业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另一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推动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一步带动需求结构的深入调整,服务业市场需求潜力快速释放,步入新的发展空间,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业态和新热点持续涌现,加速服务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迈进。在这一形势下,我国服务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增加值从2000年的38714亿元快速增加到2014年的306038亿元,年均增幅高达15.91%。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企业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实力不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较低,服务产品附加值较低,其科技含量和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的当今社会,发达国家普遍的品牌垄断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输出,将我国服务企业长期锁定在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极大制约了我国服务企业的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学术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引入新技术,增加服务企业的科技含量,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推动服务业占据价值链高端、加快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新技术在服务企业的规模化引入,不仅提升了服务企业的效率和发展水平,也改变着传统服务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并发展衍生出新的业态。例如,有学者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推动服务业开始呈现新的特征,技术创新的影响开始显现[1]。通过对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分析及其贡献率的测算,部分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3]。因此,中国服务企业的高端发展,除了企业自身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实现服务供给的价值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然而,当前学术界关于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技术溢出的研究较少,研究关键点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协同发展方面,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发展关系[4,5],但协同发展机制相关研究仍不明确。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能否带来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推动服务企业的发展?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究竟是如何作用于服务企业的?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文从理论模型和实践检验等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扩散活动对服务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这一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以期为我国服务企业的模式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是否存在技术溢出,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6,7]。这一观点最先由Baumol(1967)[8]提出,他将国民经济分为技术进步部门和技术停滞部门,认为服务业属于技术停滞部门,劳动生产率固定不变,创新、资本和技术对于服务业来说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此外,我国学者程大中(2004)[9]采用索洛余值法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对鲍默尔与富克斯的观点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物质资本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超过了技术进步。

      然而,另一部分学者提出,制造业尤其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对服务企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例如,Cohen和Zysman(1987)[10]指出,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及其技术创新。姚战琪(2008)[11]通过对典型年份服务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发现大多数服务部门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服务业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需求增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刘丹鹭和魏守华(2013)[12]运用Heckit模型检验了技术创新对服务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创新有助于服务业生产率提升,并在不同类型的服务企业呈现差异化。蔡伟宏和李惠娟(2013)[13]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中国284个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在服务业发展的中后期,知识服务业已经成为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因此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且空间技术溢出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效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上述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与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机理直接相关。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的兴起,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渗透日益增强,全社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变动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影响程度发生迅猛变化,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4]。结合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服务企业有着正向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对于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溢出效应。

      具体而言,从技术创新的过程和表现形式出发,技术创新是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15]。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涉及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体现在研发投入、专利形成和技术创新产品等方面[16]。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和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效应。

      首先,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可能同时对服务企业存在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一方面,短期内由于研发投资总量一定,高技术产业研发投资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流向其他行业的研发经费,从而对服务企业形成挤出效应[17];另一方面,依靠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和企业间的示范带动效应[18],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资能够直接带动相关的服务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并通过先进管理理念和人才流动间接影响服务企业的研发投资,进而影响服务企业的发展模式。在当前发展时期,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且呈较快增速,这里我们主要考虑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因此,将假设1细化,提出假设1-1:

      假设1-1: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资对服务企业有技术溢出效应。

      其次,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各种专利,有可能在服务企业得以应用,以扩展服务企业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有效改善服务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成为驱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19]。但是,由于专利壁垒带来的抑制创新扩散、维护垄断利益等负面效应[20],对于服务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也能够带来一定的抑制作用[21]。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在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快速渗透与应用,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对服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因此将假设1细化,提出假设1-2:

      假设1-2: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存量对服务企业有技术溢出效应。

      第三,高技术产业技术的创新成果能够影响服务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服务企业的规模化引入,有助于提升服务企业的效率和发展水平,优化传统服务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并发展衍生出新的业态[22]。例如,部分学者通过测算指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3-25]。另一方面,当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处于较低水平时,导致服务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低下,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例如,陈银娥等(2008)[26]通过实证提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中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源泉,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处于较低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相关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总体良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若干领域取得技术突破[27]。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对服务企业有促进效应。因此,细化假设1,我们提出假设1-3:

