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江
开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250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诊断用于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血管肿瘤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放射诊断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符合率。结果:数据显示,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放射诊断的确诊率为96.43%,漏诊率为3.57%,与病理诊断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肝血管良性肿瘤、肝血管恶性肿瘤SUV max分别为(6.12±2.21)、(8.14±2.11),相对于肝血管恶性肿瘤来说,肝血管良性肿瘤SUV max标准摄取值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肿瘤采用放射诊断进行检查能够良好的区分良性、恶性病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肝血管肿瘤;良性病变;恶性病变;放射诊断;诊断符合率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effect of radiographic diagnosi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benign malignant tumors of hepatic vessels
Chen zhengj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kaijiang county is 63625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adiographic diagnosis on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4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dur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c vascular tumor,inspection on patients with radiological diagnosis,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compare 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data,the diagnosis rate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 was 96.43 %,and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was 3.57 %,which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P BBB 0 0.05). Hepatic benign tumor blood vessels,liver malignant tumor SUV Max respectively(6.12 + / - 2.21),(8.14-2.11),compared with the liver vascular tumor,liver vascular benign tumor SUV Max standard values significantly lower,the data contras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angioma can distinguish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 well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liver vascular tumor;Benign lesions;Malignant lesions;Radiodiagnosis;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临床常见肝脏疾病中肝血管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是在腹部手术或者常规B超检查中确诊,对治疗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肝血管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遗传易感性、碘缺乏、过量饮酒、肝硬化、肝炎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GECT因为经济性好、简单、快速、无创等优势,在肝血管良恶性肿瘤临床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肝胆科医生在检查良恶性肿瘤时常用的一种方式[3]。为了对GECT放射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GECT技术进行诊断,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肝血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44例,女患者40例,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75岁,中位年龄为(52.33±2.32)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引导穿刺病理或者手术病理确诊为肝血管肿瘤疾病,临床以消瘦、纳差、肝区不适等表现为主;其中30例肝硬化,40例肝炎,14例其他;肿瘤直径为0.5~13cm,平均肿瘤直径为(7.58±1.11)cm,病灶深度为2.0~11.1cm,平均病灶深度为(6.23±1.11)cm;将身体严重并发症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
1.2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均通过GECT放射诊断技术进行临床检查,选择GE660型64排GECT型扫描机作为本次的检查仪器。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普罗胺注射液100ml~500ml通过压力注射器注射于患者右臂,每秒钟的输注速度控制在3ml,扫描时间设置为18s~20s,CT扫描期间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5mm,螺距设置为0.75,电流设置为160mA,电压设置为140KV。对于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容积重建成像法(VR)、最大密度投影(MIP)两种方式完成三维重建处理,采用切割以及宣传基础,确保肝血管良恶性肿瘤得到多方面、多元化的展现,对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等进行明确。
1.3临床观察指标[4]
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通过2位或者2位以上具有GECT丰富诊断经验医生进行查阅,对患者病灶远处转移情况、淋巴转移情况、腔静脉或者门静脉癌栓、原发病灶等进行观察,通过感兴趣区(ROI)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标准摄取值(SUV)进行计算,选择最大值。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均录入SPSS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通过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以t、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
