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照组行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周,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通过严格操作可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就诊次数,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根管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16-02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对牙槽骨的破坏、反复疼痛及肿胀。目前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主要采用根管治疗,可一次或多次完成,多次根管治疗复诊次数多,疗程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一次性根管治疗因可一次完成根管成形及充填,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诊治的9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5±2.3)岁;尖牙22颗,前牙52颗,磨牙16颗;另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5±2.3)岁;尖牙20颗,前牙55颗,磨牙15颗;两组患者患牙均只有一颗,且为直根管,经X线片检查均显示根尖周有低密度骨吸收影,且根尖暗影直径<5mm,排除年轻恒牙、经过牙髓治疗者、牙周病变、钙化、根管重度弯曲、神经疾病史及无法接受根管治疗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拍摄X片后,常规开髓、拔髓,并清理髓腔,随即扩大根管口, 采用10或15号不锈钢K锉测量根管长度,做好根管预备。边扩大边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对根管进行冲洗,根管预备完后吹干根管并隔湿。观察组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及牙胶尖进行根管永久充填,充填结束后拍摄X片了解根管充填情况,若充填不到位应及时纠正;对照组在根管预备后,先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暂时封闭窝洞,1周后复诊,观察牙齿无松动及叩击痛,且无瘘管,再完成根管充填治疗。
1.3观察指标
术后1周,观察对比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4疗效评定
1.4.1疼痛程度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患者根据疼痛感觉打分,其中0~25分为无痛或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和急诊处理;26~50分为中度疼痛,需要止痛药或降低咬合能缓解疼痛;51~75分为重度疼痛,且伴有局部和面部肿胀,应用止痛药后仍未缓解症状;76~100分为极度疼痛,任何措施均未能缓解症状。(疼痛发生率=中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极度疼痛率)
1.4.2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自觉症状,临床复诊检查及X线片结果进行疗效评定。成功:术后患者无自觉症状、叩痛、脓肿,瘘道闭合,咀嚼功能正常,X线片提示根尖周稀疏区阴影消失或减少;失败:患者有明显的咬牙咀嚼痛、叩痛,有瘘道,X线片提示根尖周稀疏区治疗前后未改变,甚至扩大。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情况观察
术后1周,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因根管内长期感染及病原刺激,致使根尖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由于根尖周炎是有根管内细菌引起的,为此临床治疗应以清除根管内感染组织,根除细菌,然后封闭充填根管。传统根管治疗常先根管预备,再根管消毒,最后根管充填,分两次或多次完成,该术式优点是可进一步根除根管内的细菌数量,以此保证临床疗效,但该术式需分步骤反复预备、冲洗,增加冠部微渗漏和再感染的风险,且多次治疗,易增加疼痛的机会。随着根管预备、消毒、充填材料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次性根管治疗即可弥补多次治疗的缺陷[1]。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时,在严格地根管预备,完善地根管消毒,良好地根管充填的情况下,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也可取与多次根管治疗相仿的临床效果,且一次性根管治疗,可即可桩腔,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就诊次数,使患牙在完整的治疗环节中,提高患牙保存率,并可避免多次治疗使冠部暂时封闭材料发生微渗漏和再感染[2]。
有学者认为,慢性根尖周炎术后疼痛是影响一次性根管临床推广的主要障碍,然而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次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分析是由于目前的根管消毒越来越完善,本文研究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并注意动作轻柔细致,避免机械性损伤,与此同时,在清除感染牙髓时,将根管内的残屑、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一同清除,并可有效去除感染的牙本质,另外,在根管预备中,采用双氧水冲出机械预备达不到区域中的腐败物质,且在冲洗的过程中,还释放初生氧,发挥局部杀菌作用,降低感染率,而充填材料(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亦可发挥继续持久地消毒根管的作用,且可加快根尖周病的恢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两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两种术式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均相似。
综上所述,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通过严格操作可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就诊次数,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丽艳,王春利.300例乳牙慢性根尖炎患者的一次性根管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33):236-237.
[2]鲁新颖,唐勇.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32):45-46.
[3]孙红玲.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8):119-119.
论文作者:刘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疼痛论文; 疗效论文; 根尖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