      假设1-3: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对服务企业有技术溢出效应。

      2.2 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技术溢出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纯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考虑R&D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一种是运用生产函数或成本函数等计量模型进行测度。无论哪种方法,都主要采用间接R&D投入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产业间的技术溢出。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的方式来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这里借鉴了Los和Verspagen(1997)[28]和Los(2000)[29]测度技术溢出的经典方法,引入间接技术创新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为简单起见,假设上述生产函数f(·)以C-D函数形式出现,

以幂函数形式出现。这里,我们将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表征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另外一部分表征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存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产出。此外,考虑到我们运用的是2004-2012年度不同省市的面板数据,所以选择对数模型。因此,将模型(1)进一步改写为如下计量模型:

      

      2.3 数据变量

      本文所使用的绝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4-2012年度的区域数据①,观测样本共计270个。每个变量数据的获取如下。

      (1)服务业增加值Y和服务业从业人员L采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据。

      (2)服务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服务业的资本存量K,是在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基础上,按照Goldsmith(1951)[30]提出的永续存盘法(Perpetual Inventory Method,PIM)计算。200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根据张军等(2004)[31]的结果进行计算,2004-2012年服务业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i省t年的固定资产存量,

为折旧率,

为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这里

的取值定为9.6%,这也与Goldsmith的取值10%接近。参考王小鲁和樊纲等(2000)[32]、张军和章元(2003)[33],1980年之前的用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乘以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来计算当年的固定资本形成,1980年以后的直接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本形成数据,因此本文中当年固定资产投资

数据,直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3)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研发经费间接投入的测算。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称为间接的R&D投入,是其他产业R&D投入的加权之和。从现有文献研究来看,产业之间的R&D经费投入技术溢出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测算方法,即利用投入产出表中不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测算[34]。因此,我们利用赵中华和鞠晓峰(2013)[35]的方法,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技术溢出进行测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i产业对j产业的间接R&D投入,

为j产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i产业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为i产业的研发经费支出。本文中高技术产业涉及五个细分行业,按照国家投入产出表中42部门的划分,医药制造业划归化学工业,采用化学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采用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采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4)高技术产业的专利存量和新产品指标,采用历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

      2.4 指标描述与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的变量如表1所示。其中服务业增加值Y为被解释变量,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IRD、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Patent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Newproduct为解释变量,服务业从业人员L和服务业资产存量K为控制变量。

      

      回归数据为面板数据,回归时限为9年,虽时间跨度不长,但考虑到一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而这些序列本身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关联,首先对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经济分析中一般采用LLC、Fisher-ADF、Fisher-PP和IPS等统计量进行面板模型的平稳性检验。这些检验方法的原假设均设定面板数据存在单位根过程,数据序列非平稳。表2的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模型回归使用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可以直接按照预先构建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 实证分析

      3.1 初步结果分析

      平衡面板数据回归多采用变截距回归模型,即固定效应(Fixed-effects,FE)和随机效应(Random-effect,RE)估计方法。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内容、收集数据的方式及数据产生的环境等。对于已知观测量,如果个体层面效应与回归元无关,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如果个体层面效应与回归元相关,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本文中的数据是30个省区的9年数据,个体层面效应与回归元相关,一般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估计。表3中模型1.1-1.4的Hausman检验均在1%水平下显著,也表明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3的初步估计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服务业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1.1是仅包含控制变量的FE模型,结果显示服务业从业人员L和服务业资本存量K都对服务业增加值Y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显著性水平为1%,模型

为0.8765,拟合程度较好。根据列1.2、1.3和1.4的估计结果,

R分别为0.9303、0.9372和0.9328,拟合程度优于模型1.1,表明高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都对服务业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初步验证了假设1-1、假设1-2和假设1-3。其中,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ln(IRD)对服务业的产出弹性为0.025,显著性水平为5%;高技术产业专利存量ln(Patent)对服务业的产出弹性为0.056,显著性水平为1%;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ln(Newproduct)对服务业的产出弹性为0.022,显著性水平为1%。

      3.2 时滞分析

      文献研究表明,专利等技术创新成果必须要通过产品生产和商业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36,37]。探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业增长的溢出效应,也必须考虑到时滞问题。由于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与服务业产出之间的时滞机制较为复杂,在不同区域一般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这里沿用朱平芳和徐伟民(2003)[38]的分析方法,构建不同滞后阶数的FE模型,滞后阶数为0-5年,逐个确认解释变量与服务业产出之间的时滞结构与作用机理的基本关系。

