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于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及研究。 方法 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颈外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 结果 由于颈外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 结论 通过本次对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探讨,观察了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清楚地了解了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点的选择一定要精准,穿刺点应该选在颈外静脉的上部中点位置,I型、II 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插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颈外静脉;静脉回流;穿刺点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44-01
前言:颈外静脉位于颈部位置,包括颌后静脉、枕静脉、耳后静脉等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其一般分布在体表,在活体上隔着皮肤十分明显,是人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易于穿刺。对于一些由于长期输液而导致外围静脉硬化或者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高营养也液的患者,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不同,所以不同病人的回流型不同,而且各个回流型的颈外静脉行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为颈外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1 实验过程
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颈外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本片文章中测量单位均精确到 0.01 cm。对于实验现象进行观测及记录,所得的数据运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用的软件为SPSS14.0 ,若P值小于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颈外静脉的回流分型
由于颈外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从以上测量结果可以得知,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I型回流最短, III型回流最长。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颈外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
2.2颈外静脉的管径
颈外静脉分布于胸锁乳突肌的表层以及深层,与下颌角平行相对,颈外静脉顺着胸锁乳突肌的表层一直向胸锁乳突肌深层延伸, 一直延伸到颈后三角 , 然后穿过颈的深筋膜,最终到达锁骨下静脉或者静脉角处。颈外静脉能够分为上段和下端,二者以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作为划分界限,颈外静脉的上段分布在胸锁乳突肌的表层,是人的肉眼可见的,而颈外静脉的下端隐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以下的部分。
3 讨论
对于一些由于长期输液而导致外围静脉硬化或者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高营养也液的患者,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上述可知,颈外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不同,而锁骨下静脉又因为因颈外静脉的回流分型不同,导致其可以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端任意位置处离开胸锁乳突肌表层,因此不同病人的颈外静脉回流分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应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来抢救病人时,一定要先弄清楚病人的颈外静脉回流分型。由于不同颈外静脉回流型在胸锁乳突肌表层管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在穿刺前不要急着固定好穿刺点,要先给胸锁乳突肌施以一定的压力,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下端,从而使颈外静脉上端在人体的表层可以完全显露出来,穿刺点的应该选择颈外静脉上部的中点位置,穿刺针插入人体时要注意应与静脉走向平行,如果穿刺后需要插管,一定要准确判断出颈外静脉上、下端的行径,I型、II 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颈外静脉穿刺后要尽量避免插管,II型回流的插管治疗难度很大。在临床中,如果 III型颈外静脉的病人一定要进行插管治疗,那么医生在给病人插管时必须要小心谨慎。
参考文献
[1]高龙远 , 朱兆川 . 颈外静脉抗逆流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 临床解剖学杂志 , 1987,04(2):199-202.
[2]郝用宁 , 颈外静脉穿刺插管术. 例护理分析, 1987,2(2):743.
[3]张广新 , 刘永林 , 周郦楠 . 颈外静脉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临床护理 , 2009,02(3):95-97.
[4]付国强 , 万名柢 , 葛东明 .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 临床麻醉学杂志 , 1999,03(3):54.
论文作者:邱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静脉论文; 中点论文; 成人论文; 尸体论文; 测量论文; 位置论文; 尸身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4期论文;