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01
摘要:痛风性尿酸水平升高将直接对肾造成影响。传统治疗该种疾病通常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医药对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临床上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通风性肾病中医临床治疗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医治疗该种疾病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痛风性肾病;中医临床;治疗
引言
痛风性肾病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患者体内尿酸过多,或者是肾脏内的排泄物质过多,使得尿酸水平升高,氨酸盐在血液中达到饱和的状态,将其沉淀于肾脏中,对肾造成一定的损害[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动物蛋白质摄入比例业逐渐增加,因而导致你按酸血症人群所占比例久居不下。长期以往,导致痛风性以及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病概率逐渐上升。
1.分期辨病治疗
根据临床治疗该病的经验就可知,该病对肾造成损害通常包括3各阶段,辨病治疗主要有三个时期。第一,患者痰湿阻络,痹阻关节。该病初期的症状主要出现在关节处,期间会伴有血尿、蛋白尿,同时肾功能在早期也会遭受到损害。早期治疗该病主要的作用是祛瘀通络、健脾除湿。中医通常配以桃仁四物汤合三妙丸加减。该药物中包含的中药主要有苍术10g、白芍10g、牛膝14g、益母草12g、当归10g、红花8g、桃仁12g、黄芪21g、川芎10g、熟地15g、黄柏10g、苍术15g。第二,患者在中期感觉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关节会有间接发作之感,肾功能实际遭受的损害其实是在中期。患者在该时期治疗主要是以温补脾虚、化水行气,中期治疗的配方主要是六味地黄丸或者是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该药物中包含的中药主要有人参6g、熟地15g、桔梗12g、山萸肉10g、车前子12g、茯苓15g、甘草8g、丹皮14g、泽泻15g、砂仁9g、牛膝12g、白术10g、山药9g、桂枝6g、薏苡仁30g、附子6g。第三,患者在该时期就是所谓的末期。患者感觉脾肾虚衰、湿浊滞留。患者在该时期出现少尿、呕吐等症状,属于尿毒症的末期。该时期治疗主要以通腑泄浊、扶正固脱,英雌配以温肾解毒汤加减。该汤配以米仁根16g、党参21g、砂仁8g、生大黄10g、白术14g、黄连10g、丹参12g、炮附子10g、六月雪14g、半夏10g、紫苏10g。但是,对于患者的不同症状,临床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分期病变也不相同。还有的研究人员将该并分为4型和6型进行辩论。但是,在临床上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其治疗的宗旨就是改善患者的病情。
2.分型治疗痛风性肾病
不同的研究人员在治疗痛风性肾病的过程中分型的的标准也不相同[2]。常见的有时振声的4型治疗和和黄春林的5型治疗。石振声治疗该病强调外感内伤,以气阴两虚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补虚为主。首先,肝肾阴虚型,主要配以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对于脾肾气虚型,则以保元汤加减治疗。而气阴两虚型,则益气滋肾活血清利汤加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阴阳两虚型,配以桂附地黄汤加味。但是,黄春林认为该病的主要机制在于脾肾皆不足,后天失调,导致脾肾功能障碍。因而其分为肾阴阳两虚证、肾虚石淋证、湿热痹阻型、肾虚湿热证、瘀血痹阻型五种。对于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汤药进行治疗。
3.临床观察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临床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医师在观察的过程中主要以泻浊化瘀气利水汤治疗痛风性肾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尿B2-微球蛋白、尿蛋白、血脂、血尿酸、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从患者的治疗结果就可以发现中医治疗患者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中医治疗的中草药主要包括土茯苓30g、苍术12g、丹参30g、萆20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焦山楂30g、生薏苡仁30g、茯苓皮15g、车前子(包煎)30g。在患者各项症状有所变化或者是病情有所减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应的加减。对于气阴两虚患者应在药物中加太子参15g,、生黄芪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而肝肾阴虚患者则加生地黄15g、山茱萸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脾肾阳虚患者加仙灵脾15g、肉桂5g、白术10g。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辅以土茯苓30g、薏苡仁30g、萆解30g、丹参15g、杜仲25g、黄芪30g、熟地15g、地龙10g、威灵仙20g、山萸肉25g、秦艽15g、川牛膝10g。从患者治疗的效果就可以发现,采用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4.展望
高尿酸血症主要引起三种肾脏病变[3]。①尿酸盐性肾病:长期但不严重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易出现肾脏的小管间质的慢性病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痛风性肾病”,在有长期痛风病史的患者中,肾脏不仅表现为痛风石形成,且还伴有纤维形成、肾小球硬化、动脉硬化及动脉壁增厚。②尿酸性肾病:由短时间内大量尿酸结晶堆积于肾脏集合管、肾盂和输尿管所致。这种肾病通常是可逆的。如果得到恰当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③肾结石。文献报道长期痛风而有显著性肾损害者占41%,25%死于肾功能衰竭,但由于对本病认识、重视不够,临床误诊率很高,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本病多在基础治疗:如多喝水,避免高嘌呤饮食、酗酒,碱化尿液,加用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等药物,希望通过将血尿酸降至正常后,达到防治肾损害的目的,但许多病人在血尿酸完全正常后,其尿蛋白的排出量并未减少,肾功能也未有改善,且部分病人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是中医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已经被人们接受。目前临床也已经在开始广为研究,以期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5.结语
总之,在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中医重要对改善患者的自我症状,降低患者的尿蛋白、肌酐,以及延缓偷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医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相关的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可靠性、副作用小,因而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李芳,徐大基.名中医黄春林教授治疗痛风及痛风性肾病之经验[J].中医药研究,2010,15(3):156-158.
[2]金红,邓元玲,陈冠亚,等.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05):61 -62.
[3]肖昌庆.吕仁和用“六对论治”诊治痛风肾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志,2011,28(8):201.
论文作者:黄凤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肾病论文; 患者论文; 尿酸论文; 痛风性论文; 中医论文; 肾脏论文; 肾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