      表4反映了各解释变量与服务业产出之间的时滞机制和基本关系。参考每个解释变量不同阶数的系数显著程度和模型

,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与服务业产出之间大约有3年的时滞,而高技术产业专利存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与服务业产出之间大概分别有2年的时滞。一般而言,专利对经济产出的滞后期为2-4年[39,40],本研究的滞后期为2-3年,较为合理;而研发经费的滞后期比专利和新产品长,可能是由于服务业研发经费要对服务业发生作用,必须先形成专利和产品,以转化为服务业的中间投入。

      

      

      3.3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业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明确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与服务业产出的时滞机制和基本关系后,可以更为准确的分析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按照基本的时滞结构,我们对模型进行修改:

      

      表5给出了考虑时滞效应后的估计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溢出效果明显。首先,列2.1-2.3表明,高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专利存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16、0.038和0.018,显著性水平为5%、1%和5%。其中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明显较高,这可能是由于有效发明专利反映的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累积效果,而研发经费间接投入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仅反映了本年度的技术创新成果,因此溢出效应有较大差别。

      

      列2.4是综合考虑了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间接投入、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估计结果。可以认为,在综合考虑高技术产业技术投入和产出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对服务业的影响有所增强,产出弹性为0.046,显著性水平为5%;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间接投入的影响略有减弱,产出弹性为0.014,显著性水平为5%;而新产品销售收入对服务业的影响则不显著,验证了假设1-1和假设1-2,而假设1-3没有得到验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研发投入和专利积累,在提升服务企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确实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服务业结构中,依赖新知识、新技术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与我国统计数据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②比重越来越高,占服务业GDP比例接近50%的结果一致。

      4 主要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借助2004-2012年30个地区相关数据,在借鉴测度技术溢出的经典方法基础上,分析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机理,研究结论如下:(1)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效应确实存在,验证了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服务企业的高端发展,除了企业自身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能够从制造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获得重要推动力。(2)根据实证结果,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间接投入对服务业的产出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滞后期大概为3年,表明研发投入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高技术服务业等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服务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3)专利对服务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且存在2年左右的滞后期,表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在提升服务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丰富了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也为服务企业带来新的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在推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实证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对服务业产出的偏效应要么太小,要么不显著,表明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品,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效应还不明显。我们猜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前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在服务企业中应用不足,服务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还主要依靠高技术产业发明专利的直接利用,从而带动服务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改善和服务内容的扩展。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关于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学术界研究较少,且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服务企业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等方面,忽视了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且并未涉及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本文在引入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的研发经费间接投入概念的基础上,从研发经费间接投入、专利存量、新产品三个方面探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机理,并且分析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企业溢出效应的作用时滞及结构,对于深入探讨产业间的创新溢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此外,本文的研究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1)考虑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溢出效应,因此,在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过程中,应深刻理解产业链内部和不同产业间的关联性,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等不同产业政策之间的衔接与配合,注重不同产业协同发展带来的整体效益。(2)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经费间接投入确实推动了服务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切实改变对服务企业的忽视,强化对服务企业开展研究开发与创新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在财政、金融、税收优惠、成果转移转化等政策制定过程中,结合服务企业的创新特征和规律进行分类研究,并加紧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研发与创新活动监测统计体系。

      本文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首先,本文仅研究了高技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的影响,由于服务企业的特殊性,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有可能在服务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本文将高技术产业作为整体进行分析,没有针对每个具体行业进行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而其他高技术产业是否也发挥重要作用不得而知。第三,实证分析将服务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是否其中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溢出效应能?因此,后续研究一是要关注高技术产业非发明专利对服务企业的溢出效应,并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的效应进行分别研究;二是分行业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服务企业的影响,探讨除了ICT行业,是否其他高技术产业也对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三是将服务业分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分类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

      ①200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支撑本研究的有效数据从2004开始。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本文实证研究数据为30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2年的面板数据,不包含西藏。

      ②这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标签:;  ;  ;  ;  

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_溢出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