本组84例研究对象通过病理诊断发现为肝血管良性肿瘤的为70例,占83.33%;确诊为肝血管恶性肿瘤的为14例,占16.67%;通过放射诊断确诊为肝血管良性肿瘤的为68例,其中10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8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8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8例肝血管瘤,4例其他;13例经放射诊断确诊为肝血管恶性肿瘤,其中3例转移性肝癌,4例肝管细胞型肝癌,3例混合性肝癌,3例肝细胞性肝癌。由上述数据分析得知,本组84例肝细胞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诊断进行检查,其中81例确诊,确诊率为96.43%,3例漏诊,漏诊率为3.57%;放射诊断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
2.2对比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放射诊断标准摄取值
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肝血管良性肿瘤的SUV max与肝血管恶性肿瘤对比,明显较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人体生命活动中肝脏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机体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使肿瘤常见的发病气管[5]。近年来,我国肝血管肿瘤的发病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目前,临床对于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1)激素刺激。女性口服避孕药、妊娠、青春期等可能会加快血管瘤的生长速度,血管瘤可能是因为女性激素引起的;(2)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血管瘤发病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肝脏末梢血管畸形造成的,胚胎发育期间因为发血管发育异常,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进展成肝血管瘤疾病[6];(3)其他因素。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毛细血管组织受到感染后出现变形的情况,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类型,从而导致周边血管出现充血扩张情况,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出现停滞的情况,造成血管发生海绵状扩张现象。根据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可以划分成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4种类型;根据肿瘤的大小可以划分成4种类型,其中特大血管瘤>15cm,巨大血管瘤10cm~15cm,血管瘤5~10cm,小血管瘤<5cm。由于肝血管肿瘤发病较为隐匿,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出现误诊的情况,若肝血管瘤>5cm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腹部包块:腹部存在囊性感包块,未出现压痛症状,表面不光滑或者光滑,对包块位置进行听诊时可以发现传导性血管杂音;(2)压迫症状。巨大的血管瘤会在一定程度上压迫或者挤压周边的气管以及组织,对食管下端产生压迫,会发生吞咽困难的症状;对肝外胆道产生压迫时会发生胆囊积液、阻塞性黄疸症状;对门静脉系统产生压迫时,会发生腹水以及脾大症状;对肺脏进行压迫会出现肺不张以及呼吸困难症状[7];(3)胃肠道症状。患者可能或出现食后胀饱、嗳气、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右上腹隐痛等症状;(4)肝血管肿瘤破裂出血。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肝血管肿瘤因为受到外力的作用造成破裂出血症状;(5)Kasabach-Mereitt综合征。机体患病后由于大量凝血因子消耗、血小板减少等造成凝血异常症状,因凝血因子、血小板、红细胞等大量消化,造成凝血机制异常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则会进展成DIC;(5)其他。带蒂血管瘤在扭转时会出现坏死,从而发生虚脱、发热、腹部剧痛等症状。少数患者会由于血管瘤巨大合并动静脉瘘形成,造成心力衰竭症状[8]。近年来,随着临床开始广泛应用甲胎蛋白影像学技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肝血管肿瘤的确诊率。以往临床主要是通过病理活检来对疾病进行确诊,但活检会导致患者受到创伤,且存在一定的禁忌症与并发症,无法获得理想的检查结果,并不是任何患者都适合使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肝血管肿瘤良恶性患者还可采用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进行诊断,尽管上述检查方法均有着各自的优势,但是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64排GECT具有便利、简单等优势,可以利用三维成像技术获取扫描断层影响,利用计算机图像使三维重建得到实现,获取更加全面、立体性的血管形态,具有分辨率高、微创等特征,尤其适合使用在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可获得较高的应用价值。GECT放射诊断技术需要较短的扫描时间,患者一般在1min内便可以完成全部检查,加上该检查结束无需选择性插管,不会受到血管条件的影响便能对血管周边结构、形态以及走向等进行明确。GECT放射诊断技术用于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中能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对手术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帮助。因为人体肝脏是双血供气管,通过血流分布的方式完成放射扫描诊断,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较为明显。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本组肝血管肿瘤中81例确诊,确诊率为96.43%,3例漏诊,漏诊率为3.57%;放射诊断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良性肿瘤患者的SUV max明显较低(P<0.05)。
综上所述,肝血管良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诊断可获得极高的诊断符合率,其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参考文献:
[1]谢玉婷.MRI肝内不典型影像表现病灶的动态增强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v.15 01:31-34.
[2]付华伟,刘发生,冯晓曦,江华.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6,v.31;No.171 06:994-996.
[3]周成香,刘亚斌,朱小虎,游岚岚,苟博.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7,v.32;No.183 06:939-942.
[4]曹佳颖,张晖,王文平,丁红,黄备建,丁莺,杨姗.超声造影和增强CT诊断脾实质性肿瘤的比较研究[J].肿瘤影像学,2015,v.24;No.85 01:30-34.
[5]戴璇.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64例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v.24;No.253 08:138-139.
[6]杨洁,张学兰.超声造影与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v.31;No.296 06:518-520.
[7]童宇,施小平.采用放射诊断鉴别肝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4,v.4;No.83 11:174-176.
[8]李敏达,李敏,顾红梅,曹亮,周康荣,周建军.MSCT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v.31;No.260 03:369-373.
论文作者:陈正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血管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超声论文; 病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